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蔡锡勇的连环会计思想

蔡锡勇的连环会计思想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蔡氏在世时未能将其付梓,后经其子蔡璋赴日本考察,对全书加以校计,《连环帐谱》才得以在光绪三十一年由湖北官书局出版发行。由此构成收付、存该的连环,收付的结果与存该的结果也必相连环,故称“连环帐”。书中举有实例,运用中式簿记的传统账簿格式及书写方式形成“帐谱”,因而命名《连环帐谱》。然而,《连环帐谱》的出版对于中国近代会计发展史的意义却极其重要。

一、蔡锡勇的连环会计思想——《连环帐谱》

蔡锡勇(1850—1897年),字毅若,福建龙岩人。同治六年毕业于广州同文馆,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对于英文、数学尤为精通,是我国速记术的发明家。赴日留学归来后,曾随同陈荔秋出使美国、秘鲁、日本三国。担任过驻美公使馆翻译官,回国后留广州实习馆任教员。而后,蔡氏被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张之洞任命为洋务局委员,以道员衔受命筹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织布局等新兴实业。蔡氏以其坚实的外文根底一直与洋人打交道,接触西洋文化的机会很多。特别是他对当时在西方已普遍推行的借贷复式记账法极为推崇,于是萌发向国人介绍与推广这种先进记账方法的念头,终于写成《连环帐谱》一书。但蔡氏在世时未能将其付梓,后经其子蔡璋赴日本考察,对全书加以校计,《连环帐谱》才得以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湖北官书局出版发行。

蔡氏在该著卷首的凡例中指出其记账要领:“连环帐法,创自意大利,欧、美两洲经商者,无不效之。其妙处在一收(该)一付(存)。凡货物出入,经我手者,必有来历去处。我该(收)即彼存(付),彼该(收)即我存(付),无彼、我之可指者。如买物,则物该银款、银款存某物,所谓‘连环’也。结帐时,所该必于所存相符,如有不符,即是错误,亟须查明、更正。”[4]该书对西式复式簿记从账簿设置、记账符号、记账方法、记账时间、报表编制及报表格式等方面逐一阐明要点,细述无遗。由此构成收付、存该的连环,收付的结果与存该的结果也必相连环,故称“连环帐”。书中举有实例,运用中式簿记的传统账簿格式及书写方式形成“帐谱”,因而命名《连环帐谱》。但由于西式复式记账法与中国传统记账法所采用的“收”、“付”符号不同,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考虑到国内难以立刻理解并接受这种符号,蔡氏于是根据借贷原理,结合“中式簿记”的具体情况,将“借”、“贷”改为我国习惯使用的“收”、“付”符号,而在账务处理时则遵循有该(收)必定有存(付)、该(收)存(付)应相符的原则,这种切合国情的改变是蔡氏科学地学习、引进“西式簿记”的可贵之处。

由于受当时保守思想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作者又并非专职研究会计人士,因此所述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仅立足于中西记账方法的结合,没能显现借贷记账法的全貌。此书出版后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未曾在实业界产生影响。然而,《连环帐谱》的出版对于中国近代会计发展史的意义却极其重要。它不仅在引进西式簿记方面具有先导性作用,书中设例所述中西账法相结合的基本原理还对其后改良中式簿记学派基本观点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可以讲《连环帐谱》是改良中式簿记的先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