首页 理论教育 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有哪些

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有哪些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从应付账款明细账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并按所选样本检查应付凭单登记簿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过账,以及各明细账与总账的平行登记关系,以证实应付账款会计记录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购货循环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可对该循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控制风险做出评价。

第四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方法与实务

1.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构成是怎样的?

答: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构成主要包括:

①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购货交易全过程可划分为请购原材料和商品、编制订购单、验收原材料和商品、储存已验收的原料和商品、记录负债、付款等一系列具体步骤和职能。上述步骤和职能应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处理,即使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也要由不同的人员分工负责办理。

采购部门根据使用部门填制的请购单(该单需经主管人员或授权人员批准)编制顺序编号的订货单,并将订货单副本分送会计部门和验收部门。

③购入的存货,均应由独立于采购、储存等部门以外的验收部门或验收人员负责验收。验收部门应比较所收商品与订货单上的要求是否相符,并填写货物验收单,验收完毕应将验收的货物送交储存部门,并将验收单分别送采购部门、储存部门和会计部门。

④储存部门对经验收部门验收之后运送来的货物进行点验和检查后办理签收手续。

⑤收到购货发票后,应立即送交采购部门,将购货发票、订货单及验收单进行比较,确定货物种类、数量、价格、折扣条件、付款金额及方式是否相符,审核之后应将购货发票即送交会计部门。在付款之前,应提出付款申请书,经财务主管或有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付款。

⑥建立应付账款登记和核对制度。企业应建立并及时登记应付账款总账和明细账,总账与明细账应按月结账,相互核对;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同供货单位核对应付账款是否相符。

审计人员可通过收集和审阅与被审计单位购货循环有关的材料、文件,结合实地观察及向有关人员调查、询问,了解内部控制系统的流程及控制循环,采用适当方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文字描述法等)将其描述出来,并纳入审计工作底稿。

2.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有哪些?

答: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包括:

(1)商品存货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①检查订货单连续编号的完整性,并从采购部门的业务档案中抽取订货单样本,检查订货单样本是否附有经批准的请购单或其他授权文件。

②检查验收单连续编号的完整性,并将相应的货物验收单、购货发票、入库单与请购单进行比较,检查其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方面是否一致。

③从应付账款明细账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并按所选样本检查应付凭单登记簿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过账,以及各明细账与总账的平行登记关系,以证实应付账款会计记录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④检查其他相关的凭证及账务处理,复核相关原材料、商品运杂费在不同货物之间的分配。

(2)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商品存货与固定资产同属购货交易循环,在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问题上有许多共性的地方,但固定资产还存在不少特殊性。

A.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构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构成主要包括:

a.职责分工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取得、保管、记录、使用、维修、处置等职能要予以区分,明确划分责任,由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

b.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大企业应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固定资产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小企业即使没有正规的预算,对固定资产购建也要事先加以计划。预算应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审计人员应注意检查固定资产取得和处置是否均依据预算,对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应检查是否履行特别的审批手续。

c.授权批准制度。固定资产的任何变动,无论是取得,还是报废、出售等都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报经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审核和书面核准,并防止固定资产用于未经授权的用途。

d.账簿记录和核对制度。企业除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外,还须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设置固定资产细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均应有充分的原始凭证,并进行平行登记。除此之外,企业应定期进行固定资产账账、账卡核对,看其是否一致。

e.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企业应制定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通常须明确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和最低金额,凡不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费用应当列支为当期损益。

f.良好的维护保养制度。

g.定期盘点制度。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查证所有入账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实存在,其存放地点和保养状况是否适当,对盘盈盘亏及时查明原因,并作出处理。

审计人员可通过审阅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有关的文件、询问有关人员及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情况,并纳入审计工作底稿。

B.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包括:

a.检查固定资产的取得是否与预算相符,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

b.检查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

c.抽查固定资产明细记录和购置发票等原始凭证,检查其入账价值是否符合资本性支出标准。

d.查阅固定资产保管、使用、维修、保险等方面规章制度,并现场观察固定资产保管、使用、保养状况。

e.抽查固定资产明细账记录与固定资产登记卡是否相符,其记录是否完善,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是否进行平行登记。

在购货循环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可对该循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控制风险做出评价。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三种情况:高信赖程度(即低控制风险)、中信赖程度(即中控制风险)和低信赖程度(即高控制风险)。

3.应付账款审计包括哪些?

