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秘密是如何泄露的

秘密是如何泄露的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蓝靛是我国独有的天然植物染料,属国家秘密。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国际经济间谍已在无孔不入地觊觎与窥视中国,时刻在企图窃取中国的独有技术与经济情报,我们绝不能大意,不能轻视,不能无动于衷!中国的企业到国外去参观,人家可是戒备森严,处处设防,真正关键的东西,是绝对不会让你看到的。

有防谍的意识,还要有防谍的本领。间谍的脸上没有刻着“间谍”二字,也没有电影电视里那些夸张得连三岁小孩也认得出是“特务”是“坏东西”的特征。相反,他们或者是你非常尊敬的风度翩翩的外交官,或者是你想百般拉拢的大腹便便的商人,或者是你特别佩服的“学识高深”的科学家,或者是你无限崇拜的“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乍一看,衣冠楚楚,温文尔雅,使你无法与偷技术、窃情报的经济间谍挂上钩来。而就在你这种大意之中,他已把黑手伸向了你的经济技术情报。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公开用间谍的身份去从事间谍活动的,他们绝对都是以合法的身份,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你的身边,在“欢歌笑语”中窥测与窃取你的情报。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切不可被某些假象所蒙蔽。目前经济间谍的掩护身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给我们的防谍保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国际经济间谍最常用的掩护身份,一是外交官,二是新闻记者,三是投资商人,四是探亲旅游者。对此,本书第四章有详细的介绍。这里我们只是强调一点,无论国际经济间谍怎样改头换面,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终究要露出其与身份不符的贪婪之心和罪恶之手。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脑海里有一根保密防谍的弦,我们就能像孙悟空用火眼金睛识别千变万化的妖精一样,识破用各种外衣伪装着的经济间谍,坚决把经济间谍拒于国门之外,保证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消除一个非常错误也非常危险的观点,那就是国际经济间谍不会找到我这里来。“人家吃饱了没事干,到我这里有什么情报可捞?”就是在这种错误观点的支配下,我国独占世界市场的宣纸生产技术、景泰蓝工艺、龙须草席加工技术等等技术秘密被国际经济间谍窃取,给我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蓝靛是我国独有的天然植物染料,属国家秘密。1997年5月,有7名美国人以旅游为名,来到位于我国黔东南地区的台江县,潜入村民家中。村民仅用20元人民币便将几十粒蓝靛种子卖给了美国人,幸好被我方有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在他们即将飞离贵阳时,被我有关部门如数截下。这些村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以20元卖出的竟是重要的国家秘密!

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国际经济间谍已在无孔不入地觊觎与窥视中国,时刻在企图窃取中国的独有技术与经济情报,我们绝不能大意,不能轻视,不能无动于衷!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坚决把国际经济间谍拒于门外,这不仅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

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许多人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对外交往中,在接待外国友人、商人、来宾中,由于保密意识谈薄或擅自扩大参观项目与参观范围、改变参观路线、回答不该回答的问题而导致泄密的事情屡有发生。1979年9月,美国某公司技术代表团到我国一个机器厂参观洽谈合作项目。原定参观时间100分钟,参观过程中客人一再要求增加参观考察项目、延长参观时间,并且违反事前约定,随意拍照、录像,向有关人员提问题。我方人方因怕“得罪”贵客,竞无原则地一再相让,使参观进行了一整天,工厂的全部情况和技术秘密被客人获取,合作事宜再未谈起。

另外,我们不无痛心地看到,许多人见了外商来了,就以为是财神爷来了,就会来投资,搞合作,哪还有什么保密防谍的观念?生怕想一下就会影响“感情”,就会阻碍合作关系,于是什么都依着外商,要看什么就给他看什么,要查询什么就给他答复什么,好像成了“铁杆兄弟”。待人家套取情报后一去不复返了,他还在这里痴心地等着“国际友人”来合作。还有的人认为,他们与外商已经是合作伙伴了,没有必要还留一手,便毫无保留地把什么东西都全部暴露给他们,没有想到合作不是永久的,“友谊”也不是绝对的。许多外国企业就是用这种合资合作的方法套取了我国一些企业的专有技术。中国的企业到国外去参观,人家可是戒备森严,处处设防,真正关键的东西,是绝对不会让你看到的。

与外商打交道必须谨慎从事,这不是我们心胸狭窄,而是起码的保密原则。在进行对外科技、学术交流中,在理论上可以尽量发挥,但在具体应用上则应该一带而过;对科研成果的关键性工艺、数据、配方,绝不能轻易透露;对合作中需要向对方提供的资料,也应根据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分期提供;对重要秘密则应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处理,这样既能满足合作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保守了秘密。

