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的定义及从业资格

会计的定义及从业资格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的定义是会计基本理论中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上述会计定义被简称为管理活动论,并成为当前会计定义研究中的一个学派。于是,会计界提出了加强会计科学研究、进行会计改革的要求。管理活动论的实质是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信息系统论的实质是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只是管理活动论是直接从经济管理的职能来揭示会计本质并给会计下定义的;而信息系统论则是从信息论的角度来描述会计的。

第二节 会计的定义及从业资格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accounting)的定义是会计基本理论中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研究会计定义问题,就是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即要回答会计是一种什么事物,其内涵及外延如何。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目前仍处在“各说各的话,各唱各的调”的阶段。为什么会计的面纱不容易揭开?一是会计的对象是个复杂的事物,认识它比较不容易,而会计“面纱”的揭开又必须紧密联系会计的对象;二是会计同社会经济环境紧密地联系着,环境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在认识中往往比较容易被某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正因为如此,才有人经常说,会计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在现有的国内外会计文献中,到底给会计下过多少种定义几乎是无法全面查证的。在这里仅就我国的管理工具论、技术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等四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简介,以期进行比较研究。

1.管理工具论

20世纪50年代,有人认为会计核算是经济核算的一种,是反映经济过程中各个经济事实或经济现象的一种工具。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对会计提出了反映和监督两项职能,但却认为会计是一种方法,或工具与方法并提。《辞海》的试行本经济分册(1961年版)则提出两个定义:第一,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地、系统地对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或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第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种工具。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会计教材和有关辞书,也有两种提法:其一,会计是经济核算方法的一种,它主要运用货币形式,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等手段,核算和分析企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或财务收支,反映和监督经济过程及其成果;其二,会计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到了20世纪80年代,管理工具论的观点还有一定的影响。

2.技术论

技术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物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文字和数量统制记录,它只是文字和数量相结合的应用技术罢了。这种观点受我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所决定,教科书上从未引用。在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才慢慢引起人们的注意。

3.管理活动论

进入20世纪80年代,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观点逐渐流传开来。例如:“会计是人类进行经济管理的一种活动,既是客观经济范畴,又是经济管理方法”;“过去把会计说成是经济管理的工具,今天看来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说,会计本身具有经济管理职能”;“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会计工作都是一种管理工作”。上述会计定义被简称为管理活动论,并成为当前会计定义研究中的一个学派。

4.信息系统论

20世纪80年代,有的文章开始接受西方国家关于信息系统的提法。例如:“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根据当前的现实及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以上会计定义被简称为信息系统论,在当前会计定义的研究中与管理活动论并驾齐驱。

(二)对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的评析

对会计的本质问题进行认识并下定义,之所以得到会计学界的普通重视,是因为对会计本质认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人们对会计的职能、目标和方法认识的科学程度,从而也决定了会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从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过程来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争论逐渐激烈、深入,观点也渐趋集中。以前提出的管理工具论和技术论等观点,越来越受到会计学界的质疑;而新提出的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两种观点(以下简称“二论”),却有越来越多的支持者,且建立了相应的两大学派,即“管理活动论”派和“信息系统论”派。在一段时间里,两派的争论似乎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但“二论”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是不是科学地认识到了会计的本质?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如果从表面上来看,“二论”的观点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只要认真地分析,“二论”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二论”是我国会计科学发展历程中的必然

会计是因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以前)的这段时间,在指导思想上误认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可以用抓阶级斗争的方法来代替经济管理,而不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很显然,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就用不着讲求经济效益,更不必加强经济管理了。与此相适应,会计可有可无,会计方法越简单越好,从而使会计理论长期停滞不前。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条件下,必然要求有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加上许多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被介绍到我国,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新经济体制的要求。于是,会计界提出了加强会计科学研究、进行会计改革的要求。

在加强会计科学研究方面,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再认识”,或提出新的认识,即在实践中不断发扬正确认识,纠正错误认识。正如管理活动论的代表所说:“会计工作的变化必然冲击传统的会计理论,实践迫使人们不得不着手解决旧理论与新实践的矛盾,用新的理论概念充实现有的会计知识体系。”同样,信息系统论的代表也认为:“为了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和更好地研究会计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应当对什么是会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会计虽然很古老,但又很年轻。现在,不论就内容和形式看,会计都处在发展中。为此,重新研究一下会计的定义是必要的。”

从上述可见,“二论”所探讨的问题有着共同的愿望和思想基础,也是我国会计理论发展的必然,谈不上谁是前进、谁是倒退的问题。

2.“二论”有着共同的内涵,仅是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而已

所谓事物定义的内涵,就是定义所反映的该事物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管理活动论的实质是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信息系统论的实质是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二者加以比较,很难发现二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管理活动论是直接从经济管理的职能来揭示会计本质并给会计下定义的;而信息系统论则是从信息论的角度来描述会计的。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流动和处理的过程,没有信息及信息的流动也就不存在管理。也就是说,管理需要信息,信息离不开管理。正因为如此,“二论”的代表者也意识到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例如:杨纪琬教授说过,“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信息系统,会计当然也不例外”;葛家澍教授也说过,“任何企业或单位的会计工作,都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管理工作。在这个意义上,会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管理活动”。

由此可见,“二论”的代表者在回答什么是会计这个问题上,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甚至是趋同的或一致的。

(三)会计的定义

以上我们对“二论”进行了简要的评析,并主张“二论”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合为一家。因此,我们可以给会计下这样一个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信息系统)。

这个定义揭示了会计的特征、对象、职能、性质、目标等基本问题。会计的特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的对象是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会计的性质是一种经济管理,而不是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图书管理等;会计的直接目标是提供有助于使用者决策的会计信息,终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任何经济管理活动的共同目标。

二、会计从业资格

(一)会计从业资格的含义及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1.会计从业资格的含义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

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3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规定: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不得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

2.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管理办法》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中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的人员,以及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1)出纳;

(2)稽核;

(3)资本、基金核算;

(4)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

(5)职工薪酬、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

(6)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

(7)总账;

(8)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9)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10)其他会计工作。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及考试科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1)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3)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所列违法情形,被依法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之日起5年以内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考试合格标准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公布。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管理相关规定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会计从业资格各考试科目应当一次性通过。

(三)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

1.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相关规定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2.会计从业资格实行信息化管理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持证人员从业档案信息系统,及时记载、更新持证人员下列信息:

(1)持证人员的相关基础信息;

(2)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情况;

(3)持证人员的变更、调转登记情况;

(4)持证人员换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情况;

(5)持证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6)持证人员受到表彰奖励情况;

(7)持证人员因违反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和会计职业道德被处罚情况。

3.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6年定期换证制度

持证人员应当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到期前6个月内,填写定期换证登记表,持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到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换证手续。

(四)法律责任

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舞弊的,2年内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取消其考试成绩,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撤销其会计从业资格。

持证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

(1)不参加继续教育或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

(2)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调转登记的;

(3)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信息更新的。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违反《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或个人,或者将应当保密的检举信息对外泄露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