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辅币的发行

银辅币的发行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辅币在广东称毫洋,在其他地方称小洋,又称银角。从清朝末年起,由广东流通于各省;各省也有铸造,但不如广东之多。银辅币在各省发生贴水,随市面情形而有高低。严格说来,这种银辅币不能算是辅币。“银辅币之铸造始于光绪十六年,首由广东开铸,湖北及其他各省继之。时清廷对银辅币并无确定办法。光绪三十三年,虽一度奏定十进之制,然未见诸实行,故银元辅币兑换随供求而定。”[22]“广东乃不通用大洋之省份。”

(四) 银辅币的发行

银辅币在广东称毫洋,在其他地方称小洋,又称银角。从清朝末年起,由广东流通于各省;各省也有铸造,但不如广东之多。北京清政府虽然在制定法规上很想以十进法和银元密切联系起来,而实际未能做到。银辅币在各省发生贴水,随市面情形而有高低。严格说来,这种银辅币不能算是辅币。

“银辅币之铸造始于光绪十六年,首由广东开铸,湖北及其他各省继之。时清廷对银辅币并无确定办法。光绪三十三年(1907),虽一度奏定十进之制,然未见诸实行,故银元辅币兑换随供求而定。”[19]

“广州造币厂首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铸造银辅币,成色千分之八二○,而其时流通之龙洋则成色为千分之九○○。辅币初行时,颇受各界之欢迎,若果能顺利进行,用者将无不称便,但因其成色较低,铸造者获利较厚,各省遂争相效尤,竞设厂铸造以牟利。结果,市面上辅币供过于求,市价递落。”[20]

“粤省之主要产品为辅币。……光绪二十八年时,该厂铸发大宗一角银币。二年后,又铸大宗二角银币,流通于市面,但南方人民嫌其成色低劣,不甚乐用。粤当局遂于广州设立省银行,由该行发行辅币券行世,然结果情势愈劣,盖所发纸币实为不兑现性质也。”[21]

“广东毫洋乃合双银角五枚而成。此项毫洋为该省之货币单位,其物价之标注,契约之缔结,以及租税之征收,均以毫洋计算。”[22]“广东乃不通用大洋之省份。”[23]

【注释】

[1]《币制汇编》第1册,第114页。

[2]参见《币制汇编》第4册,第240~242页。

[3]《币制汇编》第1册,第128页。

[4]《币制汇编》第1册,第161页。

[5]《币制汇编》第1册,第178~179页。

[6]《问题汇编》银元篇,第33页。

[7]《币制汇编》第1册,第221页。

[8]《币制汇编》第1册,第48~49页。

[9]戴铭礼:《中国货币史》,第49~50页。

[10]《类纂》钱币11,第11页。

[11]《类纂》钱币11,第18页。

[12]《币制汇编》第2册,第198页。

[13]《币制汇编》第1册,第128页。

[14]《币制汇编》第1册,第157~158页。

[15]《币制汇编》第1册,第160页。

[16]《币制汇编》第4册,第300页。

[17]《币制汇编》第1册,第178页。

[18]《币制汇编》第1册,第218页。

[19]戴铭礼:《中国货币史》,第52页。

[20]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第184页。

[21]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第416页。

[22]伪财政部甘末尔设计委员会:《中国逐渐采行金本位币制法草案》,第4页。

[23]伪财政部甘末尔设计委员会:《中国逐渐采行全本位币制法草案》,第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