答:应付账款是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财务报表项目,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购买材料、商品与接受劳务供应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1)应付账款审计目标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包括:

①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

审计人员应从客户处取得或自己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并进行复核有关数字的正确性,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进行核对,检查其是否一致,如果出现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表4.1是应付账款明细表的格式。

表4.1 应付账款明细表

续表

表4.1如果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审计人员应将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合计数与应付账款明细账和总账进行核对,如若不符,应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

(3)审查应付账款明细账

审计人员应从应付账款明细账中选择重点审阅所记录的摘要、日期、金额等内容,核对其是否与购货发票、订货单、验收报告等原始单据以及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有关项目相符;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检查年度内某一应付账款明细账发生和偿还的负债金额是否正常,有无利用应付账款账户进行营私舞弊的问题。

例4.1 利用应付账款隐匿销售收入。2009.2月,审计人员对甲公司进行了20.8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在分析、审阅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其中“A公司”账户12月发生的贷方记录,合计金额高达2.0万元,相当于前11个月合计数4.0万元的50%,审计人员认为该月的应付账款记录不正常,于是,将12月账内每笔记录与有关凭证进行了核对,其中12.28日账内一笔记录金额为1.0万元,记账凭证中的会计分录是:

所附原始凭证为银行存款进账单回单和销售给A公司货物的销售发票。经询问被审计单位会计和出纳人员,证明该笔记录是一项销售业务,被审计单位为了转移或隐藏本年度的销售收入,采取了上述非法的账务处理。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会在第二年(20.9年)将上述所隐藏的销售收入予以冲回,即借记“应付账款——A公司”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审计人员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20.9年的有关账户,尚未发现有冲回记录。

对此,审计人员应调整被审计单位20.8年度财务报表中有关项目。假设被审计单位属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则应作账务调整如下:

(4)函证应付账款

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比较困难,发生舞弊的可能性比其他单位要高或应付账款金额比较大,审计人员都可以实施函证。但被审计单位财务处于困难时期,想借款就非常倾向于展示本单位偿还债务的能力,会刻意隐瞒债务,很多账款就不会入账,因为函证都是以被审计单位的入账记录为标准,被审计单位存心想隐瞒某个债权人的应付款项,没有建账,那函证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它不具有针对性。但函证也不是一定不能发现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当与供货人有很多笔赊购交易时,发函同一供货人,可以查出被审单位漏记的经济业务。不过,财务困难时期有些情况函证是能发挥作用的,一些大额供货商,有购货合同,明码实价,对这些被审单位不得不入账,但他可以把金额篡改。函证对于存在和计价是非常强有力的。被审单位如果管理混乱,计价不清,漏记多记款项时,应付账款函证就起到作用。函证对象是大额应付账款的债权人或者余额很小的供货商,余额很小,则一定是低估了。应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如果得不到回函,审计师必须采用替代程序。

审计人员对年度内有大额购货交易的应付账款,不论其在报表日有无余额,都应进行函证。此外,还应向未寄对账单的供应商、异常交易账户、母子公司和资产担保负债的债权人发函询证,以确定其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对期末账面余额为零的重要供应商也要直接询证,这是揭示漏列负债的有效方法。函证应付账款是审查应付账款的程序和方法之一,但并不像函证应收账款那样重要,因为复核负债的最大目的在于发现业已存在但未曾入账的债务,而函证已经入账的负债,并不能证明是否存在未曾入账的债务。另外,与应收账款相比,委托人有卖方发票、对账单等外来证据,可以用来核实应付账款,而对应收账款,则没有类似的凭证予以证明。还有,决算日已经入账的大多数负债在下年度审计人员完成审核时已告付讫,付款行为进一步证实了已入账债务的可靠性。所以,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但如果被审计该环节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较低,发生重大错报可能性较大,某些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或客户单位处于经济困难阶段,则应对这些应付账款进行函证。

进行函证时,审计人员应选择金额较大的债权人以及资产负债表日金额虽然不大甚至为零,但属于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作为函证对象。此外,还应考虑向上年度债权人进行函证。函证最好采用肯定形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同应收账款函证一样,审计人员必须对函证的过程进行控制,并要求直接回函。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客户决定是否再次函证。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审计人员应采用替代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其方法是可以检查报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应付账款询证函的格式如表4.2所示。