在新闻宣传方面,由于对报道审查不严和密与非密界限不清,造成泄密的事件也大量发生。1985年8月,中央一报刊在头版头条报道“中国今年将成为粮食净出口国”的消息,当天,世界粮食计划署驻京办事处立即来信,要求我国就此发表意见,并提供当年谷物进出口数字。该署官员称:“如果中国正式宣布成为粮食净出口国,今后就将再也得不到粮食援助了。”1985年,某部门一同志凭私人关系,擅自将国家计委上报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参阅的《1985年九种主要物资的产、需预测》的机密级材料提供给某省驻京办事处,该省办事处刊登在内部刊物上,后被几家报纸公开刊登,造成严重泄密。1985年8月5日,一中央级报纸根据某部综合管理司的资料,报道了1985年和1986年尼龙帘子布将供不应求的详细情况。当时,我国正与日本厂商洽谈购买尼龙帘子布,其中一家已接受我国提出的价格,另外三家正在到处调查我国的供需状况。正在这个时候,报纸发布这样的报道,给外商帮了大忙,使我国在谈判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986年11月4日,四川一报纸编发了“指令性统配物资将大幅度减少”的消息,公开报道了1987年国家减少统配物资的分配数量,以及若干生产资料平衡计划的内部情况,也严重影响了当时有关部门正在与外商进行的贸易谈判。新闻宣传只讲新闻性,而不讲保密性,其危害之大,不言自明。

出国人员进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泄密途径。我国出国进修讲学人员,出国时往往带有一些资料、样品,如果缺乏必要的保密教育和严格的审查制度,最易造成泄密事故。某学院教师到东京大学进修,给学院写信要求把国内已经研制数年并已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的金盏花素的提取与制作技术作为自己的进修课题,要学校将已有的研究资料寄给他。金盏花素经临床验证,对治疗因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偏瘫有显效,是我国中药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尚在研究中,却被日本医药界探知,几次派人与我国洽谈合作事宜,被婉言拒绝。该教师对此情况业已了解,又提出这样要求,可见保密意识之差。

沉香是一种高级药材,又是一种高级香料,过去我国每年都需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几家科研单位协作攻关,发现真菌入侵是结香关键,进而用人工模拟取得成功。这一成果无论对满足国内需求,还是满足国际市场需求,都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1981年末,参加该课题研究的某植物所专家,应邀参加亚太地区药用植物应用研讨会,在会上做了《人工接菌结沉香》的专题报告,详尽地介绍了真菌入侵结香的机理和研究实验过程,使我国这项重大科研成果尚未来得及正式转入工业化生产,便被完全公开。我国重大科研成果“柞蚕空胴病防治方法”、“人工牛黄”的研制等,都是通过类似方法被泄露出去的。

1999年9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克尔的话说,美国自中国访问学者处获得的情报更多。他举例说,美国在80年代初期对中国核武器导弹知之甚少。但两国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这些年来的交流,逐渐填充了美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此言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震惊。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往,但又不能在科技交往中泄露经济技术情报,损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摆在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有关部门面前的一件大事。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在对外科技交流中,所有参加对外科技交流活动的人员,必须增强保密观念,严格遵守保密制度,防止被他人窃取科技秘密。对外开放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与国外有关机构有交换资料关系的单位,要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科技保密规定和保密项目清单,拟订本单位对外介绍的口径,划定外宾参观范围,确定对外开放的项目、技术和交换资料的范围。对应当保密的项目,要有切实的保密措施。在同外国人进行交往与通信中,不得泄露我内部科技秘密,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提供非公开的工艺、技术诀窍、资料、样品、苗木、种子等,不得携带内部材料会见外宾,参加宴会,陪同外国人参观、游览或到驻华使、领馆联系工作,不准将秘密文件、资料和记有秘密情况的笔记本等文件携带出国,不能把即将完成的科研课题作为个人出国进修或合作研究的课题。送往国外的论文、摘要或讲稿,必须由作者所在单位进行审查。如涉及尚未公开对外的内容,必须注明并按隶属关系报主管部门审批,未经主管部门审批,个人不得私自将论文或讲稿送往国外。对科技消息的报道和科技成果的展出,要采取慎重态度,一切对外的报刊、广播、电视和展览等都不得发表或展出保密的科学技术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