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的“史前狩猎场”

贺兰山的“史前狩猎场”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贺兰山的“狩猎场”,是原子人用岩画记录下来的一个史前遗址。在狩猎文化上,贺兰山的岩画作为人类留存下来的最早的原始艺术文化之一,它是植根于狩猎生活之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贺兰山的古老狩猎场,正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财富空间。原子人、比特人和数据人来到了位于宁夏西北部贺兰山的“岩画狩猎场”。

贺兰山的“狩猎场”,是原子人用岩画记录下来的一个史前遗址。它位于宁夏西北部,南北走向,绵延起伏300多公里,山势险峻,犹如奔驰的骏马。在古代,这里山岭高耸,草木葱郁,水源充足,丛林中飞跑着众多的凶猛野兽,是原子人得天独厚的逐猎之地。

岁月失语,惟石可言。贺兰山的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媾和等生活场景,还有虎、狼、豺、豹、熊、鹿、野牛、山羊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其中人首像占了总数一半以上。这是原子人对大自然和食物的崇拜和图腾,也是原始人所记录的一个生动而凝固的狩猎场。

在贺兰山狩猎场,原始人有步猎、骑猎和车猎等;狩猎方式有单人猎、双人猎、三人猎、围猎等;在集体围猎时,原始人使用绊兽索、飞石索、石球、投枪、弓箭等,应有尽有,姿势生动,场面宏大,形成人类最早而简单的生产方式

在人类与野兽的对抗之中,为了捕获那些赖以维持生存的猎物,为了躲避那些凶猛野兽的攻击,为了获得那些高于植物热量的动物肉食,人类不得不运用自己高于其他动物的智慧,去创造具有特殊意义的工具和方法,去达到可持续的生存目的。

尤其在集体围猎活动中,还产生了一种系尾猎人。原始人为了捕猎野兽,不得不进行各种伪装来接近它们。这些系尾猎人,常会伪装成某种动物形象的模样,以此来迷惑其他的动物,如伪装成雌性动物引诱雄性动物等,以便出其不意将其一举捕获。

人类是一种没有凶爪利齿而行动缓慢的动物,肯定敌不过凶猛的野兽,只有依靠集体合作,才能发现、追踪和堵截在丛林中奔跑着的庞大而凶猛的野兽。这样,由集体围猎而产生的语言和观念,以及协同作战,把一个松散的人类群体变成一个有组织的经济实体。

在狩猎工具上,当时狩猎人使用更多的是弓箭,其次是石球和石索——它们是比弓箭更为古老的一种狩猎工具,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同时,原始人还使用“坠石狩猎”的技术,在大石块下落过程中,实现能量的转化,让大石块击中猎物。

在狩猎半径上,由于没有任何代步工具,原始人的活动半径因为脚力而划定在百里以内。依当时原始人的脚力,平时的狩猎半径大约是50里,冬天则缩短到20里。所以,太远的地方,狩猎人很难涉足。

在狩猎规则上,已有相当完善而约定俗成的猎杀观念,如少打,不泛打,打雄不打雌,打老弱病残,不打幼、青、壮兽,不猎杀头羊,不把一群野兽打尽等,都是从人类生态食物链的可持续性去考虑的。

在狩猎分配上,也是公平而平等的。无论是谁,无论打到什么猎物,无论猎物大小,都不能独自占有,人均一份,即使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也不例外。这是人类最早的,也是混沌的分享制度。

在狩猎文化上,贺兰山的岩画作为人类留存下来的最早的原始艺术文化之一,它是植根于狩猎生活之中的。为此,原始人每一次狩猎之后,他们都会环圈而舞,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和声音,再现猎人单独与猛兽拼搏斗、厮杀的情景,借此来庆贺丰收的成果和娱乐之情。