表4.2 应付账款询证函格式

续表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选择实质性分析程序。

①将应付账款的本期期末余额与本期期初余额相比较,分析差额原因。本期期初余额和上期期末余额的结果应该很接近,有出入,可以从两方面总结原因。应付账款一般都是所欠的购料款,材料的卖价是由采购量和采购价格构成。当本期的采购量没有很大波动时,应付账款的增加就是由采购价格的上升引起的,反之,就是采购量的增加引起的。价格变动这是市场供给关系的结果,可以从市场行情中得知,不是被审计单位可以随意捏造的。

②要求被审计单位对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作出解释。长期挂账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缺乏偿债能力,隐瞒利润或者真的无法支付。利润是收入和成本之差,成本是由料、工、费组成。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被审单位捏造的可能性有,但数额不会很大,因为企业有多少职工,需要多少薪酬,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水电费、折旧费等也都有原始单据可以查询。这样,为了认为调高成本,只有虚构材料费用,赊购比现购更容易,现购需要相应的银行存款单据。但是,捏造的应付账款又不能长期挂账,没有真实的债权人可以付款,所以被审单位可能会把应付账款金额结转到预付款项中去。针对这种情况,审计师应该仔细检查预付账款的明细账和相应的付款单据。

③观察存货、营业成本等的变化趋势,与应付账款相比较。应付账款主要是在购料活动中产生。材料购入企业,存放在仓库,接着被生产部门领用,产品加工完成,变成产成品,最后销售。成本在存货、产成品和营业成本之间流转,应付账款的变化趋势应该和材料的变化趋势相近。

(5)审查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低估应付账款。对应付账款,需要发现那些实际存在、金额较大且对企业财务报表有着重大影响的未入账应付账款。对此,审计人员可以依照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查:

①应检查其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如抬头不符,与合同某项规定不符等)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②审查结算日及结算日前两日的验收报告单,对照检查结算日后现金支出与结算日记录的交易,以查明是否存在购进商品已经验收并包含于年终之内,但却未列入审计年度负债之类的购货交易;

③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④审查未入账的卖方发票,以查明其是否应包括在审计年度负债之内;

⑤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⑥向会计部门和购货部门的有关负责人查询是否存在重大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可以结合查阅资本预算、工作通知单和基建合同来进行。

注册会计师在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种漏记应付账款的情况:货已收到,但未收到卖方发票;有卖方发票,但其他手续不齐;卖方发票与购货不符;结算日后收到卖方发票;结算日记入应付凭单登记簿的未付凭单。

通过对以上有关情况的审查,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某些应列入审计年度负债项目而未列入的应付账款。此外,还可能会发现各式各样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如结算日在建工程的未付承包商款或建筑费,未付律师或保险代理人费用等。对于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审计人员应将其详细记入审计工作底稿,然后根据其重要性程度确定是否需建议客户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所谓重要性应视其对净收益及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定。

例4.2 某会计师事务所对拥有资产10.0万元的乙公司进行20.8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该公司当年获净利50万元,财务状况良好。在对其结账日后半月交易进行审查时,发现下列未入账负债:

①2008.12.28日的金额为2000.0元的发票(交货以运出为条件)反映购货业务,该批货物于同日运出。乙公司于2009.1.8日收到货物,于收货当日入账。

②2008.12.31日收到货品一批,金额3800.0(交货以运出为条件),当日验收入库。发票在2009.1.8日收到,发票日期标明为2008.12.29日,乙公司记入2009.1月份交易中。

③所购冲床设备于12.31日安装完毕,发票日期12.31日,金额5500.0元。乙公司在2009.1.12日付款方予入账。

④20.8年第四季度广告费60.0元(发票日期为2008.12.31日)。直到次年1.13日付款时方入账。

对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可作如下分析:

①该项购货应于2008.12.28日通过“应付账款”科目入账,乙公司于2009.1.8日收到货物时入账便漏记了20.8年的负债,该项漏列应予调整。

②此项漏列错误中,所购存货已包含在期末结存数中,而未通过“应付账款”反映20.8年末的该项负债计入,结果使当期净利虚增3800.0元,所有者权益虚增。同时,由于流动负债少列计3800.0元,使营运资本增加,流动比率提高,粉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漏列所造成的影响显然是重要的,乙公司必须予以调整。

