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策消息不能轻视

政策消息不能轻视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资者一般将政策消息也划分为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利好政策出台,股民欢欣鼓舞,股价扬头向上;利空消息走泄,股民垂头丧气,股价也就掉头向下。5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下达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17日,深成指开盘后,124只股票被封杀在跌停线上不动,上证指数再度暴跌95点。

在股票市场上,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消息。其中传播得最广、也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政策消息。不管这些政策消息出发点如何,落脚点在哪,都可以成为引起投资决策变化的重要因素。投资者一般将政策消息也划分为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利好政策出台,股民欢欣鼓舞,股价扬头向上;利空消息走泄,股民垂头丧气,股价也就掉头向下。纵观中国股市10年来的每一次起落,每一次波动,无论大盘是“井喷”上冲,还是“飞流”直下,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政策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一条暂停国债期货的消息可以让大盘连刮三日飚涨风暴,而随之而来的一纸重开新股发行的通知又可以将前三日的胜利果实一口吞没;一篇《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可以将大盘连砸三个跌停板,也可以让指数井喷般地暴涨数天……据对上海股市波动情况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导致市场波动的因素中,政策因素占了34 %,在各种因素中居于首位。难怪有人说:当前股市,不论是技术派还是基本派,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是“紧跟政策派”!

股市政策主要包括对股市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基本政策是长期的,如国家对股市发展是支持还是限制,是稳步发展还是加速发展,等等。就我国而言,国家鼓励和支持股市发展的基本政策是一贯的,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股市政策的第二个方面是具体政策。在基本政策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股市具体政策变化,虽然不能最终改变股市的发展方向,但却能暂时改变股市的发展进程。中国股市10年发展的历史清楚地表明,每一项涉及股市的具体政策出台后,都接着有一波或大或小的股市波浪;而每一次股市起与落的后面,我们也都能看到政策的影子。从《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下发、“稳定、规范、培育和发展股市三项措施”出台、国债期货交易试点被紧急暂停、关于股市的首篇评论员文章发表、调高印花税、禁止国企炒作股票、禁止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相继出台,到允许三类企业入市、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国有股减持的实行与停止,等等,无一不在股市掀起过或大或小的波浪,一些突发消息甚至改变了大市的原来走向。1992年初,在邓小平同志提出证券市场“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的谈话发表后,投资者信心大增,纷纷杀入股市,引起中国股市第一轮快速上涨行情。5月21日,上交所宣布放开股票交易价格,当日上证指数即从617点飚升至1266点,日升幅达到105%,掀起了一波巨大的“政策升浪”。面对突如其来的暴涨行情,政府管理部门又推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并突击发行新股,结果8月11日起深沪指数迅速暴跌,至12月底,上证指数才在400点上下企稳,累计跌幅68 %,又制造了一波“政策跌浪”。1993年初,允许机构投资者入市的政策引发了新一轮上涨行情,但7月份两次提高利率和整顿金融秩序的政策又使股市向低谷滑行。特别是12月18日管理层披露55亿新股发行计划后,股民一片恐慌,股市持续走低。12月21日上证指数一天下跌118点,投资者称其为中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在此情况下,证监会先后将此计划更改、部分否定直至全盘否定,每次政策变化都给市场带来剧烈震荡。1994年,中国股市萎靡不振,基本派和技术派也都灰气丧气了,但“三大救市政策”一亮相,股市立即云开日出,晴空万里。8月1日上证指数就跃上445点的新台阶,比上个交易日上涨112点,到8月5日结束全周交易,收盘指数报683点,一周内净升350点,涨了110%。由此可见政策消息对股市的威力之大,影响之广。

进入1995年,上海股市由原来的T+0交收制度改为T+1交收制度。这一政策变动,又引起市场走出了一段下跌行情,由年初的高点647点一路下跌至2月7日的532点。5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下达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5月18日爆发“井喷行情”,上证指数单日涨幅高达31%,创“政策效应”之最。在短短三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从582点涨至897点,累计涨幅达54%,其中不少个股狂涨了1倍。基本派和技术派都喜气洋洋地告诉股民,大牛市来了,股指要翻番,股价要翻倍。但三天后一纸重开新股发行的通知即将刚刚升起的浪头打压了下去。8月23日抛盘汹涌而出,上证指数跌幅高达16.4%,创当年上证指数单日跌幅之最。

