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机构国际化是必然也是必要的

金融机构国际化是必然也是必要的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金融机构在在座各位行长的领导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金融机构加速国际化进程,是必然也是必要的。其实中国企业战略走出去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都面临共同的挑战。我觉得中国金融机构要抓住国际化的重大机遇,有效解决我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挑战。

金融机构国际化是必然也是必要的

张曦柯 麦肯锡公司全球资深董事

中国金融机构在在座各位行长的领导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五年前很多人都在讲中国的不良贷款率非常之高,如果特别悲观的还会认为中国很快会面临金融危机。但是今天我们全球十大银行当中已经有三家是中国的银行,全球金融行业也面临比较严重的危机,但是中国的金融机构感觉是一枝独秀,仍然彰显生机勃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感觉到中国的金融机构自身业绩得到了很快提升,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这个大的趋势,也是方兴未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金融机构加速国际化进程,是必然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仅仅从2007年至今,中国金融机构已经完成了十多项的海外收购交易,也包括了更多海外独立分支机构的开设,中国的金融机构真正走出去不到两年的时间,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中国金融机构在加速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怎么抓住机遇,克服挑战、管理风险呢?首先应该区别战略的走出去还是财务性的投资,我想在今天的会议上重点讲一下战略性的国际化。其实中国企业战略走出去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都面临共同的挑战。

我们分析一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文化上面的挑战,就是文化的显著差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政治层面上的风险和障碍。第二,人才的挑战,中国的金融机构人才国际化程度仍然是比较低的。第三,运作机制与模式的挑战,中国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模式和国际运作比较成熟的跨国机构还有比较大的差别。第四,中国金融机构参与海外投资在风险预计和风险管理上比较弱。

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还比较短,坦白来说它的成效评价得与失还早一点,不能够完全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来简单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辉煌的成功。在媒体上也有很多报道说股价跌的就不成功,其实不能这么判断,时间还比较短,要看长期的发展。所以我们也综合分析全球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中国相对走出去比较早的这些企业,他们走出去的实践。我觉得中国金融机构要抓住国际化的重大机遇,有效解决我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挑战。

我们也抛砖引玉,觉得有三个成功要素。第一,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应该着重考虑跟着客户走。刚才银联的蔡总说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就用到哪里,这是有相当的道理,事实上这也会影响到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化进程中目标的选择。李行长说市场选择非常重要,怎么选择目标市场?我们感觉到,一开始选择你的客户或者很多客户去的市场,很多客户在海外市场有大的金融需求的地方,这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比如说西班牙很多银行在南美就比较成功,在其他国家相对就不怎么成功,很大程度上因为它与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文化相关的客户群体连接性,所以要跟着客户走。这里我个人的观点,也可能有一点争议性。我个人觉得中国银行或者中国其他金融机构走出去,如果单纯是说在没有目标市场,没有客户基础,也没有本身很大内在业务的连接性,只是说简单为了增长或者简单为了获取新的市场,或者纯粹为了新的市场而走出去,我觉得这可能需要非常慎重考虑的。因为中国本身的市场非常大,中国本身的市场增长机遇也非常多。尽管在中国的银行很大,你走出去获得销售额的比例占到总体的比例是很低的。如果只是为了新市场的获得,在没有客户基础上选择那些市场是得不偿失。

第二,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应该着力于技能与技术的转移,通过走出去来推进母体自身的改革与转型。中国的金融机构过去几年通过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进步,但是在产品创新领域有很多新技术是可以被吸收的,同时母体自身改革的进程也是不断往前推进的,包括李行长说的治理结构、治理模式的转型。以前我们通过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现在对于中国的企业也好、中国金融机构也好,走出去可以既获得市场又获得技术,这样就对路径选择也会有所考量。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无非一个是开分支机构,一个是控股人家的金融机构,兼并控股,还有少数股东的参股,通过少数股东参股进入董事会,有互相学习渗透的过程。从现实来讲开设分支机构速度比较慢,控股在很多国家不现实,在我们技能不完备的情况下要控股,全面地接收管理人家的金融机构也未必是最好或者最有效的做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这种现实,在很多市场上以少数股东的身份去参与去参股可能也是一条很好的捷径。但是如果是这种做法你的获利在哪里?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应该通过参股的合作来把它很多的技能和技术转移到我的母体上,反过来促进我母体自身的转型,母体自身的改革。这样就不必过分重视短期的得和失,更多是中长期的技能提升。同时,这也就会要求你对参股目标有一个选择,你的参股目标就必须要选择那些对象本身愿意和你进行技能和技术的转移,他那里的人和你能够有很好的对话,有很好的沟通,而且他愿意帮助你,积极地参与你的技能和技术上的转移,那就很重要了。顺便讲一下目标的选择,可能中国一些金融机构,还有中国整体的企业走出去时在目标选择上需要有更多的主动性。我们很多目标是突然之间说有好的情况,很多是被动性的。这种机会主义被动性一定程度上还会存在,因为很多东西确实跟着机会走,但同时更多的金融机构应该考虑围绕自己的战略目标,怎么主动的筛选可以考虑投资和参股的对象,主动地出击。这样我觉得可能会提高走出去的效益。

第三,应该马上行动起来有计划地、系统性地打造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具体来说,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确实应该更加地开放,更加考虑向外、向市场招聘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金融人才,目前从某种角度来说机会也很好。刚才马行长提到次贷危机带来了很多机遇。机遇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定价比较低,但是这是由时机定的。我们有一些企业去年走出去的时候,觉得价格比较低,但是今年价格更低了。但是反过来说现在有一个机会,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很多银行在解雇人员,或者有一些人员在发展职业生涯上受到影响,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如何培养国际化的队伍,如果要外聘,要么不聘,要聘一定要聘有一定数量、有一定的规模,否则很难有良好的运作。第二,无论你外聘多少,更多的还是靠内部培养。特别是国有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培训到职业生涯的训练,从考核到激励,从本质上从用人到培育人、激励人。你看韩国很多企业,像相对比较成功的三星,确实形成一整套的战略机制打造海外军团。这是一项可能需要很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工程,所以现在必须马上做起来。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培养出这样的队伍,但是这样国际化人才队伍储备几十个人、一百个人,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必须要现在做起。

img165

胡祖六主持专题会议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