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量减轻的原因

重量减轻的原因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史册所载,乾隆五十五年,各省铸钱在斤两上已参差不齐[26],但法令上京局制钱仍旧维持一钱二分的标准。咸丰二年,才改为一钱。到了咸丰初年,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这就不仅是财政问题,而且是物资的问题。尽管如此,这两个时期的减值,主要的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借此进行超经济的剥削。此外,咸丰时期的减值,还由于银铜比价的变动,使铜对银的价格上涨,因而制钱的重量不得不减轻。这也是制钱减轻的一个原因。

3.重量减轻的原因

制钱重量为什么要减少呢?根据史册所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各省铸钱在斤两上已参差不齐[26],但法令上京局制钱仍旧维持一钱二分的标准。咸丰二年(1852),才改为一钱。此六十二年间,清政府经过鸦片战争,财政上感到困难,但除了一个极短时期,英国侵略军队占领了南京,使云南铜运暂时发生阻碍以外,京局铸钱还未曾受到很大的影响。到了咸丰初年,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太平军占领了长江一带口岸,使滇铜无法利用长江和运河达到北京。这就不仅是财政问题,而且是物资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咸丰时期的制钱减轻和嘉道时期的制钱减轻,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尽管如此,这两个时期的减值,主要的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借此进行超经济的剥削。

此外,咸丰时期的减值,还由于银铜比价的变动,使铜对银的价格上涨,因而制钱的重量不得不减轻。咸丰五年(1855),陕甘总督易棠因为“甘肃省铜价甚贵,且须兼铸大钱,若制钱分两仍按每文重一钱二分鼓铸,非独工料过重,亦易启奸民私销改铸之弊。……每钱一文减为八分,每千以重五斤为率”[27]。同治六年(1867),福建船政后学堂刑部主事钟大焜拟请变法铸钱议,“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定例,每钱一千当银一两。其时每钱一文重一钱及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不等。……若铸八分之钱,照现今各直省银价每两值钱一千五六百文算,尚以一百二十余两之铜准银一两,较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银价钱价尚多换铜二十余两”[28]。过了十八年,这位工程专家所作的铸造八分五厘之钱,恰好不亏工本的核算又为福建地方官吏所赞许。光绪十一年(1885),闽浙总督杨昌浚请开炉铸钱疏,说:“迄今制钱日见其少,由于旧钱铜质较重,私毁盗铸,逐渐消磨。……据船政后学堂监督刑部主事钟大焜确切校核,以红铜白铅各重一百斤入炉,一五火耗,应除三十斤,可铸成钱一百七十斤,以枚记之,得三十二千文。东洋红铜每百斤连运脚共合钱一十八千二百六十文;白铅每百斤连运脚共合钱七千三百四十文;工炭每千需钱二百文,共应钱六千四百文,与铸出新钱数目相准。试铸之钱,每文重八分五厘,民间堪以行用。”[29]由于铜对银的市场比价(银铜兑换率)的上涨,因而铜对银的法定比价(银钱兑换率)相对地下落,就使得毁钱为铜得到利益。这也是制钱减轻的一个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