1996年下半年,政府为激活股市,两次降低银行利率,导致资金大量入市,引发一波铺天盖地的股市狂潮,由此也导致许多股票出现无理性的暴涨。在此情况下,管理层先后下了“十二道金牌”进行调控,包括《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关于防范运作风险、保障经营安全的通知》、《关于严禁操纵信用交易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的通知》、《关于严禁操纵市场行为的通知》等,但仍有许多股民“不信邪”,对政策的调控不以为然,继续跟风追涨,结果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与此相配套,国家计委和国务院证券委于12月15日共同宣布,1996年股票发行规模为100亿元,相当于1995年的两倍;同时沪深两市实行涨跌板制度。《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见报的当天,沪深两个市场立刻作出了剧烈的反应。开盘后,4分钟内,沪市281只股票,除去4只例行停牌外,其余277只股票全部跌停,沪市大盘狂泻110点,与深市一道,双双收于跌停板。绝大多数股票的全天分时走势图都为一条水平直线。17日,深成指开盘后,124只股票被封杀在跌停线上不动,上证指数再度暴跌95点。从16日至20日,短短的5个交易日,沪市大盘从1250点高台跳水,狂泻不止,直到863点才打住,竟跌去了近400点,深圳从4522点一路下滑,中间甚至没有喘息休整的机会,至3114点盘住。惨烈的行情无情地将数以十万计的追涨股民悉数套牢,损失惨重,他们这才醒悟:不重视政策消息,甚至还逆政策而动,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特别让我们感受到政策威力的,莫过于2001年的B股开放和国有股减持政策变更。2001年2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一纸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的决议公布,一个可以说从建立起来就一直萎靡不振的B股市场,便一扫多年的阴霾而大放光彩,复盘后连续几天无量涨停,出现了全世界股市绝无仅有的“有行无市”、“无量涨停”的现象。而后又是一鼓作气,一路高歌,冲关夺隘,指数创下一个个新高,股价登上一个个台阶。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沪市B股指数从2月19日停盘时的83.20点起步,到6月1日创下241. 61点的最高点,上涨190.4%;深市B股指数从2月19日停盘时的866.16点起步,到5月28日创下2453. 81点的最高点,上涨183.3%。短时间内股指大涨一两倍,这在整个世界证券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2001年上半年,在B股市场火爆的同时,A股市场也是极度活跃,深沪两市股指连创新高,许多个股价格翻番。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此消息,许多股民处于茫然状态,不知道这对股市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而一些经济学家和股评人士则为此大为叫好,认为这是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一个重要举措,对证券市场是一大利好。在此心理的作用下,上证指数于6月15日创下了2245点的历史新高。但是,随着国有股减持的真正实施,投资者逐渐清醒过来。烽火通信、茅台首次发行时,减持的价格高达21元、31.39元,分别是发行前净资产10倍左右;天大天财增发时,减持的价格同样达到了21.3元,是增发前净资产的5倍。一时间,国有股减持猛于虎,“狼来了”的叫声不绝于耳,股价节节败退,刚开始是增发股公布一家跌一家,后来,只要联想到可能增发的股票,也是应声落马。股指连下台阶,至10月11日收盘,上证指数跌到了1520点。伴随着股指的巨幅下挫,证券市场风雨飘摇,各种传言鹊起。许多券商因无法承担巨额亏损而面临倒闭的危机,占开户绝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亏损严重,心态极度恶劣,个别地区出现了股民挤兑营业部现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项不成熟的政策措施,对股市的影响是如何之大。