③该交易涉及资产负债科目,漏作分录对当期净利没有影响,但因少计流动负债,会使营运资本流动比率受到影响。故也应予以调整。

④此笔费用须调整入账,因其不仅影响当期损益,亦影响营运资金及流动比率。

由上例看出,事项对净利发生影响,是注册会计师做账务调整的首要原则。如净利不会发生变动,仅影响流动比率及营运资本,那么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其影响的大小决定是否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充分考虑这类差异的累积影响。因为大量不需调整的错误累积起来,可能会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这时,注册会计师就必须对其进行调整。

4.应收账款函证与应付账款函证的异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审计时都可以使用函证的审计程序,但两者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1)必要性不同

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购货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但是如果控制风险比较高,某应付账款账户金额较大或被审单位处于经济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而应收账款的函证是应收账款审计中必要的且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是应收账款审计时所必须采用的审计程序之一。

(2)函证对象的选择不同

应付账款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而应收账款函证时,则应选择那些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应收账款,即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账户。

(3)函证方式不同

应付账款函证最好采用肯定方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而应收账款函证,既可以采用肯定方式,也可以采用否定方式,但一般只在个别账户的欠款金额较大和有理由相信欠款额可能会存在争议、差错或问题时采用。

应付账款函证与应收账款函证一样,注册会计师都必须对函证过程进行控制,并要求将回函寄往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回函的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决定是否采用替代审计程序。

一般来讲,函证应付账款并没有函证应收账款那么重要,这是因为:

①与应收账款相比,被审计单位有购货发票、对账单等外来证据,用来核实应付账款;而应收账款并无这些类似的外来凭证予以证明。

②决算日已经入账的大多数负债在下年度审计人员审核时,已告付讫,付款行为进一步证实了已入账债务的可靠性。

但审计人员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年度内有大额购货交易和客户处于经济困难阶段的应付账款,不论其在报表日有无余额,都应进行函证。

5.固定资产审计包括哪些?

答:固定资产是指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但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对固定资产实施审计,就是为了确定其结存、增减变化、折旧、减值准备等业务或内容是否真实、合法与公允。

(1)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①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②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

⑤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索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

固定资产将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是分析固定资产账户余额变动情况的重要依据,是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工作底稿,其格式如表4.3所示。审计人员应注意验证固定资产明细账与控制账户的金额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则应将明细分类账与有关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查出差异原因并予以更正。对各项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注册会计师也要加计汇总与总账核对,揭示并查明差异原因,予以更正。核对无误后,索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

(3)审查固定资产增加情况

被审计单位如果固定资产增加核算有误,将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产生较长时间的影响,因此,审计固定资产增加,是固定资产实质性测试中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增加包括购入、自制自建、投资人投入、融资租入、接受捐赠和盘盈等渠道。对其,应采取不同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查。

①非购入和非自制自建固定资产的审查。对于非购入和非自制自建固定资产的审计,一般只需核对有关的会计记录、合同文件、验收报告等,并注意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符合规定。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审计人员应把重点放在购入和自制自建增加固定资产的监查上。

②购入固定资产审查。对于购入固定资产,应重点审查购入的固定资产是否列入预算并经授权批准;审查所购入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固定资产的购入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对于实际成本超预算幅度较大的资产项目,应追查原因;审阅产权证书或有关证明文件、购买合同或其他合法文件。

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比较复杂,金额较大,审计人员应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风险程度的评价和重要性原则,确定审核采购发票等凭据的范围。对于从关联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尚须注意其价格是否严重偏离正常市价;审核固定资产的验收报告,验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以确定其存在性。

③自制自建固定资产的审查。对于自制自建固定资产,应重点审查以下项目:

A.审查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以查明是否经过适当授权批准;

B.审查为建设项目而发生的所有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及间接费用的分摊;

C.审查工作单上的有关计算和已完工项目的竣工决算单、验收报告等,确定已完工在建工程项目已全部转入固定资产账户且归类正确;

D.对于出包工程,审查有关工程建筑合同。如果建筑合同允许各期的一部分应付工程进度款被扣留直至工程完工和验收,则需查明这部分金额是否已计入工程成本并记录为客户的负债。

此外,对购入和自制自建固定资产的审查,审计人员还要将有关原始单证与固定资产登记卡核对,将实际购建成本与核定预算核对,查明其间差异是否经过分析和核准。审查固定资产的增加可以结合实地观察程序进行,如实地观察在建工程和购进的固定资产。

