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招商引资风险识别

招商引资风险识别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建工业园区需要经过中央审批,虽然这条规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招商引资的及时性,但也对过热的招商引资、不计后果建工业园区形成一定威慑。同时,对企业违规担保和高息借贷、长期拖欠建筑货款和民工工资等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加强案件预警。

  风险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沿海地区改革之初及今天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在自上而下的GDP考核至上原则下,地方政府只顾眼前利益,不管什么企业只要来了都奉若上宾,享受优惠政策。结果外国淘汰落后的企业、工艺转移到了中国,发达地区呆不下去的污染企业来到了欠发达地区,城市要关停并转的“三小”企业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地方环保部门在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下,只能做服务性工作。更有甚者,将环保局一撤了之。地方经济指标在短期内提升了,但带来的生态污染问题却长期危害社会

资料链接11-6 “招商引资项目”莫成排污“护身符”

  在河南省虞城县,一家食品厂扛着“招商引资项目”的金字招牌,在没有经过环评验收的情况下已违规生产两年并大肆排污。当地环保部门先后对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停产整顿通知书,但企业置若罔闻;该县县长亲自到企业现场办公,也没有改变企业违规生产、污染环境的状况。

  手持“招商引资项目”的“尚方宝剑”,这家名为森林木华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肆无忌惮地啃噬着本已异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即使虞城县的父母官也奈何不得。那么,森林木华食品有限公司缘何有如此大的“派头”,乃至让虞城县的父母官也无能为力,只能在苦笑中表达无奈。

  近年来,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存环境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和重点。但是,某些责任意识缺失的企业却置公众利益于不顾,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逃避排污处罚,以减少其生产成本。与此同时,环保部门由于某些排污企业财大气粗,甚至拥有坚实的后台支撑,往往对此类企业的作为也是束手无策。

  毫无疑问,既然挂着“招商引资项目”的牌匾,肯定是地方政府重点保护的支柱型产业,对本辖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恰恰因为企业具备“贵族”身份,导致在处罚治理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特权”。在本地政府这棵“大树”下,森林木华食品有限公司确实找到了一席“阴凉”,毫无顾忌地“特立独行”。

  “招商引资项目”在为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贡献出巨大力量的同时,又对地方就业、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入、地方官员升迁比例等各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影响。既然招商引资具有如此巨大的利益空间,地方官员热衷于招商引资、招兵买马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在这种升迁与招商联系密切的规则中,部分官员将头顶的乌纱帽寄予在了招商引资的力度上。既然“招商引资项目”如此重要,那么该类企业做点“出格”的事情也就无足轻重了。

  污染型“招商引资项目”的进驻可能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为政府官员的晋升提供更好的路径,但从长远来看,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短时间的经济效益却是“竭泽而渔”的愚蠢想法,与科学发展观的本义背道而驰。

  当前,政府部门亟须摒弃“心慈手软”的处理方式,保持对排污企业的“零容忍”态度,对“贵族”与“平民”企业一视同仁。说到底,不管是不是“招商引资项目”,都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莫把特殊身份当作排污“护身符”。

  资料来源:齐鲁网,2012年6月14日。

  风险2:自然资源大量流失

  土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森林等自然资源有一定的生长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将土地、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低价拍卖,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流失。部分地方以经营城市的名义,将城市可用土地全部拍卖,城市后续发展空间窄小,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链接11-7 纠结于招商引资的危险倾向

  四川广元朝天区在没有依法审批,没有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仅凭工作经验作出推断,违规征用近千亩土地,拆掉土地上灾后重建房,启动工业园项目。但因招商不理想,大量良田至今闲置。面对这种情况,有关负责人却用招商存在不确定性轻描淡写,一句带过。

  不知从何时起,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工作。这说明,地方官员已对经济发展、GDP增长带来的政绩效应到了痴狂的地步。冲动是魔鬼。毋庸讳言,许多地方领导拍板招商引资、建工业园区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灵光一闪”的突发奇想,有想法后就立即付诸实施而不经过任何科学规划和实际勘测,同时也不考虑招来何种企业,只要有资金注入就会敞开方便之门。

  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无法靠冲动来弥补,招商引资不是想招就能招的。首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建工业园区需要经过中央审批,虽然这条规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招商引资的及时性,但也对过热的招商引资、不计后果建工业园区形成一定威慑。其次,一些客观因素也制约了当地招商引资的进展,比如当地的经济传统、人文意识、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等。而“冲动”式的拍板则不考虑现实状况,认为只要建起工业园区就能招来资金,就能为经济注入活力。

  事实证明这不可能。因为违规建工业园区、不顾客观实际的招商引资必然会与当地居民形成利益空间的争夺战。加之如果招来污染严重、耗能严重、经济增长粗放型的企业,结果会再次加剧矛盾,甚至升级为暴力冲突。

  资料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2011年10月11日。

  风险3: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一些地方对引进的企业承诺了非常优惠的政策,土地价格低于市场价。土地收益损失最终转嫁到了被征地农民身上,补偿标准不按国家政策执行,补偿费用难以到位。国有企业破产改制过程中,引进企业往往能用比本地竞争者低的成本获得竞争的胜利,带来的直接损失是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政府作为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的维护者、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捍卫者以及社会利益冲突的平衡器的功能失灵,最终引发社会问题,导致被征地农民、企业改制职工等频频上访。