猎狩是原始人主要的生产方式,飞禽走兽是原始人关键的财富形态。从以果子为标志的采摘经济到以野兽为标志的猎狩经济,这是一种生产方式的进步,也是一种财富形态的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贺兰山的古老狩猎场,正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财富空间。

外星人讨论:贺兰山的“无字文献”、“系尾猎人”和“猎人工厂”

原子人、比特人和数据人来到了位于宁夏西北部贺兰山的“岩画狩猎场”。在这个史前岩画遗址中,数千幅粗犷浑厚、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狩猎岩画,散落分布于山势高峻、奇峰叠嶂、泉水潺潺、逶迤绵延的豁了口沟谷两侧山岩石壁上。置身其中,有如穿越时空,重温历史。他们三人在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最后在那幅素有“镇山之宝”之称的太阳神岩画前坐了下来,对这个古老案例做了考古式的分析、研究、挖掘和讨论。

数据人说:“贺兰山岩画,起始于旧石器时代,终于西夏时期,不仅记录了原始社会的狩猎场景,也再现了先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光辉历程。狩猎是人类经济的童年游戏,也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方式,可以说,没有狩猎也就没有人类的诞生。它的价值和意义,不止是体现在学术上和艺术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人类的生存方式上。今天,我们来讨论和探求一下这个案例,看看它透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信息,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从中获得一些什么样的借鉴,也就不虚此行了。”

原子人:“我先说吧。这些古老的岩画,是刻在岩石上的狩猎图案,是史前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不仅是原始人最初的岩石艺术,更是那个狩猎时代的第一部‘无字文献’。”

比特人:“那时还没有文字呀?”

原子人:“对。祖先留下的这些岩画,不是涂鸦,而是我们认识人类的一个时空隧道。通过这个隧道,我们穿越过去,就可以与那些史前的狩猎人进行对话。”

比特人:“那就去穿越一下吧。”

原子人:“可以说,这些岩画的出现,是人类真正的开始。”

比特人:“为什么?”

原子人:“那些刻在冰冷石头上的岩画,表面上看,它是狩猎人通过想象刻画出来的简单图案,但实际上,是人类具有了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用符号记录了自己的思考和生活,所以这是他们写下的第一部‘史前文献’。”

比特人:“这也是一部‘无字史诗’。”

原子人:“对。这些狩猎岩画,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意义聚合体。所谓取景于物,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那些独体岩画是人类的文字之根,那么这些合体岩画,就是一部华丽的史书了。”

比特人:“写着他们一个个生动的狩猎故事。”

原子人:“对。贺兰山的岩画,让人震撼的,是显示了人类的智慧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符号的动物。狩猎人有了符号化的思维,才有了符号化的行为,才有了符号化的岩画。与动物相比,狩猎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世界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由他们创造的符号宇宙之中。这不仅是狩猎人的生存方式的进步,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化!”

说到这里,比特人与数据人发出了喝彩声。

比特人:“原子人说得太好了!贺兰山的这些岩画,就是一部史前的文献,一部华丽的史诗,一部庞大的书卷,但它更多的是记录原始人的一种狩猎生产方式。所以,今天我来说说那个时代的‘系尾猎人’。”

原子人:“猎人的尾巴?”

比特人:“对。有尾巴的猎人,叫做‘系尾猎人’。这些尾巴大多为狼、虎、熊、豹等猛兽之尾,垂于臀后,夹于胯下两腿之间。在贺兰山的岩画中,有三分之一的猎人是系尾猎人。”

原子人:“为什么?”

比特人:“系尾猎人作为一种尾饰人物,它的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它不仅是一种捕猎伪装,而且也是一种人物标志和部落图腾。”

原子人:“捕猎伪装?”

比特人:“对。就是狩猎人披着兽皮,夹着兽尾,甚至发出兽吼声,装扮成野兽的样子,以此迷惑野兽,接近野兽,直到射杀野兽。”

原子人:“就是模拟猎兽。”

比特人:“对。在那个狩猎时代,系尾猎人,就是专业猎人,不同的尾饰显示不同级别,只有打到了大猎物或凶猛野兽的猎人,才能获此殊荣。”

原子人:“就是‘持鞭人’吗?”