(4)审查固定资产减少情况

审查固定资产的减少主要是为了查明被审计年度内各项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出售、盘亏、以旧换新等处置是否适当入账。有的被审计单位会出现固定资产账存实无现象,审计人员应注意审查是否存在资产已处置而账面上尚未冲销的情况。对固定资产减少应重点审查以下项目:

①审查减少固定资产授权批准文件。如批准报废通知单,以查明是否经适当授权批准。企业一般应建立处置核准制度,并采用多联式通知单,及时报请各职能部门或人员进行记录登账。

②查明企业是否已对所有处置完毕的固定资产作出及时、正确的会计记录。对此,审计人员应向管理当局或有关职员了解情况,核查主要固定资产增加是否用来替换已处置的资产,调查是否可能因企业布局或产品设计的主要变化而致使一些固定资产退废。

③审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并抽查部分固定资产以确定年终盘点时盘亏的固定资产已全部予以注销。

(5)验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审计人员应审阅产权证书、财产保险单、财产税单、抵押贷款的还款收据等合法书面文件,以确定所审查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实为企业所拥有的合法财产。必要时,还可向保险公司、税收机构、银行等进行询证,以及从客户的律师处获得可信的证据,确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针对不同固定资产类别,应侧重不同的审计程序:

①对各类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获取、收集不同的证据以确定其是否确归客户单位所有;

②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通常经审核采购发票、购货合同等即可确定;

③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验证有关租赁合同,证实其并非经营租赁;

④对汽车等运输设备,则应验证有关执照等;

⑤对于房地产类固定资产,尚需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贷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

⑥对受留置权限制的固定资产的审查,通常审核客户单位的有关负债项目即可证实,但审计人员在验证固定资产所有权时,仍需查明是否确实存在此类固定资产。

在初次审计情况下,审计人员要获取客户财产的产权证书副本。但要知道拥有所有权证书不一定就能证明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如卖主可能持有已出售固定资产的旧产权证书),所以应进一步审计有关合同、发票、付款凭证,并与财产税单进行核对。财产税单上抬头名称应为被审计单位,关于财产的地点和描述应当与客户所拥有的财产吻合。此外,有没有租金支出项目、其他证明文件(如汽车的行驶执照)或律师的产权意见等也可提供所有权的证据。

例4.3 固定资产所有权的确定。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李某2009.2.15日对新成立的甲公司进行20.8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发现其固定资产账簿内有如下会计记录:

经审查,李某发现甲公司以转让其所持的属于非上市的乙公司的部分股份20.0万元给丁公司,并承担丁公司为建筑生产仓库的抵押借款5.0万元为条件获得该生产仓库,而该生产仓库是由大华建筑单位承建的。为了确定该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李某实施了下列审计程序:

①审核抵押贷款合同及附件;

②审核该项固定资产的产权证明;

③审查生产仓库转让合同约定事项的具体内容以及是否已全部履行完毕;

④询问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了解此交易的发生背景和过程。

在验证固定资产所有权时,审计人员还要注意固定资产的租赁事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租出;有时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又需临时租用固定资产。这样企业之间就形成了固定资产租赁关系。租赁一般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在这两种租赁方式下,租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截然不同。

在经营性租赁中,租入固定资产的企业按合同约定,在规定的时间交付一定的租金,享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权,而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仍属出租单位。因此,租入企业对经营租赁来的固定资产并不具有所有权,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没有增加,也不计提折旧。对临时租入的固定资产,租入企业不应在“固定资产”账户内核算,应另设立备查簿进行登记。租出固定资产的企业,仍继续提取折旧,同时取得租金收入。因此,对于经营性租赁的固定资产,应注意查明:固定资产租赁是否签订了合同、租约,手续是否完备,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有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租入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必需,或出租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闲置不用,双方是否认真履行合同,其中是否有不正当的交易;租金收取是否合理,有无多收或少收现象;租入固定资产有无久占不用、浪费损坏的现象,租出的固定资产有无长期不收租金,无人过问,是否有变相馈送、转让等情况;租入的固定资产是否已登入备查簿,对于租赁固定资产的改良工程,在租赁合同中双方是否订有协议等。

