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七八世纪中国市场的金银比价及黄金进出口情形

十七八世纪中国市场的金银比价及黄金进出口情形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十七八世纪中,中国市场的金银比价与欧美市场的金银比价完全不同。结果,中国的金子大量出口。此时中国的金价比欧洲造币厂价便2宜得多,大约只当三分之二[3]。1779,金价高涨,比价达到18比1,各种金币大量输入中国。为了追求利润,东印度公司不惜采取剥削中国人民的方式,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比较低落时,用次等贵金属的白银来换取头等贵金属的黄金,而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比较高涨时,则用黄金来换取白银。

(二) 十七八世纪中国市场的金银比价及黄金进出口情形

在十七八世纪中,中国市场的金银比价与欧美市场的金银比价完全不同。一般地说,中国的金银比价常比欧美的金银比价低些。如前节所列统计,1687~1871年间,欧美金银比价稳定在15比1左右,而在1699~1750年间,中国金银比价则最低是10比7,最高是12.5比1。最后才接近15比1。结果,中国的金子大量出口。1775年,中国金银比价是16.15比1;1779年高到18比1;结果,大量金子输入中国。这样,中外金银比价的差异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闭关自守,不与外国自由交通。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记载中不易发见。下面的零星资料是从马士的《编年史》摘录下来的。

1699(康熙三十八年),照中国旧兑换率,10比1,订立合同,购买黄金[1]

1700(康熙三十九年),Macelesfield(船名)带去各种成色的黄金7761两,付银6887.10两[2]。此时中国的金价比欧洲造币厂价便2宜得多,大约只当三分之二[3]。当时金银比价在欧洲约为15比1,而在中国则只10比1,所以东印度公司伦敦总公司每每从西班牙的Seville、墨西哥以及其他各国收买大量银元,卖给中国,而从中国购买小金锭(十两一锭)及金链等首饰,转售与伦敦商人,从中获得大利。英国总公司派出船舶赴中国时,规定全部货物中至少要有十分之一是英国生产的货物,这就是说,输往中国的货物,其中十分之九可以不是英国生产的。这十分之九就是银元[4]

1702(康熙四十一年),照10比1,购得黄金,付银57,907两[5]

1704(康熙四十三年),公历九月,有一条英国船在广州购得黄金2,000两,付纹银18,800两。此18,800两纹银在当时伦敦行市说来,不过值英金6,250镑,而2,000两黄金等于2,714英两(金衡),要合英金9,350镑[6]

1722(康熙六十一年),Walpole船购得黄金500锭,成色93,重量每锭9.75两,作价纹银100两,成色94,折合洋银106.37两,共付银51,855两[7]

1723(雍正元年),购去十两一锭的黄金30锭,每锭作洋银100两,共付3,000两[8]

1731(雍正九年),PrinceofWales船购去黄金710两,每10两作价银105两,共付7,500两[9]。本年,英商争购黄金,各船载去不下7,000锭,价格提高了,有时付出银110两,112两,115两,此为过去最高价格[10]

1732(雍正十年),黄金已不能照旧价10比1购得了,但还可以每锭105或106两洋银的价格购得。所购黄金共付纹银200,000两[11]

1733(雍正十一年)8月2日,购得黄金,成色93,每锭价纹银106两,等于成色94的洋银112.75两。8月7日,金价升到洋银115两。后来,金价徘徊于117与122.50两之间[12]

1734(雍正十二年),Grafton船购得黄金5,522两,大半价格是洋银103两,还有28%是纹银103.5两=洋银110两。共付银57,977两[13]

1735(雍正十三年)10月1日,London船购得489两,价纹银103~107两。Honghton船竟购得1,766两,价纹银106~110.5两。两项合计2,255两,共付洋银25,745两。后来,London船又购得3,640两,价纹银105两=洋银112两。共付40,768两[14]

1736(乾隆元年),Richmond船购得1,555盎斯,付银13,215两[15]。Nomanton船购得2,276两,成色93,付银25,561两[16]

1737(乾隆二年),金价涨到洋银124两,成色93,未购[17]

1738(乾隆三年),购去一些,价洋银116两。在船回航以前,又购得1,100两,价115两,因为过多,由华商收回,价106两。PrinceofWales和London共购得220锭,共付约25,000两[18]

1739(乾隆四年),Harrington船购得中国货物共值银54,310两,黄金共值银29,907两[19]

1740(乾隆五年),购去金条和金锭104件,价117,即12.5比1[20]

1741(乾隆六年),购金锭95,付银10,900两[21]

1751(乾隆十六年),金价不低于140。购去1,465两,即14.9比1。成色93的价143;成色90的价140[22]

1775(乾隆四十年),成色94的金价是152,即16.15比1。在这个价格下,即令不计运费、利息与手续费,也有亏损[23]

1779(乾隆四十四年),金价高涨,比价达到18比1,各种金币大量输入中国。“成色94到96的金价每十两需银175两。本年输入广东的金条和碎金有4,880两(合金衡盎斯5,895),价值85,000两;莫贺儿金币7,934枚,价值56,730两;八角塔金币245,993枚,价值393,600两;其他各种金币共值331,800两,总计值银867,130两。”[24]

1780(乾隆四十五年),本年金价大落,银子被人收藏,市面很少见到。买金的可说是没有。八角塔金币100枚在去年可值洋钱176至212元,本年很少有人出价180元。大批买卖价格不过163元。金银比价跌到13比1[25]

为了追求利润,东印度公司不惜采取剥削中国人民的方式,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比较低落时,用次等贵金属的白银来换取头等贵金属的黄金,而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比较高涨时,则用黄金来换取白银。马扎亚尔说:“1600年时,为要与印度通商的东印度公司,主要的注意力就射到中国来。其原因有二:一方面,中国是产茶之区。另一方面,这是很重要的,就是因为中国亦如其他远东各国一样,可以发见富有利润的贵金属贸易。这是因为远东金价与银价之比例,比在欧洲是低得多,所以,从远东各国输出金,以银换之,遂成为欧洲人之极有利的事业了。”[26]金银贸易虽然带有巨大利润,然而,因为中国藏金到底有限,加以金银互换的贸易利润率还不算极高,所以十八世纪中叶以后,鸦片贸易就大量增长,而金银互换只不过成为附属性质的商业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