资料链接11-8 天府新区招商引资构建“安全阀”

  22日,成都市双流县公安局宣称,为了给天府新区把好关,双流公安局把参与天府新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纳入工作重点,通过构筑“安全阀”,加强对项目的先期介入,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深入调查企业背景和实际投资能力,及时消除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可能隐患。

  除了构筑“安全阀”外,成都双流公安局还着力把好“调节阀”,设立“预警阀”。2011年,针对某建筑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双流公安率先在四川省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打击处理恶意拖欠民工工资13万余元的嫌疑人胡某。

  另外,双流公安局还定期向辖区企业免费发送经侦信息资料,通报当月辖区经济犯罪动态。同时,对企业违规担保和高息借贷、长期拖欠建筑货款和民工工资等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加强案件预警。双流公安局现已对16个风险较高的在建项目及时采取稳控措施,杜绝了恶性连锁经济安全事件发生。

  资料来源:中国经营网,2012年11月26日。

  风险4:政府职能严重错位

  部分地方号召全民招商,所有部门、单位全部纳入招商引资绩效考核范围,有的地方甚至是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连公检法等部门也概莫能外。结果,部门领导放弃部门职责,整天在外面去拉关系攀老板,以求完成引资任务。政府部门直接参与招商引资,难免不利用公共权力为投资方“排忧解难”,给予对方超越相关法规的种种“优惠待遇”,以致职能严重越位;同时,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去做,出现职能缺位现象。

资料链接11-9 河南安阳招商乱象调查

  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一把手工程,近年来,随着区域竞争进入白热化,招商大战也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不过,在“招商大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得不使人深思。在产业链不完整的基础条件下,安阳与周边区域形成恶性竞争,引入产业饥不择食,也正是这种招商乱象的存在,使得当地土地资源早早透支,陷入了“土地短缺”的危机,导致想落户,符合落户的企业无地可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招商中,许多领导都是亲自抓项目、抓进程,这样一方面显示出招商工作的重视程度,但也给很多领导有了权力寻租空间的可能。领导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巨大利益。近年来,在安阳已经有多个高层领导因招商引资落马。

  政府过度让利

  入园企业安彩集团下属的燃气管道公司2003年入驻安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下称“安阳高新区”)时,以3万元的价格拿到了企业用地,而当时的土地市场价格在13万元一亩。此外,开发区还给予10年的税费优惠:前6年地税全部返还,后4年返还一半。而公司办公场所也由开发区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助。且在到期后,这个优惠或仍将延续。

  ……

  被透支的土地资源

  河南全省有180个产业集聚区,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县都能够招来外商投资。2011年安阳市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为77.4多亿元,财政收入在全省处于落后地位。安阳市有9个产业集聚区,但没有一个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

  尴尬招商局

  由于土地有巨大的利益,企业通过做各种工作,来把这块地拿到手。在利益面前,行政审批不堪一击。虽然按照规定,土地圈而不建两年应该收回,但在现实层面,很少能够得到落实。

  资料来源:《中国经营报》,2012年8月25日。

  风险5:市场秩序人为破坏

  由于政府对引进的项目实行优惠政策,在事实上对另一些市场主体形成了歧视,导致不公平竞争;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为了出政绩,采取行政手段,责令本地企业参加由其组织的“交易会”、“洽谈会”,有的甚至由地方主要领导出面“乱点鸳鸯谱”,授意企业低估自有资源价值,一味迁就外来客商。急功近利,不按市场准则办事,要么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资源整合无法到位;要么招商引资履约率低得骇人,对本地企业发展产生了人为阻力,损害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力。

资料链接11-10 招商优惠不能突破违背法律

  当前,很多地方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常向企业许以地价优惠、税收减免等条件。这不免让人感觉到这些地方有对税法不尊重之嫌。审计署公告显示,在2012年审计调查的全国54个县中,有53个县在2008~2011年间,出台了200多份与国家法规明显相悖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文件,变相减免应缴财税收入70多亿元。

  从这些地方的违规内容看,不管是直接让税,还是让土地、让资源,让的都是公共财政性收入,让的是国家政策,让的是国家法律。有税必征、依率计税,是税法的基本要义。无论是税收的开征,还是退税减免,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办理。即使一些地方政府实行“先征后返”或以奖金返税,也改变不了违法的事实。

  ……

  招商“让税”,其实质是慷国家之慨,夺百姓之利,违法律之规,行“数字出官”之实。这种“让税”,折射出一些地方官员对法律的漠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体现。如果任由这种变相免税、灰色减税发展下去,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还会让法律的尊严受到伤害。

  需要对地方招商优惠政策扎上“笼子”:不得冲撞公共利益的禁区,坚守住法律法规的底线,不突破政策的防线。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利益不受侵害,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正,维护财税法制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2013年5月21日。

  风险6:信贷安全受到威胁

  为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等经济指标,一些地方政府在行为上偏好招商引资数量,忽略招商引资质量,以致违规型招商引资企业和规避型招商引资企业居多。有的企业完成公司注册后就将资本金抽回,或者干脆虚假注册。最终只从总公司派来几个人,所需资金全部由地方银行提供贷款。原材料是当地的,土地、厂房是当地政府免费提供的,市场是当地的,一有盈利就被总公司拿走,一旦市场看坏,就溜之大吉。市场竞争能力差,成长性差,造成企业短命现象,严重威胁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