在融资性租赁中,租入单位向租赁公司借款购买固定资产,分期归还本息,全部付清本息后,就取得了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融资性租赁支付的租金,包括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利息,并且这种租赁的结果是固定资产所有权归租入单位,故租入企业在租赁期间,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按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计提折旧和进行维修。在审查融资性租赁时,除可参照经营性租赁固定资产的审查要点以外,要注意融资偿付的利息,其利率的计算是否与市场利率相当;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账务处理等。

(6)实地观察固定资产

实地观察固定资产,有助于审计人员深入了解、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验证固定资产增加、减少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当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较薄弱时,实地观察显得尤为必要。实地观察固定资产的范围、程序与方法如下所述:

①观察的路径。审计人员可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也可以实地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的证据。

②观察的重点。观察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主要是实地检视被审计年度内增加的主要固定资产项目,并不一定全面观察所有的固定资产。观察范围的确定需要依据客户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固定资产重要性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这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期初余额的信任程度。若信任程度高,则只需对期初固定资产抽检并检视该审计年度的主要增加项目;反之,需要实施全面盘点或其他类似程序,如审计人员在企业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全面盘点时受邀到场观察或参盘,并进行抽检。实地观察过程中若发现可疑问题,应深入调查或扩展检视范围直至全面盘查。

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还应当注意观察固定资产的保养和使用状况,运行是否正常。对于未使用的闲置固定资产,如果不是由于大修理或订货不足或季节性原因而暂时闲置,而是无法在未来期间继续使用的,应将其从固定资产中剔除出来,不再计提折旧(房屋、建筑物除外),同时将其账面价值注销至可变现净值。对确属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其账面价值能否在未来的企业运营中予以收回,据以确定该资产的期末价值。

③观察中的问题处理。在查验有些行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否实际存在时,可能有一定困难。如运输行业、建筑行业等,这些行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往往散布在许多地方或正在极为广泛的地区内流动使用,如运货卡车可能大部分正在运货途中,建筑机械正在某个远方城市的工地上。这时,审计人员可以实施替代性审计程序来查验。如通过审查产权证书、执照登记收据、投保设备详细说明的财产保险单,以及有关汽油等燃料的消耗和修理开支的明细记录等来确定运输工具的存在。对于建筑企业,审计人员则可抽检若干建筑工地,查明特定设备是否存在,以作出判断。

(7)审查固定资产减值情况

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称为固定资产减值。这里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这里的处置费用包括与固定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如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固定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①固定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②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固定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③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④有证据表明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⑤固定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⑥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固定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固定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⑦其他表明固定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如果由于该固定资产存在上述迹象,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金额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将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人员应当采取特定措施审查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

①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②进行有关会计资料的核对。核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报表数、总账数与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如不符,应查明原因,作审计记录并进行审计调整。

③审查固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认定标准是否正确。

④检查资产组的认定是否恰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计算本期期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期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期初该比率比较,分析固定资产的质量状况。

⑥审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是否正确。当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审计人员应审查其正确性。

⑦审查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是否正确。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审计人员应审查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是否符合上述规定。

⑧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如果企业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A.当期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金额;

B.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如果发生重大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还应当说明导致重大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以及当期确认的重大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其财务报表附注中通常还应分项列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增减变动情况以及计提的原因。

6.累计折旧审计包括哪些?

答:固定资产可以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仍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中,或构成经营成本或费用。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

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前提下。影响折旧的因素有折旧的基数(一般指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和使用寿命三个方面。在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前提下,影响折旧的因素则包括折旧的基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五个方面。在计算折旧时,对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和清理费用只能人为估计;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由于固定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难以准确计算,因而也只能估计;同样,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带有估计的成分。因此,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取决于企业根据其固定资产的特点制定的折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

(1)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①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一贯遵循;

②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折旧费用的计算、分摊是否正确、合理和一贯;

④确定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⑤确定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固定资产实质性审计程序

固定资产折旧的实质性程序包括:

①编制或索取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审计人员应通过编制或索取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总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表内有关数字进行加计复核,并与报表数、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核对。

②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是否合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除非由于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应当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调整;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和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当作相应调整。

③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是否正确。

A.已计提部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是否正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B.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折旧。

C.因更新改造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折旧。因大修理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照提折旧。

D.对按规定予以资本化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是否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并在下次装修时将该项固定资产装修余额一次全部计入了当期营业外支出。

E.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按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是否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F.对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是否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G.未使用、不需用和闲置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计提折旧。

H.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是否符合规定。

④审查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执行情况。主要应检查折旧范围、折旧方法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如有无扩大或缩小固定资产折旧范围、随意变更折旧方法的问题。

⑤将“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的本期计提折旧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户的借方相比较,检查本期所计提折旧金额是否已全部摊入本期产品成本或费用。若存在差异,应追查原因,并考虑是否应建议作适当调整。

⑥检查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7.其他相关内容审计包括哪些?

