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国际性的资产配置

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国际性的资产配置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国际板主要的目的很直观,上海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要走向国际化,就一定要有一个国际上的资产配置。特别是人民币逐步的开放,下一步中国经济的走向,有很多的问题,国际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国际板对上海来说是很重要的,在上海走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路程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也一定会走到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国际的企业在国际板上市吸引的是国际的投资者。

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国际性的资产配置

石晓成 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总监

国际板这个命题是一个很热的东西,我印象中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家回忆一下,最早提出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奔驰。奔驰公司是最早提出,等到有机会的时候要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刚才给我的这个命题比较大,主持人提到这么一个意思,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会做国际板。做国际板主要的目的很直观,上海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要走向国际化,就一定要有一个国际上的资产配置。所以我认为,把世界上这些好的公司,包括我们很多好的公司,像红筹当初由于种种原因在外面上市了,创造这么一个条件,让他们这些公司回来,使大家多了一个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对我们上海证券交易所来说,就是想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交易所,这也是我们想追求的东西。我先简单说这些。

img235

石晓成演讲

张继伟提问:

上海最早提建立国际板的时候,香港整个投资圈都比较紧张,觉得不管是把红筹公司引回来,还是把中国在海外的公司引回来,对香港都有影响。现在虽然国际板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表,但是从香港这边是怎么看待这样的一个情况的?

李小加回答:

既然问到这个事,我就说国际板,我代表香港表示支持、高兴、期待。第二对国际板这个事,在这里说话的人是说了不算数的,说了算数的人是不会说话的,所以我说了也白说,这是第二个。既然白说就可以随便说了。第三个我觉得国际板做不做没有争议,肯定做。我听来听去觉得没有争议,争议是怎么做,做多大。这件事可做很小也可以做很大。做小容易,简单的找一些公司来上市,其他的东西都不用想这么多,做完挺好,既有很好的宣传效应,也对整个资本市场有好处。但是你也可以做很大,把国际板这个事情作为一个重要的契机,解决很多的问题。特别是人民币逐步的开放,下一步中国经济的走向,有很多的问题,国际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但是它很复杂,牵涉到很多顶层设计的问题,牵涉到很多基础设施的问题,牵涉到很多法律的问题、风险的问题等。所有这些争论、争议,最终大家都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反正是风险越低,做出来解决的问题也越少,风险越高的,解决的问题越多。

张继伟提问:

史美伦女士对香港和大陆市场都很了解,您怎么看国际板的定位问题?

史美伦回答:

国际板对上海来说是很重要的,在上海走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路程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也一定会走到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是不是国际板成立了对香港就带来了威胁呢?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当然上海有些什么举措,香港很自然的是比较紧张的。这个我想上海也是一样的,如果香港有一些举措可能对市场有一些影响,大家都会比较关心。

上海刚提出国际板的时候,香港对这方面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其实投资的对象和吸引到国际板来上市的企业对香港都不造成威胁。第一,对投资者来讲,这些针对的是内地的投资者。当然有人说内地投资者也可以到香港去做投资,整个中国大陆,能够到香港开个户口去做股票买卖的还是绝少的一部分,所以投资者的对象不一样。第二,吸引这些国际上的企业到国际板来上市,跟香港的交易所上市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第一内地要吸引的是500强或者甚至是200强、300强之内的,这些企业要么在香港已经上市了,比如说汇丰,我是汇丰的,汇丰已经在全世界5个地方上市,香港已经上市了,不会把香港的投资者就引到内地来,因为它还是一个分割的市场。所以国际的企业在国际板上市吸引的是国际的投资者。香港10年前也曾经尝试过引来7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在香港挂牌,让香港的投资者直接在香港买卖这些股票。这7个股票我们当时说是纳斯达克七君子,可是没有下文了,为什么呢?因为香港的投资者随时随地一天24小时都可以投资到这些企业,也不用在香港交易所挂牌的时候去买卖,结果就没有交投量,我们就取消了。所以对香港来讲,比如说汇丰在香港已经上市,投资者不会放弃在香港持有的股票去大陆买汇丰,不会做这种事,因为当中也有一些费用。第二没有在香港上市的企业,香港的投资者也可以随时随地购买,跟大陆也不一样。在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的时候,大陆大部分的投资者还是希望投资一些有价值的、公司治理、盈利各方面都比较好的优秀的企业,也包括了咱们内地在外面上市的红筹股。所以这些我感觉目的是不一样的,对象也不一样。所以我个人的看法,国际板对香港不会带来威胁。

张继伟提问:

石总监,刚才李小加先生和史美伦女士都提到了,市场不是说你设定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关于国际板的这个问题,市场上也有一些担心,我们此前说成立创业板的时候要把这些流失到海外的好的上市资源都吸引回来,但是成立之后发现好像没有完全达到这个目标,那么国际板现在的想法是把国外好的公司引进来,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样的目标,而不再重复创业板的问题呢?

