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关公益性捐赠有哪些规定

有关公益性捐赠有哪些规定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益性捐赠的范围是有限的。③捐赠有一定的限额规定。国家为了支持企业对公益救济性事业的捐赠,允许纳税企业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对有的捐赠规定了一定比例的税前扣除,有的捐赠规定可以全额税前扣除。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纳税扣除额度仅为3%。意味着纳税人用于公益性捐赠,只有在年度纳税调整前所得3%以内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超额的部分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4.有关公益性捐赠有哪些规定?

答:(1)公益性捐赠的范围

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①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②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③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④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公益性捐赠的范围是有限的。营利性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国家对公益性捐赠给予认可,是对企业对自身发展之外的社会目标的促进给予鼓励,因此,捐赠的范围必须是具有公益性的非营利事业,才能实现国家税收优惠的初衷。

(2)公益性捐赠的实施

①捐赠应该通过特定机构进行,只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可以接受捐赠。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因此,只有通过我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的捐赠,才能够享受所得税税前扣除,纳税人自行进行的捐赠,不得扣除。

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致力于服务全社会大众,并不以营利为目的。

B.具有公益法人资格,其财产的管理和使用符合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C.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公益法人所有。

D.收益和营运节余主要用于所创设目的的事业活动。

E.终止或解散时,剩余财产不能归属任何个人或营利组织。

F.不得经营与其设立公益目的无关的业务。

G.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H.具有不为私人谋利的组织机构。

I.捐赠者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非营利公益性组织的分配,也没有对该组织财产的所有权。

经财政、税务部门确认后,纳税人通过其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可享受所得税税前扣除。

经国务院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其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进行确认;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其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由省级财税部门进行确认,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接受公益救济性捐赠的国家机关是指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

②捐赠必须针对特定的对象。这些对象主要包括:向红十字会的捐款;向中国绿化委员会的捐款;对特定教育事业的捐赠;对某些特定文化事业的捐赠,如重点交响乐团、歌剧团、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向遭受风灾、火灾、地震的灾区所进行的捐赠等。因此,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必须将所接收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用于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即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

③捐赠有一定的限额规定。《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内企业(不分内资、外资)进行的公益性捐赠,在年度利润12%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现了国家为了保障税基,使所得税的计算更为合理,防止出现避税的要求。

④纳税人通过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进行捐赠后,应凭取得的收据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同时,税前扣除的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其捐赠资金应属于纳税申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当期扣除不完的捐赠余额,不能转到其他应纳税所得以及以后纳税人申报期的应纳税所得中继续扣除,也不允许将当期捐赠在属于以前的纳税申报期的应纳税所得中追溯扣除。

(3)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

①内资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国家为了支持企业对公益救济性事业的捐赠,允许纳税企业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对有的捐赠规定了一定比例的税前扣除,有的捐赠规定可以全额税前扣除。

对于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在“纳税调整前所得”3%(金融企业按1.5%)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计算过程:

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限额=纳税调整前所得×3%

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捐赠支出总额-实际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限额

纳税调整前所得=收入总额项目-扣除项目(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

除3%的扣除之外,还有10%的扣除比例以及全额扣除。按10%扣除,如通过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批准成立的非营利公益组织对指定的文化事业的捐赠,包括对国家重点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歌剧团和京剧团及其他民族艺术表演团体的捐赠,对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捐赠以及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按全额扣除,如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下列项目捐赠:红十字事业,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可获得全额扣除。

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纳税扣除额度仅为3%。意味着纳税人用于公益性捐赠,只有在年度纳税调整前所得3%以内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超额的部分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②外资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公益、救济性捐赠有关税务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1995]175号)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的捐赠,可以作为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列支。因此,外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公益、救济性捐赠计入“营业外支出”无上述扣除限制,即全额扣除。

(4)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公益性捐赠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了公益性捐赠支出的扣除及比例,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基本内容包括: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关于公益性捐赠扣除标准的规定,统一了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的扣除标准,对外资企业取消了据实扣除的优惠,坚持部分扣除政策,从而在公益性捐赠方面,实现了企业负担的一致和竞争的平等。

积极推进公益性捐赠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我国现实,并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调高了扣除比例,从3%提高到12%,体现了我国稳步推进税收优惠,进一步鼓励公益性捐赠,通过税收手段推动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扣除依据(即计算基数)发生变化,将“应纳税所得额”和“纳税调整前所得”改为“年度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是一个税法上的概念,根据原有税法的解释,应该是调整以后的税前利润。“纳税调整前所得”则缺乏明晰的法律解释。而“会计利润”则是会计学上的概念,年度利润可以是“毛利”、“净利润”或者其他,从而使得概念的判断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计算更为清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