答:对于购货与付款审计,除以上介绍的财务报表项目外,还有预付账款、应付票据、工程物资、在建工程等项目。这里分别介绍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1)预付账款审计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购货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会计上通过“预付账款”或“应付账款”科目(借方)进行核算。预付账款是企业的一种流动资产,但它是企业在购货环节中产生的,因此,预付账款的审计应结合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进行。

1)预付款项的审计目标。预付款项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①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预付款项是否存在;

②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预付账款是否均已记录;

③确定记录的预付账款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④确定预付账款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

⑤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2)预付款项实质性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预付账款明细表。审计人员在核对预付账款明细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的基础上,获取或编制预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额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坏账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应付账款明细账审计,查核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科目中同时挂账的情况;分析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查明原因,必要的建议进行重新分类调整。

②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及余额构成,确定该笔款项是否根据有关购货合同支付;检查一年以上预付账款未核销的原因及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检查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的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无法再收到所购货物的是否已转入其他应收款。

③进行函证。审计人员应选择预付账款的重要项目,函证期末余额的正确性,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可再次复询,如不复询可采用替代方法进行检查,根据替代检查结果判断其债权的真实性或出现坏账的可能性。对未发询证函的预付账款,应抽查有关原始凭证。

④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预付账款、存货及在建工程明细账,并检查相关凭证,核实期后是否已收到实物并转销预付账款,分析资产负债表日预付账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⑤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程序,检查对关联方的预付账款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⑥检查预付账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通常应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按不同账龄段列示预付款项余额、各账龄段余额占预付款项总额的比例;说明账龄超过一年的预付款项未收回的原因,以及持有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账款等情况。

(2)应付票据审计

应付票据是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1)应付票据的审计目标。应付票据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①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付票据是否存在;

②所有应当记录的应付票据是否均已记录;

③确定记录的应付票据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

④确定应付票据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

⑤确定应付票据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2)应付票据实质性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应付票据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确定被审计单位应付票据账户、金额是否正确无误;本期应付利息是否正确;检查非记账本位币应付票据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一般地讲,应付票据明细表应列示票据类别及编号、出票日期、面额、到期日、收款人名称、利息率、付息条件、抵押品名称、数量、金额等。

②检查应付票据备查簿。重点检查债务的合同、发票和收货单等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复核其应存入银行的承兑保证金,并与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钩稽关系;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已偿付的应付票据,检查有无未入账的应付票据,核实其是否已付款并转销;针对已注销的应付票据,确定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偿付;询问管理人员,审查有关文件并结合购货截止测试,检查应付票据的完整性;获取客户的贷款卡,打印贷款卡中全部信息,检查其中有关应付票据的信息与明细账合计数、总账数、报表数是否相符。

③函证应付票据。进行函证时,审计人员可分别票据种类进行。对于应付银行的重要票据,应结合银行存款余额一起函证。凡是当年度与客户单位有往来的银行均应成为函证的对象,因为可能某一银行的存款虽已结清,但客户开给的应付票据仍未销案。询证函也要求银行列示借款抵押券,如用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及其他资产做担保时,应在询证函中详细列明这些项目。应付其他债权人的重要票据,应以客户单位名义,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向债权人发函。函证时,询证函应包括出票日、到期日、票面金额、未付金额、已付息期间、利息率以及票据的抵押担保品等项内容。

④检查逾期未付票据。审计人员应审查有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被审计单位有关到期仍未偿付的应付票据。如有逾期未付票据,应查明原因,如系有抵押的票据,应做出记录,并提请客户单位进行必要的披露。

⑤检查与关联方的应付票据的真实性,执行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通常,应了解关联交易事项的目的、价格和条件,检查采购合同,并通过向关联方或其他注册会计师查询和函证等方法,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

⑥检查应付票据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则其财务报表附注通常应披露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东单位的应付票据等内容,并按应付票据的种类分项列示其金额。