石晓成回答: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很多规则都在制定,这些规则的制定会参照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做法。比方说我们可能会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做一个假定,比方说它的资产必须达到多少多少,它这个公司必须在这个领域里面属于一个什么样的领先的地位。刚才像李小加先生和史美伦女士也讲到这些,我们会考虑比如在500强里面还是200强里面的公司。还有我个人的看法,它可以是某一些对我们中国的建设特别重要的公司,而不要只是局限于多少多少强之内。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风险的,就像查尔斯讲的,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关键是怎么把这个风险最小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准备的过程相当长,真正提出想去做国际板这个事情,好像是在三四年前我们就有这么一个提法了,这两年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是您也看到,像证监会对这个事情也是非常的慎重,他们也是制定了很多的相关的规则,交易所这边也在制定。我认为这两方面结合的话,会把这个风险降到最低。

薛琦回答: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台湾1991年以后就有这样的一些投资,但是投资的这些台商回去是不是行?还是不行。为什么不行,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这是一个政策的问题。我们很高兴环境有一些改变,我给大家报告,大门打开以后情况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好,我们没有想到反应这么热烈。像2010年的话就有6家公司IPO,居然有一家是美国公司,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去年日本的一个公司到我们这边来发证券,这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还有很多大陆的公司去香港、去新加坡挂牌,然后又发现台湾的资本市场也不错,结果他们就到台湾去。我在这个地方就要跟大家报告,这就是我们谢先生提到的,台湾的经济有一个特色是有很强的制造业。所以,每一次香港、尤其是新加坡的公司到我们这边挂牌的时候,我们都会问你为什么要来。从来没有例外,他们说不仅仅是为了募集资金,他说我要进入台湾的市场。

例如说大陆的一家造船厂的船运是很强的,台湾这边有很多它的大客户,他们进入台湾就是为了引进那边的技术。还有一家生产纺织布的公司,不是传统的纺织,你去问它去台湾募集资金做什么,他们说募集资金是为了在台湾做一个技术研发。所以我说每个交易所都有自己的特色,台湾证券交易所要去思考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一个就是说我们把这个门打开以后可以让别人通过台湾发展,有的公司到台湾去是因为台湾有它的子公司。这样想的时候,其实你能够把你自己交易所的特色充分发挥了,你就可以走出一条有你自己特色的国际板。

李小加回答:

我补充一下,做国际板到底是一石几鸟的问题?如果要达到一石一鸟很简单,一石数鸟就很复杂。国际板在中国整体开放、整体全面的全球化这个大的趋势要看清楚。那么最终的决定,不是说打一个鸟你就是属于保守,不是说你打的鸟多就好。你打的鸟多,效果好,但是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多。所以你做这个事情,如果说你想一石多鸟,你就要把很多的事情要想清楚,一石一鸟你就为了打这个鸟,其他的就不管了。这个后续的事情要看清楚,这个是对中国未来,要么是钱出去,要么是人出去,要么就是人带着钱出去,要么就是人带着钱进来等,这是一系列未来全方位的整体考虑,咱们在这里说很容易,但是做起来是很难的。

张继伟提问:

刚才薛董事长讲台湾的经验,其实把我最后的一个话题引出来了。我想最后一个话题希望是OPEN的,大家不按照顺序来回答,大家主动积极一点。我想上海、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在两岸三地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各自的证券市场的定位分工怎么样更合理,更能够实现合作共赢,而不是单纯的为抢同样的资源进行同质化的竞争。

阎峰回答:

我是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我也在想有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都参与进去。不管是上交所、港交所、台交所还是深交所,我看市值加在一起达到7万亿美元了,美国那边是14万亿,加在一起绝对是全球里面远远超过了第三名。所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使我们参与者,不光是参与香港地区,也参与台湾地区,这个是要政策上松绑的问题。

再一个我觉得香港地区的地位很特殊,因为我在香港工作十几年。在这个地方台风吹不过来,一到香港台风就拐弯,地震也没有,这个地方是一个风水宝地。香港经过这么100多年,它的文化、体制,把香港定位的话是中国的国际业务部,把国际业务都放在香港了,它有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再一个从产品来讲,香港比较开放,已经形成了现成的、比较好的方法。

国际化不光是一个企业进来的问题,还有一个投资进来的问题,投资进来的话我觉得上海搞国际板的话,对我们公司也有好处。

QFII出来的时候,2002年的时候,香港市场就大涨,就是让全球关注它。如果说上海开了国际板,让筹资者到大陆来,其实还有香港他们也会关注,这个合作可能比其他的相对来说更好。

李小加回答:

我对这个命题有点不同意见。很难让他们计划一下你干这个你干那个,每个市场最终都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市场的力量是最大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主动说你干这个你干那个,不是主动的分工,而是把所有的体制中不应该有的制约去掉,最终你这个市场就适合做这个事情,台湾就是科技变成了最大的一块,这和我们薛琦先生的努力好像没有很大的关系。你说人民币国际化,这也不是说香港突然怎么样就能做成的。所以我建议,别认为主动的就能做出什么东西,只是把被动的、不好的,对市场有制约的门啊、坎啊、沟啊都弄掉,慢慢地水就进来了。

