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期的自我实现

预期的自我实现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森塔尔的解释是,“我讲的是发展,而不是现状”。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这所学校对名单上的学生“复试”,发现他们进步异常明显,他们与老师的沟通紧密、顺畅,一个个充满自信,求知欲旺盛,成绩出类拔萃。因为这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把人际沟通和交往中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他每天向掌管爱和美的女神阿芙罗蒂祈求,能娶这个完美女性为妻。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有点恶作剧意味的心理学实验。

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假装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随后在学生花名册上随便抄下来一些名单交给老师,声称这些学生经测试证明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并要求老师对这份名单严格保密。老师对这份名单感到困惑,因为名单中有不少是平时表现平庸甚至很差的学生。罗森塔尔的解释是,“我讲的是发展,而不是现状”。鉴于这份名单是权威心理学家在“严格测试”后确定的,老师们对它深信不疑。尽管他们对这份名单严格保密,但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都透露出对这些“最有发展前途者”(包括他们以前认为是“差生”的人)的期待、信任和鼓励。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这所学校对名单上的学生“复试”,发现他们进步异常明显(尤其是那些“差生”),他们与老师的沟通紧密、顺畅,一个个充满自信,求知欲旺盛,成绩出类拔萃。

因为这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把人际沟通和交往中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本人则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the Pygmalion Effect)和“盖拉缇娅效应”(the Galatea Effect)。在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也是一位雕塑家,他根据自己对女性的想象雕刻了一尊雕像,这尊雕像的美让他惊叹,痴迷地相信眼前这尊雕像就是他期待的完美女性。他每天向掌管爱和美的女神阿芙罗蒂祈求,能娶这个完美女性为妻。阿芙罗蒂被他如此真挚和恳切的期望所打动,赐给这尊雕像以生命,并给她取名为盖拉缇娅。

(摘自吴伯凡《预期力与“自我实现的预言”》《21世纪商业评论》2008-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