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合资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吗

中外合资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吗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要我们掌握吸收外商投资的主动权,严格控制市场垄断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规范企业竞争行为,按照中国自身的需要有序开放市场,寻求开放和保护的平衡点,外商投资就可以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积极力量。[18]根据王洛林主编的《2003~2004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入世”后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新趋势》数据整理。

7.3 简短的结论

我国根据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实行不同的渐进式开放政策,吸收外商投资,有效引入竞争,虽然许多产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但在严格监控外资企业市场竞争行为的条件下,并未形成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局面。在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和竞争加剧过程中,一些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失败,退出市场,或被迫重组,转移到其他产业领域,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更多的内资企业在外商投资企业咄咄逼人的竞争中,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了解到跨国公司的技术状况、技术研发路线、市场营销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治理结构,激发出强烈的生存欲望,奋起向外商投资企业学习,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改变分配制度,调动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改变企业治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改善企业营销方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内资企业也在迅速成长。这样,那些越早开放的产业,越大胆利用外资的产业,越是呈现出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共同成长的格局,整个产业规模也越是快速扩张,形成蓬勃发展的局面。

只要我们掌握吸收外商投资的主动权,严格控制市场垄断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规范企业竞争行为,按照中国自身的需要有序开放市场,寻求开放和保护的平衡点,外商投资就可以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注释】

[1]《全球汽车业即将出现并购潮》,《国际金融报》2003年4月28日。

[2]中国商务部编:《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6)。

[3]《我国汽车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财经界》(政府版) 2005年6月13日。

[4]中国商务部编:《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6)。

[5]中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2月2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

[6]中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2月2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

[7]万君康、郭俊华:《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战略》,《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11期,第42页。

[8]《我国汽车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财经界》(政府版) 2005年6月13日。

[9]董秦:《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5年第12期。

[10]刘北光:《外资并购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第5期,第68页。

[11]《北汽、现代点燃资本内战,北京汽车工业重新布局》,《中国经营报》2003年2月20日。

[12]竺彩华:《中国汽车行业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现状与思考》,《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第10期,第41页。

[13]万君康、郭俊华:《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战略》,《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11期,第43页。

[14]章小星:《“贴标”为中国制造正名》,《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1月25日。

[15]竺彩华:《中国汽车行业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现状与思考》,《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第10期,第41页。

[16]梁松涛、肖洪钧:《中国汽车行业对外合资合作策略实施的分析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年第3期,第13页。

[17]竺彩华:《中国汽车行业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现状与思考》,《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第10期,第42页。

[18]根据王洛林主编的《2003~2004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入世”后制造业外商投资的新趋势》(第392页)数据整理。

[19]中国商务部编:《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6),第72页。

[20]《中国医药报》2006年1月13日,第4版。

[21]刘新宇:《外资挺进中国医药市场——新环境考验中国医药业》,《医药产业资讯》2004年11月,第22页。

[22]中国商务部编:《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6),第73页。

[23]刘勇:《投资——因理性之名》,《中国经贸》2005年第9期,第24页。

[24]冠军:《我国医药行业利用外资综述》,《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年第8期,第22页。

[25]冠军:《我国医药行业利用外资综述》,《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年第8期,第22页。

[26]《中国医药报》2005年12月17日第8版。

[27]王洛林:《2003~2004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9页。

[28]高景莘:《并购做大做强医药企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5月,第70页。

[29]阴吉舒:《中国制药企业——跨国企业的“鸡肋”?》,《中国外资》2002年第12期,第95页。

[30]黄纪晔、陈兵、马宇:《我国医药行业外商投资状况》,《国际经济合作》1996年第7期,第5页。

[31]《制药企业实施ISO14000认证浅析》,http://www.k-beist.com,2006年3月5日。

[32]张旭:《环保与发展如何得兼》,http://www.cnpharm.com,2006年3月11日。

[33]郭克莎:《加入WTO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3期,第30页。

[34]冠军:《我国医药行业利用外资综述》,《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年第8期,第23页。

[35]郭克莎:《加入WTO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3期,第37页。

[36]《中国制药企业急需在研发上加大创新力度——对话礼来全球董事长兼CEO陶瑞尔》,http://chanye.finance.sina.com.cn,2006年3月7日。

[37]《爱尔兰重罚德国制药公司》,http://env.people.com.cn,2006年3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