(3)工程物资审计

工程物资是企业为核算基建工程、更新改造工程和大修理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对其进行审计是为了确定工程物资是否存在,工程物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工程物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工程物资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等。

1)工程物资的审计目标。工程物资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①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工程物资是否存在;

②确定所有应记录的工程物资是否均已记录;

③确定资产负债表中的工程物资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④确定工程物资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

⑤确定工程物资及减值准备的列报是否恰当。

2)工程物资实质性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工程物资明细表。审计人员应获取或编制工程物资明细表并对有关数字进行复核,将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进行核对,若不相符,应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

②实地检查工程物资,确定其是否存在。并观察是否有呆滞、积压物资。

③抽查工程物资采购的有关记录与资料。通过抽查工程物资采购的合同、发票、货物验收单等原始凭证,检查其内容是否齐全、有无得到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结合在建工程审计,检查工程物资的领用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审查被审计单位对工程物资处理的有关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人员应主要审查工程物资的领用手续是否齐全、对工程物资有无定期盘点制度,对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是否减去保险公司和过失人的赔偿部分后金额,正确地冲减了在建工程成本或计入营业外支出。

⑥审查工程完工后剩余工程物资的税务处理是否正确。审计人员应主要审查工程完工后的剩余工程物资转入存货的部分是否将其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了正确的分离;对外销售的,是否先结转其进项税额,待出售时再结转相应成本。

⑦检查有无与关联方的工程物资购销业务,是否经适当授权,交易价格是否公允。

⑧确定工程物资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通常应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分项列示各类工程物资的期初、期末余额。

(4)在建工程审计

在建工程是企业进行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对其进行审计是为了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在建工程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在建工程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正确、在建工程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等。

1)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①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在建工程是否存在;

②确定所有应记录的在建工程是否均已记录;

③确定记录的在建工程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④确定在建工程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已恰当记录;

⑤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告中作出恰当列报。

2)在建工程实质性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审计人员应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并对有关数字进行复核,将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进行核对,若不相符应查明原因并进行适当处理。由于在建工程报表数是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的,因此,其报表数应同在建工程总账数与各明细账合计数减去相应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总账数与各明细账合计数后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增加数。

A.询问管理层当年在建工程的增加情况,并与获取或编制的在建工程的明细表进行核对。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取得有关工程项目的立项批文、预算总额和建设批准文件,以及施工承包合同、现场监理施工进度报告等业务资料。

B.查阅公司资本支出预算、公司相关会议决议等,检查本年度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全部得到记录。

C.对于支付的工程款,应抽查其是否按照合同、协议、工程进度或监理进度报告分期支付,付款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取得监理报告等资料检查估计的发包进度是否合理。

D.对于领用的工程物资,抽查工程物资的领用是否有审批手续,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E.对于应负担的职工薪酬,结合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检查应计入在建工程的职工薪酬范围、计量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F.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应结合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借款费用(借款利息、折溢价摊销、汇兑差额、辅助费用)资本化的起讫日的界定是否合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资本化金额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减少数。

A.了解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政策,并结合固定资产审计。检查在建工程结转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将已经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挂列在建工程,少计折旧的情况。

B.检查已完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报告、验收交接单等相关凭证以及其他转出数的原始凭证,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C.取得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的相关资料,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实地观察在建工程项目。审计人员应实地观察在建工程的实际情况以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完工进度,对在建工程累计发生额进行技术测定,并将其与账内数进行核对,检查其是否差距较大,判断其有无多计、虚计或少计、漏记工程费用的问题。

⑤检查在建工程的抵押、担保情况。结合对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抵押、担保情况。如存在,应取证并记录。

⑥检查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主要应查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是否符合制度规定,计提的数额是否正确,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对长期停建并预计在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在建工程、其他足以证明已经发生减值的在建工程等是否计提了减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价值得以恢复时,是否又作相应转回。

⑦检查有无与关联方的工程建造或代开发业务是否经适当授权,交易价格是否公允。

⑧检查在建工程合同,确定是否存在与资本性支出有关的财务承诺。

⑨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其财务报表附注中通常应分项列示在建工程的名称、预算数、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转入固定资产额、其他减少数、期末余额、资金来源、工程投入占预算的比例;分项列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转入固定资产、其他减少数和期末余额中所包含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其中,工程项目资金来源应区分募股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来源等,用于确定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应单独披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