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行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其本质,体现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这是对任何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最基本的要求。IT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对IT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进行评估,其关键之一在于是否可以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其载体;核心竞争力也可以说是主要以无形资产为基础。

六、IT行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一)指标选取原则

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其本质,体现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这是对任何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最基本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力求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导性原则

尽管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但并不意味着不分主次地将所有可能的方面都包括进来,而是应该经过认真的调查、仔细的分析,抓住系统的主要方面。将那些与系统主要行为不十分密切的方面,予以简化或省略。

2.综合性原则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系统,其中包括多个子系统。对这样的一个系统做出评价,应涉及较多的信息,涵盖较广泛的范围,才能准确地将系统描述出来。

3.行业性原则

不同行业的企业,因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差异很大,所以对不同的行业用同一的标准是不妥当的,但过分地细分行业,过细地设置指标,同样不可行。

4.全面性原则

核心竞争力指标的设置,不是哪一个指标所能说明的,需要一系列相互依存的指标配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剖析。

5.合理有效性原则

所选取的指标能够合理有效地反映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及特征,并基本预测出企业的未来发展。

6.可操作性原则

各评价指标含义明确,信息集中,数据易得。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指标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及可靠性,关系到能否为企业提供一个合理的可供量化的、用于比较的依据。

(二)IT行业核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设计

1.理论指标体系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由许多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从本质上讲核心竞争力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为了合理评价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对核心竞争力加以分解,通过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这就是核心竞争力评价理论与评价实践的矛盾,这一矛盾提示我们在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时,必须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解度量与整体把握有机结合起来。根据IT行业的特点,本书构建的评价IT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指标体系如表7-3所示。

表7-3 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

img134

续表

img135

2.实践指标体系

IT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对IT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进行评估,其关键之一在于是否可以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理论指标体系注重前瞻性、全面性,因此,很多指标所需的数据是难以从公开场合获取或现阶段无法获取的,它的目的仅在于为衡量IT企业核心竞争力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因此,本书从我国现阶段数据的可获取性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标体系。

(1)企业规模实力

企业规模实力主要包括总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指标。

资产总规模指标用以反映IT企业的资产规模。

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用以反映企业的核心业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通过该指标可以反映主营业务的规模水平。

(2)资产运营能力

资产运营能力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指标。该指标表示总资产的利用情况,反映IT企业资产管理方法的实施和应用效果,是考察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体现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周而复始的流转速度,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高,周转越快,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3)生存发展能力

企业生存发展能力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三个指标。

流动比率反映IT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用流动比率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是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有足够能力偿还短期的债务,并有余力去应对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其他资金需要。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达到2的水平,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好的。但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对指标的要求也不一样,应该结合行业或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衡量标准。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是考察IT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该指标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管理好坏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一般以50%为宜。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为正数,而且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占全部现金流量的比重越大,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越稳定,从而支付能力越有保证。日常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现金非常充裕的公司,偿还借款较有保证,而且其发展壮大也有相当雄厚的自有资金实力做保障。

(4)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资产是企业用于取得收入的资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资产增长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性高的企业一般能保持资产的稳定增长。

(5)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每股收益、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指标。

每股收益。即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期末净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比率越高,表明每股创造的利润越多。

每股收益=期末净利润÷期末股本总数

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利润总额增长率是指企业实现的全部利润(包括企业当年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所得税等内容)的持续增长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亦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权益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等,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总资产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又一个非常有用的比率,是另一个衡量企业收益能力的指标。在考核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情况时,投资者往往关注与投入资产相关的报酬的实现效果,并经常结合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进行判断。实际上,总资产收益率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

主营业务利润率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水平,相对地也反映主营业务的成本状况。相同的市场价格和产品销量,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所花费的成本越低。

(6)潜在发展能力

潜在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后劲。主要有无形资产均值、技术人员比率均值、总资产价值等指标。

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其载体;核心竞争力也可以说是主要以无形资产为基础。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无形资产均值=(期初无形资产+期末无形资产)÷2

技术人员比率均值指IT企业技术研究人员所占的比例,这是反映企业技术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指标反映IT企业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才投入。其中,R&D人员除了专门或经常从事科研与技术开发的人员,还包括产品售后的技术服务人员。

总资产价值采用特定时间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盘价与流通股的乘积来核算。它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本书选取的是2008年12月30日样本公司的收盘价,作为计算总资产价值的基础。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法,可以从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多个指标之中提炼出更少的公共因子,而且这些因子都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可以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资源状况下聚焦于主要指标,以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子分析法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客观合理性和经济实用性。因此,本书将选取因子分析法来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此来分析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子分析法作为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应遵循如下步骤:

(1)对原始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个指标会随着经济意义和表现形式的不同而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为了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有必要对各个指标予以标准化处理。所谓标准化处理,也就是对评价指标数值的无量纲化、正规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有效性。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采用Z-score法。

(2)KMO测定

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做KMO测定,以便确定本研究中比率指标是否适合做资料精简。通常按以下标准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0.9以上,非常适合;0.8~0.9,适合;0.7~0.8,一般;0.6~0.7,差;0.5~0.6,很差;0.5以下,不能接受。根据样本的KMO测定值,就可以判断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因子个数的确定

理论上讲,有K个变量就有K个主成分,也就是说,如果有10个财务比率就有10个主成分。进行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取前几个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以代表原始数据中的主要信息。目前还没有精确的定量方法来确定因子个数,通常根据以下两个原则确定因子个数。

第一,特征值原则。取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因为每个变量的方差为1,该准则认为每个保留下来的因子至少应该解释一个变量的方差,否则达不到精简的目的。

第二,累计贡献率原则。取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0%的因子为最大因子数目。累计贡献率越高,说明较少的因子反映整体的能力越强,越具有高的说服力。

(4)碎石图检验准则(Scree Test Creterion)

按照因子被提取的顺序,画出因子的特征值随因子个数变化的散点图,根据图的形状来判断因子的个数。该图的形状像一座山峰,从第一个因子开始,曲线迅速下降,然后下降变得平缓,最后变成近似一条直线,曲线开始变平前的点被认为是提取的最大因子数目。因为后面的散点就像山脚下的碎石,舍去并不会损失很多信息,该准则因此得名。

(5)因子旋转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目的不仅是找出主因子,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主因子的意义,以便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求出主因子的解后,各个主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是很突出,那么就还需要进行因子旋转,通过适当的旋转得到比较满意的主因子。

旋转的方法有很多,正交旋转(orthogonal rotation)和斜交旋转(oblique rotation)是因子旋转的两类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Varimax)。进行因子旋转,就是要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载荷的平方值向0和1两个方向分化,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进而根据线性组合中权重较大的几个指标的综合意义来确定每个主因子的实际含义。

(6)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

因子分析模型建立后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应用其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各主因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不一样,这时需要将公共因子用变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以求出综合得分。进而可以进行后续研究。

因子分析法是目前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常用的方法,它不仅仅是评价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后续研究,如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