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幸福是一种心态和感悟

幸福是一种心态和感悟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不是有如此积极的心态,也许现在走遍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犹太人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积极的心态。期望获得幸福者应采取积极的心态,这样幸福就会被吸引到他们身边。心理学家说的是幸福,与我们说的“中产”,道理也是一样的。

纽约的零售业大王伍尔沃夫的青年时代非常贫穷。他在农村工作,一年中几乎有半年的时间是打赤脚的。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将自己的心灵充满积极思想,如是而已。他借来300美元,在纽约开了一家商品售价全是5分钱的店,但不久后便经营失败。以后他又陆续开了4个店铺,有3个店完全失败。就在他几乎丧失信心的时候,他的母亲来探望他,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不要绝望,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富翁。”就在母亲这句充满积极心态的话语鼓励下,伍尔沃夫面对挫折毫不气馁,更加充满自信地开拓经营,最终果然一跃成为全美一流的富豪,建起了当时世界第一高大的楼宇,那就是纽约市有名的伍尔沃夫大厦。

其实不只是伍尔沃夫,几乎所有成功者,无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积极的心态。他们运用积极的心态去支配自己的人生,用乐观的精神来面对一切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险阻,从而保证了他们不断地走向成功。而许多一生潦倒者,则普遍精神空虚,以自卑的心理、失落的灵魂、悲观失望的心态和消极颓废的人生目的作前导,其后果只能是从失败走向新的失败,最终永驻于过去的失败之中,不再奋发。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认为,当代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改变态度,就可以改变一生”。犹太人通常很乐观,也许是从长久的痛苦历史中生长出来的。在不断流浪迁徙、被人屠杀、濒临绝望的日子里,犹太人始终抱定一种生活和命运一定会好转的信念。如果不是有如此积极的心态,也许现在走遍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犹太人了。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我们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心态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的因素都重要。

蒙利根是希尔理论的实践者。蒙利根想做薄饼的生意,但每一个人都告诉他:“你完全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你没有可能做薄饼的生意。”但蒙利根对这些议论不以为然,而是充满了积极进取的思想。于是他排除万难,于1962年在密西根州开设了第一间“多棉劳”薄饼店。30年后,他在全球拥有5000多间分店,成为“薄饼大王”。

希尔认为,所谓积极的思想,就是一种进取心,这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巴特对“进取心”作了如下的说明:“这个世界愿对一件事情赠予大奖,包括金钱与荣誉,那就是‘进取心’。”

进取心是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希尔研究了美国最成功的500个人的生平,还结识了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他发现这些人的成功故事中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这就是强烈的进取心。这些人即使屡遭失败但仍旧十分努力。他们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认为,首要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都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首先你要认为你能,再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就发现你确实能。

法国著名的银行大王贾库·拉斐萨托年轻时,家境清贫,他曾经有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依靠父母过日子。有一天,他自告奋勇,到贝洛面银行找董事长,请求他雇佣自己。拉斐萨托满怀信心而来,然而只见一面之后,就被董事长断然拒绝,送出门外了。

这种碰一鼻子灰,最后无功而返的经历,对贾库·拉斐萨托已习以为常,他已经第52次被人拒于千里之外了。为了谋生,为了求职,他已不再在乎这些。他走出银行时,看见银行大门前面地板上有一颗大头针。如果有人因为它而受伤影响工作,这多不好呀!于是他弯下腰身,把大头针拾了起来,走了。

第二天,银行录用他的通知单来了,这件意外的喜事,差点使他高兴得哭起来。

原来,就在他走出大门时,弯身拾起大头针的动作被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顿时收回成命,改变了主意。因为,在董事长看来,如此小心,连地上一颗大头针也不放过的人,很适合在银行当职员,所以才改变主意雇用他,让他去上班。

贾库·拉斐萨托从此走上了新的境界。他是一个做任何事都力求善始善终,决不半途而废的人。他绝不会粗心大意,细致到连一根细如大头针的东西也不放过。正因为他做事不甘心失败受挫,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下去,所以才得以在法国银行界立足,终于功成名就、平步青云。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什么时候都不要灰心,不要悲观,不要消极。要知道,希望和转机,往往是同挫折与困难一同降临的。一位日本智者经常向他的学生们说:“人生不能无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当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无望的人生当中,那么他只能是失败者。”

追求“中产”的道路上,我们发现许多人有才学,有能力,也不乏机会,按理说是完全有可能成为中产阶层的,但实际上他们却与“中产”毫不沾边,有的甚至还穷困潦倒。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积极的心态。他们自己都没有信心成为“中产”,因此来了机会不会把握,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结果是一事无成,无缘“中产”。

一些人没有成为“中产”,便抱怨他们的环境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使他们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他们就是没有想一想,为什么同在一个单位,同处一个时代,别人可以“中产”自己却偏偏不行呢?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一处很小的差异——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但就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天壤之别——有的人非常幸福,而有的人终生不幸。期望获得幸福者应采取积极的心态,这样幸福就会被吸引到他们身边。而那些态度消极的人不仅不会吸引幸福,相反还排斥幸福,当幸福悄然降临到他们身边时,他们可能毫无觉察,或者失之交臂。亚伯拉罕·林肯曾经说过:“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决心想获得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这种幸福。”也许你对这一说法感到非常奇怪,人怎能选择自己的幸福?但如果你认真分析身边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你就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心理学家说的是幸福,与我们说的“中产”,道理也是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