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金本位货币制度

黄金本位货币制度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单地讲,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采用的一系列安排和惯例,以及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套规则和机构。国际货币体系依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货币本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在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下,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它是各国之间的最后清偿手段,外汇汇率系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汇率波动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各国的国际收支通过“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可以自动进行调节。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指世界各国共同或有组织地对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汇率决定及其变动、汇率制度及其选择、国际储备及其构成等问题所作出的安排或决定。简单地讲,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采用的一系列安排和惯例,以及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套规则和机构。即这一体系是对如何使国际本位货币在国际间得以顺利流通的一种规范。这种规范有的是自发形成而为各国所普遍接受的,例如金本位制;有的是通过国际会议用协定的形式固定下来的,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协定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没有绝对的强制性,特别是在情况发生较大变动时,这种协定就会加以修正,甚至被彻底废除。

根据定义,国际货币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比价的确定;

(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包括储备资产的数量及构成;

(4)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

(5)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与机构。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

国际货币体系依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首先,我们从货币本位的角度出发,国际货币体系可分为三类:纯粹商品本位,如金本位;纯粹信用本位,如不兑换纸币本位;混合本位,如金汇兑本位。货币本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其次,我们可就汇率制度对国际货币体系作出划分,根据汇率的弹性大小可分为完全弹性汇率制、管理浮动制、可调整的钉住制、爬行钉住制、完全固定汇率制。由于汇率体系的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所以汇率及其制度在一切国际货币体系中都占据中心地位。

三、历史上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 1816—1937年的金本位货币体系

金本位制是国际上第一个最为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它是以一定量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在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下,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它是各国之间的最后清偿手段,外汇汇率系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汇率波动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各国的国际收支通过“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可以自动进行调节。所以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流动同恢复国际收支平衡自动联系起来,金融当局没有干预国际收支的必要。

金本位制具有物价稳定和自动调节作用,这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价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价值符号(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以及各国货币之间有系统的联系。所以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至今人们在回顾金本位制时,还认为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是,金本位制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黄金供应不稳定,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要求各国严格遵守所谓“比赛规则”,即黄金可以自由流入与流出,各国政府应按官价无限地买卖黄金或外汇,各国发行纸币应受黄金储备数量的限制。但由于没有一个国际机构监督执行,盈余国可以将盈余冻结,以便获得更多的盈利,于是调节负担全部落到赤字国身上,所以金本位制带有紧缩倾向,一国发生紧缩情形,往往会加速其他国家经济的衰退,从而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再次,为了货币的目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将黄金挖掘出来,再窑藏在严密看守的国库中,这是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各国对黄金输出实行了严格的管制,国内不再使用金币,纸币也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金本位制已名存实亡。典型的金本位制,即金币本位制已不复存在,不得不改行变异的金本位制,即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国家不再铸造金币,也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国内流通的是银行券,银行券仍有含金量;银行券虽然可以按含金量兑换黄金,但对兑换的用途和数量有许多限制。在金汇兑本位制下,一国货币与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相联系;该国的货币虽与黄金挂钩,也有含金量,但纸币已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该国在国外存有黄金外汇,并有一定汇率,居民对外支付要用黄金时,可以用纸币或银币兑换成外汇,然后在国外换成黄金。采用金汇兑本位制国家,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方面受到与其相联系的金本位制国家的控制和影响,所以它实质上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

无论是金汇兑本位制还是金块本位制,都是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度,很不稳定。因为首先,国内没有金币流通,黄金不再起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其次,在金块本位制度下,银行券兑换黄金有一定限制,这种限制削弱了货币制度的基础;再次,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本国货币依附于英镑与美元,一旦英美两国的货币动荡不定,依附国家的货币也就发生动摇。如果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大量提取外汇,兑换黄金,英美两国的货币也势必受到威胁。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经不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终于全线崩溃。1936年国际金本位制全面瓦解,代之而起的是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如美元、英镑、法郎、荷兰盾等货币区。其特点是:在各个货币区内,一切结算都使用主要国货币,黄金、外汇都集中在集团主手里,但这种制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即告瓦解。

(二) 1944—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各国为了避免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继续混乱,纷纷倡议建立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战争期间,英美两国政府从本国的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H.D.White)提出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 (International Stabilization Fund)方案。这个方案从美国国际收支顺差国的角度出发,拟订各国必须缴纳资金来建立基金组织,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各国缴纳份额的多少。基金组织发行一种与美元发生联系的国际货币单位,名为“尤尼他斯” (Unitas),作为计算单位,其含金量相当于10美元,各国货币与“尤尼他斯”保持固定比价。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并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美国设计这个方案的目的,显然是要由美国一手操纵和控制基金组织,从而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辖权。

“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J.M.Keynes)提出的。他从英国国际收支逆差国的利益出发,建议设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叫做“国际清算联盟” (International Clearing Union),由该联盟发行不兑现纸币“班柯尔”(Bancor)作为清算单位,通过“班柯尔”存款账户来清算各国官方的债权债务。各国在联盟中所承担份额无需以黄金或现款缴纳,而只是开设往来账户,当一国国际收支有盈余时,就将款项存入账户,发生赤字时,按规定份额申请透支或提存。

由于美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实力大大超过英国,最后在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由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Bretton Woods System),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