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再次解放思想达成共识

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再次解放思想达成共识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提是再次解放思想、形成新的目标和共识。30年前的改革开放其实是中国共产党迫不得已的选择。当前尚未结束的关于“改革共识”的争论有可能引起又一次思想解放,形成新的目标和共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中国共产党30多年前达成的共识,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块基石。人类应该有共同的共识。共识是全人类精神上的共鸣。国人有关共识的争论会让国人离共识更近。

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再次解放思想达成共识[1]

30年前的改革开放共识有非常功利的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改革开放就失去了动力与方向。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提是再次解放思想、形成新的目标和共识。当今有关“改革共识”的争论意义堪比30年前的真理标准之争,不应该草草收场,无论结果如何,都不是坏事。

30年前的改革开放其实是中国共产党迫不得已的选择。“十年浩劫”之后的中国社会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大量受到迫害的干部群众感到绝望,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的农民开始冒死分田到户,对其他地区产生了强烈的示范作用。改革开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被提出来,并在党内成为主流的。这个共识有非常功利的目标,那就是解放生产力,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实现社会稳定。

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早已远离了崩溃的边缘,产出能力甚至超出了国内居民的购买需求,不得不大量廉价出口。功利目标既然已经实现,改革开放的“原”动力也就随之消散。“改革开放”一词虽然还惯性地占据着主流地位,但是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含义。过去十多年里以“改革”的名义进行的事业,并不全都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的甚至与市场原则背道而驰,是对市场体系的破坏。

改革已经名不符实。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失去的十年”。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目标。即使是已经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概念,也存在不同版本的解读。这种模糊的好处是能够回避争议、达成似是而非的最广泛的一致;坏处是不能直接指导实践,不得不赋予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自由解释政策法规、制订实施细则的权力。因此在操作层面上,“诸侯”(地方政府)和“王爷”(中央各部门)始终有左右改革甚至偷梁换柱的能力。

如果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前提之一就是要设定新的目标,形成新的共识。当前尚未结束的关于“改革共识”的争论有可能引起又一次思想解放,形成新的目标和共识。其意义堪比30年前的真理标准之争。

据《邓小平文选》记载,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下子引起了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中国共产党30多年前达成的共识,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块基石。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平台期,中国需要新的基石。

人类应该有共同的共识。人,虽然有各自的人种、性别、年龄、肤色、阶级等个别特征,但是众多具有个别特征的个体之所以统称为“人”,必定是因为共性的存在。“人”的共性与其他动物的共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共性不仅是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还有社会上的和精神上的。共识是全人类精神上的共鸣。如果不存在全人类共同认同的共识,那么被称为“人”的社会化的、有精神追求的动物何以成为同类?又怎么可能构建和谐的“地球村”?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把“德先生”和“赛先生”当成共识。90年后,这两位“先生”在中国的境遇大不相同:“赛先生”备受重视,“德先生”尚未真正深入人心。笔者判断“德先生”是中国未来90年进步的方向,只是任何一位先生都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如果国人不努力,再过90年,国人也不会离他更近。

也许笔者的判断是对的,也许是错的。这没关系。有关系的是让争论继续下去。国人有关共识的争论会让国人离共识更近。

【注释】

[1]见2009年6月7日天涯博客“乐育园”网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