比特人:“对。这些猎人不仅用虎的皮、爪和牙齿,以及野牛的皮和角来装饰自己,也用这些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尾巴来点缀自己。久而久之,这些猎人的尾饰,不仅成了显示勇敢、代表力量的标志,同时也是战胜大野兽的象征。”

原子人:“就像如今的职称和军阶?”

比特人:“太对了。在原始社会,衣食之物大都来源于狩猎,捕获野兽成了先民的生存之道。对于人类而言,动物无论在速度、力量和体能上都远胜人类,因而对它们能跑能飞的神奇能力感到不可思议,进而产生崇拜。所以,系尾猎人不仅成了氏族尊崇的人物,而且他们的尾饰也成了氏族部落的图腾象征。”

说到这里,原子人与数据人响起了掌声。

数据人:“你们说得太精彩了!从‘史前文献’到‘系尾猎人’,实际上所反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进化,一种生产方式的进步。所以,我来说说‘猎人工厂’的观点。”

原子人:“在原始社会,狩猎的目的,就是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吃的问题,这是人类最早追求的财富形态。为了生存,原始人大都成为狩猎者,狩猎是他们的生产方式。这样,就有了人类第一个经济组织,叫‘血缘家族公社’,从这个意义上说,贺兰山的岩画狩猎场,就是原始人一个规模很大的‘猎人工厂’。”

原子人:“就像现在的企业吗?”

数据人:“对。它具备了现代工厂生产的一切要素和条件。”

原子人:“举例说明一下。”

数据人:“你看,它的厂房,就是大丛林;它的生产工具,就是那些棍棒、石器、投枪和弓箭;它的狩猎半径,就是他们的上班路程;它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就是那些没有尾饰的猎人和系尾猎人;它的厂长,就是那些部落的长老和酋长。”

比特人:“那它的企业文化呢?”

数据人:“狩猎规则是他们的企业文化,也是他们的狩猎核心价值观,除了少打、打雄不打雌、打老弱病残、不打幼青壮兽、不猎杀头羊之外,他们围猎时,不会把一群野兽打光,会留下活口,让它们回去通风报信,叫那些幼小的野兽赶快逃走。”

比特人:“这是一种生态式的猎杀。”

数据人:“对。他们最精彩的企业策划就是围猎。狩猎既是个体行为,也是集体行为,它是协同合作的活动,也是多种工具并用的结果,所以,演变出人类最早的配合战术。这种围猎战术,由于需要相互提醒,协调动作,指挥作战,所以,它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类产生了伟大的语言。”

原子人:“那它的财富分配呢?”

数据人:“其实,人类从采集经济进入狩猎经济,这个投入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它所付出的是生命,而回报却微不足道。在这个食物生产过程中,猎物就成了他们最基本的财富形态。他们财富的分配方式,是共同分享,彼此均沾,人人有份,连上山的猎狗和猎鹰也有份。”

比特人:“为什么?”

数据人:“因为,猎鹰和狗在狩猎人眼中,有很高的地位,与它们合作,才能获取猎物,狩猎人对它们充满了一种神性的敬畏。所以,任何的贪心和私自占有猎物,都会引来上苍的迁怒,招来不祥的下场。”

比特人:“那这个丛林里的野兽打完了怎么办?”

数据人:“那时候,原始人对于财富没有太多概念,当这个狩猎场的野兽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迁徙,寻找下一个狩猎场,从而完成了一次财富形态的转换。所以,那个时代的财富形态,就像寻找水源一样,找到了就用兽皮袋或竹筒把水背回来。当这里的水枯竭了,就再寻找下一个水源,如此迁徙下去。”

至此,原子人与比特人击掌而呼,赞叹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