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了一个人,垮了一个厂

富了一个人,垮了一个厂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情拖了一个多月,主管部门拿他没有办法,只好发了一个没有任何制约效力的免职决定。徜徉在美丽的山光水色之间,王副厂长常年绷紧的神经难得有了一点松懈。谁知几个月后,许多客户都终止了与县电子元件厂的合同,而改为与李某的联合工厂订货了。后来陆续又有两名副厂长也效仿李某从工厂里跳出来另立山头,又带走了一批技术骨干和一批销售客户,最后,县电子元件厂四分五裂,资不抵债,宣告破产了。

某制衣厂的一位年轻厂长风华正茂,正春风得意。突然间,他向上级递上了辞职报告,不待上级批示,他便不辞而别。立时,企业群龙无首,乱作一团,而他却躲在家里寻清静。许多职工多次上门央其出山,也无济于事。在追问其辞职原因时,他百般遮掩,不落实言。急得主管部门的头头们也不惜屈尊,请他把3年的任期干下来再走。面对过去为求一官半职而拚命巴结过的上司,这位厂长一改过去的媚态,以不容置疑的口气一口拒绝。事情拖了一个多月,主管部门拿他没有办法,只好发了一个没有任何制约效力的免职决定。这位厂长如获至宝,几天后便带着原厂的业务关系到邻县开发区的一家服装公司上任了。月薪是他原来的5倍,且有个人享用的小轿车。原制衣厂职工用心血创下的辉煌支起了他个人腾达的金桥。

腐败,这是一种无孔不入的瘟疫,在不同的场合它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这不,连作为改革开放新生事物的跳槽,曾几何时也成了腐败的载体。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利用在原企业的特殊优势,获取了企业的经营机密、销售渠道或技术成果,遂据为己有,然后通过跳槽的形式转化为个人的财富。表面上,他们似乎没有贪污企业的钱财,但却贪污了比钱财更重要的企业机密;他们似乎也没有占有企业的物品,但却侵占了比物品更值钱的销售渠道或技术成果。这是一种看不见的腐败,一种危害更大、影响更坏的腐败!

王副厂长要辞职了!这个消息不啻一颗炸弹,在平静的上海某咖啡厂里炸出了阵阵涟漪。

好多人都想不通,王副厂长是厂里数一数二的技术尖子,还是区里的人大代表,现在正是红得发紫的时候,为什么要走呢?

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一年前,王副厂长参加局里组织的休养团,到千岛湖去放松放松。徜徉在美丽的山光水色之间,王副厂长常年绷紧的神经难得有了一点松懈。

就在这里,他偶然结识了一位南方来的客人。这位南方客恰好也是一家食品厂的负责人,听说王副厂长是咖啡厂的,便兴趣大增,说他们的食品厂是一家新办的企业,缺少技术,缺少人才,因此,他很欢迎王副厂长能够到他们厂里去指导工作。

王副厂长只当是一般的寒喧与客套,并没有把他的话当真。谁知第二天,这南方客竟找到了他住的宾馆,软磨硬缠,终于把他拖上了南去的飞机。在广州,他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礼遇,厂长天天陪他,又是逛名胜,又是洗桑拿。临走,还送给他一大堆礼品:西装、手表、珍稀邮票,还有2万元现金。

王副厂长开始还不知道他们为何这样看重他,正犹豫间,对方把话挑明了:“你在咖啡厂,一个月才几百块钱,还住两室一厅,太窝囊了,不如到我们食品厂来,你还当你的副厂长,给你一套四室一厅带空调的住房,工资起码是以前的5倍。你还可以用你掌握的咖啡生产技术和销售客户拿到我们厂作股份……”

王副厂长一下惊呆了,原来他们是看中了他掌握的咖啡生产技术与销售客户,真这样,实在对不起培养了自己几十年的咖啡厂,但这又是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路子……

面对金钱的诱惑,王副厂长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不久后,他告别了工作几十年的咖啡厂,合家老小移居南方了。

一年后,这家南方食品厂的一种新牌饮料杀向市场,横冲直撞,好不得意,与此相对应的是,上海这家咖啡厂的产品逐渐从各食品商店的柜台上挤下来了,几百人的老牌企业濒临倒闭。

某县的电子元件厂是该县的骨干企业,年上交利税300多万元,是上海、北京、天津的多个家用电器厂定点生产电子元件的协作厂。

该厂的副厂长李某17岁就进了厂,先是当学徒,干一些辅助活,后来工厂见他聪明好学,送他到一所大学培训了两年,回厂后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两年前提升为副厂长。李副厂长不仅技术上过硬,而且为人豪爽,善交朋友。因此,一年前又让他负责抓产品销售。他走南闯北,不仅稳固了老客户,而且还发展了一批新客户。

就在有关部门正考虑让他当厂长之际,他突然与另外两名车间主任一同提出了辞呈。人们以为他吃错了什么药:好端端的怎么不干了呢?主管部门以为他闹什么情绪,派人来做思想工作,却是泼油盐不进。他那退了休的师傅跑来拿着拐杖点着他的鼻子骂:“你小子想忘恩负义?”他既不回嘴也不解释,干脆跑到一个朋友家躲起来了。无奈,主管部门只好同意他辞职。就在众人大惑不解之际,他与那两名车间主任联合办的一家电子元件厂开工了。开始人们不以为然,看他们租两间破民房,倒买回几台烂机器,想必不成什么气候。谁知几个月后,许多客户都终止了与县电子元件厂的合同,而改为与李某的联合工厂订货了。因为李某这一年在工厂抓销售的过程中,早已用公款铺好了后路。他的工厂一开工,他便跑到那些关系户那里去游说:“我个人开了一个工厂,老朋友一定要帮我一把。”这些关系户曾经都得过县电子元件厂的好处,但他们把这人情记在了李某的头上,现在他个人开工厂,不如顺水推舟,转头跑到了李某工厂的客户网里了。

李某的工厂越办越红火,而县电子元件厂却因失去了大批客户一蹶不振。后来陆续又有两名副厂长也效仿李某从工厂里跳出来另立山头,又带走了一批技术骨干和一批销售客户,最后,县电子元件厂四分五裂,资不抵债,宣告破产了。

许多老工人痛心疾首地说:是李某们弄垮了工厂!他们不解:李某们挖走了工厂的客户,怎么就没有法律制裁他们呢?

——不是没有,而是没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