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会计思想的主要特点

民国会计思想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会计思想是当时的会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集中写照,根据其发展的基本轮廓可以概括出民国会计思想有以下几大特点。尽管在民国时期会计思想体系形成之前人们并没有统一的分工,但当众多会计学者们根据思想发展状况选定各自的研究范围和任务时就已经显现出分工的特征。就民国会计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而言,这个会计思想体系虽然不成熟,但已经初步形成。

二、民国会计思想的主要特点

民国会计思想是当时的会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集中写照,根据其发展的基本轮廓可以概括出民国会计思想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会计法制化奠定了会计思想发展的基石

民国时期是中国会计法制化的开端,是在长久渐变过程中的一次突变。会计法的制定将会计发展推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新的历史时期,至此,无论会计理论还是会计实务操作都有法可依。虽然此“法”具有一定的虚伪性,但是这些过去从未有过的会计审计法律和规章制度对当时规范会计工作还是起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近代会计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二)会计统一思想达成一致

无论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已经认识到会计制度散乱、各自为政严重影响到会计的核算和财政预算、决算的执行,这对他们的统治非常不利;而爱国知识分子也认识到这种多元化的会计发展局面不利于中国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由此,统一会计的思路出现,并且愈演愈烈,得到广泛的共识。于是,政府会计、银行会计、铁路会计等纷纷统一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账簿登记、报表编制方法等,并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始了中国会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历程。

(三)西方会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深远

民国时期,留学日本、欧美的中国学子相继回国,他们有机会亲眼目睹近代资本主义会计思想体系,从而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反思中式会计的利弊,使中国近代会计也相应地经历了由模仿日本模式向模仿欧美(主要是美国)模式的转变。潘序伦、徐永祚等会计学者较为系统地翻译和阐述了西方会计理论及思想。1933年在上海开始发行《会计杂志》、《立信会计季刊》,并出版了《立信会计丛书》,进一步传播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西方的会计原理、成本会计、审计等教材和著作已被较为系统地引进中国,并在上海等地的高等院校作为教学内容。这些引进的西方会计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会计学者的思想认识,对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初步形成了会计思想体系

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很多人甚至几代人共同分工积累完成。尽管在民国时期会计思想体系形成之前人们并没有统一的分工,但当众多会计学者们根据思想发展状况选定各自的研究范围和任务时就已经显现出分工的特征。通过对民国会计思想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体系,它以会计立法和财计组织制度为基石,以改革派和改良派的理论争论及实践为线索,以会计教育和会计出版事业为依托,以政府会计思想、银行会计思想、交通会计思想、会计师事业思想等为代表。就民国会计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而言,这个会计思想体系虽然不成熟,但已经初步形成。

(五)具有强烈的务实性

民国会计思想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决定了它具有强烈的务实性。而会计本身是实务性工作,理论和实践需要紧密结合,如西式会计的借贷记账法,最初是通过帝国主义开办的工厂、商行及银行进入我国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计实务上采用西式会计方法要早于西方会计理论在中国的正式传播,也就是说,在国人还没有基本了解西方会计理论时,实务工作已经开始了。这一特殊情况是由于特殊历史背景造成的,而这种超前的会计实践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则成为后来会计理论改良的重要参照。再如改良派和改革派之争逐渐由理论论争转为业务竞争,两派的工作重点都放在实践方面,在会计方法上形成了西式簿记和改良中式簿记并存的局面。西式簿记多为大、中型新式企业所采用,改良中式簿记则为中、小企业所偏爱。两派又分别以会计师事务所为阵营,以会计教育和会计出版为依托,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