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标准成本制度下,通过对各种差异的分析,可找出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查明责任归属,从而合理地进行业绩评价,提高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基本生产成本”、“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入账,大大简化了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

第一节 标准成本制度概述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标准成本制度(standard-cost system)是以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之进行比较,以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标准成本制度的核心是以标准成本来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通过对成本差异的核算和分析来揭示出存在的问题,查明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泰勒制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最初,人们只是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这些同泰勒制有直接联系的技术方法引进到会计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和目标管理的兴起,标准成本制度就与目标管理融合起来,成为目标成本控制中应用得最为普遍和有效的一种方法。

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等。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是采用标准成本制度的前提和关键,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则是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

标准成本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能反映出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

(2)有利于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在标准成本制度下,通过对各种差异的分析,可找出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查明责任归属,从而合理地进行业绩评价,提高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3)有利于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基本生产成本”、“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入账,大大简化了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

由此可见,标准成本制度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且是配合目标利润进行成本控制的一种制度。它要求在比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比较良好的经营条件下,以预计应该发生的成本为基础,计算出标准成本,并根据产品的标准成本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控制。因此,标准成本制度是目标成本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如分批法和分步法)。

二、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和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

(1)在标准成本制度下,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只计算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不计算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与此相一致,“基本生产成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账户亦均以标准成本入账。

(2)需分别按材料、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计算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各种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等,并设置各种差异账户予以归集,以便对成本进行日常控制和考核。常用的差异账户有:“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等。这些账户借方反映的是超支差异,贷方反映的是节约差异。

(3)会计期末,对各差异账户归集的成本差异,可以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在销售成本、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也可将其全部结转到销售成本中去。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有关产品成本的核算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①为各成本计算对象按成本项目分别制定标准成本。

②按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按成本差异分别设置成本差异明细账。

③编制各成本费用分配表,分别反映其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和差异。

④将标准成本记入成本明细账(如有月初在产品,需根据上月成本明细账,填入月初在产品成本),计算并结转完工产品的标准成本。

⑤按成本计算对象编制成本差异计算表,计算、分析各种成本差异,并将各成本差异记入各成本差异账户,结出各成本差异账户月末余额。

⑥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各成本差异账户的余额予以转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