而就在许多股民对股市失去信心之际,10月22日,证监会宣布停止仅仅实行了3个月之久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第二天开盘,沪深股市立即出现“井喷式”的巨幅反弹行情,四大指数几近涨停,所有的个股全线上涨,绝大多数涨停,成交量也是成倍放大。上证指数以1642.22点开盘,最高1670.56点,报收于1670. 35点,涨149 .68点,涨幅达到9.  86 %。深证成分指数以3423. 66点开盘,最高3458.03点,报收于3458. 03点,涨314. 33点,涨幅达到10 .00%。上海B股指数和深圳成分B股也双双涨停。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大幅升跌几乎都受到政策消息的影响。政策消息成为诱发股市波动的内在动因。而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政策面的突发消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市场机制下各种基本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股市呈现典型的“政策市”、“消息市”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中国股民最要关注的是政策消息,最要遵循的也无疑是政策导向。

事实上,世界各国的股市也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政策的影响,美国股市不同样要看格林斯潘的眼色行事吗?股市是一个高风险高投机的场所,没有政策的调控显然也是不可想像的。但像中国股市这样为政策所左右而大幅震荡,却也是世所罕见的。因此,有人夸张地说,中国的股民可以不懂波浪理论,可以不会看K线图,也可以不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但必须睁大眼睛、张着耳朵注意有没有政策消息,是利好消息还是利空消息。因为利好消息可以刺激股价上升,利空消息则可能导致股价下跌。作为中国股民,如果不对政策消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牢牢地把握政策的脉搏,甚至逆政策而动,则无疑要赔得血本无归。1992年上半年,股市狂涨,上海股市的平均市盈率达到200倍左右,许多股票价格翻了几个跟头还没有止住的迹象。管理层一再打招呼要理性操作,防范风险,但无人肯信。许多机关不办公了,组织人员集资去炒股;一些企业也不搞生产了,把生产资金扔进了股市;连银行也从金库里拿了钱往股市里跑……在此情况下,管理层开始实施一系列降温政策,终于将疯涨的股市制服,许多投资者这才品尝到了不相信政策威力的后果。

利率是政府调控市场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利率的变动,也是广大股民值得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消息。在世界股票市场上,利率往往扮演着一个魔术师的角色,它能使股指节节攀升,也能使其一泻千里。1993年,股市火爆的时候,5月份央行一则上调存贷款利率的公告,着实让广大股民感到了迷惑与不解。利率升,股市降,反之亦然,这是资本主义股市屡屡证明了的金科玉律,但当时中国的一些股评人士却大肆说,中国股市在超短期内所能提供的暴利机会,远不是调整一两个百分点所能比拟和左右的,并进而断言,利率上调不会影响股市继续走高。后来行情的发展,对于当时的股民是刻骨铭心,没齿难忘的,7月,央行再度调高存贷款利率,同时伴有其他利空消息,股市即掉头向下,一泻千里,历时三载。

实际上,利率与股票涨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远近相同,中外亦然。美国股票操作大师保罗·麦肯有一句名言:做股票,看利率的眼色行事。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利率与股市波动的关系。一般来说,利率下调会使投资者将银行储蓄转投向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直接促使股价上扬;反之,利率上调,则股市下跌。1996年的大行情,便是由利率下调首先引发的。当年春节后,沪深股市创下了530点及952点的新低,而后一直在此附近盘整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许多股票已跌到了极点,像深发展6元多,四川长虹7元多,深科技4元左右。就在许多股民对股市失去了信心与兴趣之际,一项利率政策的调整,引发了一轮暴发性的行情。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从4月1日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在此消息支持之下,沪深两市同时开始向上攻击,尤其是在4月5日这天,上证指数及深成指数均在成交量几乎翻番的配合下,有效向上突破,分别拉出了一根意义深远的中阳线,标志着1996年牛市行情的正式启动。4月29日,随着降息的传言得到证实,当天沪指稳稳钉在最高点738点上,深指也同步创高。尤其是8月23日,央行宣布第二次降息,这标志着紧缩了3年的货币政策开始放松了。一时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沪深两地股市终于一路斩关夺隘,向上冲刺。国庆节过后,沪深大盘股指全线飘红,一涨再涨,各类股票的价格更是鸡犬升天。虽然此轮行情发展到后来,演变成为非理性的狂炒,但透过此轮行情的启动,我们可以发现利率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之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