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凯恩斯的不确定性理论

凯恩斯的不确定性理论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基于统计分析的经济模型被广泛接受,凯恩斯认为通过把历史数据应用到要求对未来作出判断的问题中,来排除计算的不确定性是不合理或不理性的。特别地,凯恩斯指出了经济主体作出关于是否保持货币平衡的决定具有不确定性是很显然的。凯恩斯将经济系统看作一个拥有未来不确定性的过程,否定了不可概率化的不确定性与可概率化的风险之分,其不确定性总是不可概率化的。

二、凯恩斯的不确定性理论

在凯恩斯的《概率论》中,他提出了一般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概率的问题,并确信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程度是由作出判断的个人的经验或知识而决定的,并不是由所考虑环境的天生特征所决定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概率可以被称作是主观的。尽管如此,他也还是认为概率理论由于与逻辑有关,因而又不完全是主观的。更恰当地说,一个真正的概率并不是个人意见,它是被具体事实所支配的。对于凯恩斯而言,概率理论描述了一个事件和它发生的可能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假定信息是由个人所拥有,这种关系是由个人相信某些结果会发生的准确程度来决定的。

一些观点认为,在凯恩斯的《概率论》与后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破茧而出之间或多或少地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一些观点则认为,他的思想的发展使其概率概念的运用发生了相当重要的改变;还有一些观点则把凯恩斯关于概率观点的改变作为其思想的一种“进化”,而不是思想的戏剧性的“中断”。凯恩斯认为,当一旦决定我们知识的事实已经给定,那么在这些情况下,什么是可能的或什么是不可能的都已经客观地决定了,与我们的意见无关。概率理论就是和相信的程度有关,在给定的条件下接受是理性的,并不仅仅是特定个人的真实信念,这也许是理性的,也许不是理性的。拉姆齐主张,个人并不在某些主观的方式上与不同的可能结果相关,应该说,面对不确定性的个人决定了各种不同可能结果的可能性,而且这些可能性是基于信念的不同主观程度上的。凯恩斯赞成拉姆齐的观点,并最终主张个人至少在部分程度上是通过主观的分析来达成对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分析。凯恩斯仍然坚持认为,主观决定的预期结果并不必然意味着合理性,只有当他们正确地,并且准确地对可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时,个人才达到了理性的决定。凯恩斯区分了不确定性概念中的概率内涵,拒绝了在可保险和不可保险风险之间对不确定性的区分,在他看来,不确定性程度仅仅取决于概率分布的可靠性,一般与概率的其他性质无关。理性经济人忽视了真实知识的概率基础,当不确定性存在时,最大化分析就失去了意义。

凯恩斯在其著名的资本边际效率学说中提出了未来不确定性的概念,资本边际效率的基本特点是来自于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同时,这种不确定性思想体现在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每一篇章中。传统经济学体系假定经济运行的背景是确定性前提,着重研究的是经济的均衡态,而凯恩斯以其独特的历史观取代了传统经济理论的均衡观,十分注重并强调预期对生产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作用。由于资本资产的投资决策是现在作出的,而利润收益却是未来才能实现的,这期间的发展和变化充满着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投资决策只能靠预期行事,预期就将未来和现在两者联系起来。凯恩斯相信不确定性在其他很多情形中盛行是由于人性的特征,即在我们的积极活动中,有一大部分是仰赖自然的乐观主义,而不是数学期望。

凯恩斯对自李嘉图以来的主流经济学方法论进行了根本性的批判。他认为,古典经济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没能理解不确定性的含义。在新古典经济分析范式里,经济主体被设定是理性的,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凯恩斯认为,概率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意义上的某种知识,而不是一种实际知识。他的这种主观看法与主张概率是外部现实实际的一部分,是一种物质世界的内在成分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奈特和后来的理性预期假设的支持者们正是持有这一观点。在凯恩斯看来,传统的古典理论不能解释在20世纪早期,特别是进入30年代后可以观察到的高失业的长期存在。他相信这种失业主要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由于经济主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而保持货币平衡的倾向造成的。尽管基于统计分析的经济模型被广泛接受,凯恩斯认为通过把历史数据应用到要求对未来作出判断的问题中,来排除计算的不确定性是不合理或不理性的。

因此,不确定性被许多人认为是凯恩斯主义革命最基本的要素。特别地,凯恩斯指出了经济主体作出关于是否保持货币平衡的决定具有不确定性是很显然的。他批评新古典主义使不确定性被赋予了一个确定和可计算的简单形式,把不确定性转化成了风险,从而使不确定性降低到其本身可以计算的地位,进而使不确定性因素简单地转换成了局部的风险回避问题。他认为自己的经济理论与传统新古典主义的根本差别之一,就在于新古典主义认为市场行为者对有关未来的知识是十分清楚的,而实际上人们对未来的知识是含糊和不确定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来自人们在特定发展阶段认识世界的有限能力或有限理性,无法对具有多样性的外部世界给予充分说明。在凯恩斯的世界里,经济主体的自信被不可预见性动摇了,这使得未来预期要依赖于我们对最好的预测的可能性评价有多高。

凯恩斯关于不确定性问题的深刻含义是:概率的主观本质在计算概率判断时不仅仅会导致更大的精确性,而且会产生替代性,概率含义不应仅被看作对附加知识的增加,而是新知识能使旧的概率表述过时,并用新的表述取而代之。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注重强调各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变量的不可度量性和不可比较性,特别地,他坚持在不同的变量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基础不可能存在的看法。凯恩斯所理解的知识作为行动的基础具有不确定性,都被认为是已知的且具有无法量化的不确定性,他没有局限于在可定量化的概率频率分布意义上,而是在更一般意义上发展了其不确定性理论。事实上,不确定性是凯恩斯对于在时间中形成的经济过程和发生的经济事件所具有的一种超越经济体系自身的哲学理念,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其整个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一理念之上对传统经济学重构的过程。

凯恩斯将经济系统看作一个拥有未来不确定性的过程,否定了不可概率化的不确定性与可概率化的风险之分,其不确定性总是不可概率化的。凯恩斯所建立的不确定性概念既是其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又是贯穿于其整个经济思想体系的一条鲜明主线。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凯恩斯才得以构建其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此新剑桥学派曾经持有这样的结论:“凯恩斯为自己确定的任务就是批驳瓦尔拉斯定律和体系,并发展一个关于产出和就业的货币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不确定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分析在一个无法用概率计算的不确定性世界中,预期的形成与影响行为的方式,他把不确定性看作是实际经济系统的轴心,不确定性分析也由此成为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无可替代的核心。戴维森也曾经这样认为,《通论》的核心思想是分析在一个不确定性不能用概率去计算的不确定的社会中,预期的形成和影响行为的方式。

思 考 题

1.比较风险、不确定性和损失的概念。

2.阐述风险的主要分类。

3.阐述可保风险的概念和要素。

4.阐述风险管理的概念、目标和主要工具。

5.阐述保险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注释】

[1]王伟中.中国长江1998年大洪水反思与21世纪防洪减灾对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2]汪浩瀚,徐文明.现代不确定性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凯恩斯与奈特.经济评论.2005(1):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