史美伦回答:

我同意小加的看法,我也是感觉很难说得上分工,谁来分。第二个,你说自己的定位吧,每一个市场都会自己找自己的定位,定位怎么来的呢,就是看你自己有什么优势,而且还有大环境、小环境,当地的情况。

香港有一些历史上的优势,因为以前中国大陆市场没有开放,大量的国企到香港上市。以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话就不一样了,到时候香港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发展了也不一定,因为我们看资本市场大部分看的就是上市这一小块。其实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很多的元素造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比如说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衍生产品、期货市场,我感觉香港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有。上海也好、深圳也好,也有他们自己的定位。我的看法,说不上分工,自己要找自己的定位。

薛琦回答:

我完全同意史美伦女士说的。刚才你说的计划,这个什么计划都没有,只有的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还是要看市场。市场的趋势我可以看到的话,掌握、利用多少,那个倒是看你的本事。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交易所之间到底是合作还是竞争,这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合作的这一部分的话,我们第二上市你有什么好处,你如果在香港上市挂牌,如果到台湾去,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前景的话他说我为什么去台湾。去了台湾就多了一个上市的地方,多了一个上市的地方就可以比较了。对台湾而言,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动机,这跟上海是一样的,如果你是一个经济体,你都是贸易的话,你钱这么多,你怎么办呢?那么你这个钱,一个就是钱出去,还有一个就是你把外面的产品吸引进来,这个钱也会出去。

台湾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后合作交易的空间在哪里?我说看看我们跟港交所做了什么,以后我们跟上交所也可以做,这跟两岸航班直航是一个道理,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机会。我借这个机会还可以给大家报告一件事情,这是非常有趣的。两年多前我叫我的同仁去看一下,台湾的证券指数跟哪一个交易所的证券指数互动最密切,你们大概猜都可以知道,跟纳斯达克互动最密切,它相关的系数可以到0.8、0.9,前一天纳斯达克怎么动台湾就怎么动。2010年我们算了一下,我们跟纳斯达克互动下降了20%,你说我们跟谁互动比较多,跟深圳交易所,跟韩国交易所,我们上升了60%。其实它有一个很强的信号出来,就是我们彼此间的互动增长。这次我还要真的谢谢陆家嘴论坛,把我们三个交易所,现在只缺了深圳交易所,我们现在坐下来可以谈一下有什么生意可以做,如果有生意做成的话是最好的。

石晓成回答:

我做一点点补充吧。前面也讲到过一些,我们之间的合作还是蛮密切的。我讲就两件事情,一个就是说在我印象中上交所刘啸东副总2009年的时候去过台湾,和台湾的同仁做过一些研究和探讨。2010年的3月份,我们在上海已经开展了一个研究,包括风险怎么控制。就在前一个星期,我们张总和刘总带了几位同仁又去港交所,联合开展了一天的指数产品研究,也就是说我们之间的合作还是相当密切的。

现场听众提问:

我想问一下史美伦女士,有人认为国际板是很好的,但是有人认为国际板是外资在中国圈钱的工具,您怎么看?对于国际板内地的监管有什么看法?

史美伦回答:

感谢你提这个问题让我有机会发挥一下。如果说外资企业到内地上市是来圈钱,但我们这么多的国企到外面上市,到香港上市,从来没有遇到外面的投资者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到外面圈钱,这个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他们对中国市场有兴趣也是对中国市场的一个认可,感觉咱们中国的市场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他们有这个信心,无论是对投资者或者监管者或是对中国的体制也是一个认可。为什么我们要把它看成那么负面呢?这个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国际板的监管问题,有一些看法就是咱们的企业到外面上市都要遵守当地监管的法规法令,外面来的企业到内地来也是要同样遵守内地的法规条例。这个原则上我感觉是可以的,我是认同的。但是最大的区别是我们现在,我的了解,国际板要吸引来上市的都是在外面已经上市的,已经有一段历史的企业,不是IPO,不是没有上市的新的企业。所以,我感觉这方面要有一个区别。再者,我们内地监管法律体系和法规,有一些内地的特色,就是过去20年我们这个市场的形成,大量的企业上市,我们是在刚有《公司法》的时候才开始证券股份化,我们中国内地市场在这方面的历史还是比较短,所以我们上市条例针对的跟外面比较成熟的市场是不一样的。如果国际企业已经上市的,到内地遵守A股市场的条例可能是有一些不适应的。我想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大家要问的,就是中国内地的投资者是不是受到这个企业在全世界其他地区上市的投资者受到同样的保护,我想这是关键的问题。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不可能要求来中国大陆上市的企业提供给海外投资者更多的保护,这个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所以,这些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要弄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