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外部性

关于外部性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负外部性还包括对环境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某些行业,这可能导致外商投资的急剧下降。不仅如此,还有证据表明,建立了更多关联性的国外企业在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提高的速度也会更快,虽然说增长效应不大。将其产出的很大一部分出售给其他制造类国外企业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没有建立此类关联性的国外企业,将其产出很大一部分出售给其他的外资制造类企业,其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平均要高出0.2个百分点。

关于外部性

政府投入各种资源进行招商引资的主要动力是国外直接投资除了增加国内资本存量,税收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等之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比如,国内企业从国外企业那里获得的知识可能会提高前者的生产力水平。再者,就是国外企业在生产供应链环节中的地位会给国内供应链创造需求,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增长潜力,从而从整体上为国内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此外,比如第二章已经提到,通过把业务分包给国内企业的方式,外国投资者同样也会从与国内供应商建立的商业关系中获益。具体来说,初步分析表明,拥有众多国内供应商的国外企业比那些与国内供应商体系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国外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不仅如此,前者增长的速度也更快。关于这些结果的讨论参见资料框3.7。

国外企业进入所产生的外部性有可能是中性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可能会被负面的挤出效应抵消。例如,当技术工人数量有限或者竞争加剧导致国内企业最终退出市场时,就会出现负面的挤出效应。负外部性还包括对环境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某些行业,这可能导致外商投资的急剧下降。

资料框3.7 关联和生产率表现

此部分研究的是,从全球和投资接受国来看,公司之间的关联性引起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业绩差异时所达到的关联程度。例如,在当地经济中,拥有更大关联网络的企业,相比于那些只建立了有限关联网络的企业,能够更快地学习当地企业的商业惯例(商务活动),并为本企业的产品和生产投入获得更加低廉的价格成本。寻找供应商和客户等降低交易成本的做法可以让企业将资源都利用在核心业务上,这反过来会提高企业业绩。通过为关联性赋上指标(标示)来测试这种概念,且这种观念和国外所有权有关,使用交互项并在下面的模型解释中以Yi来表示生产率业绩。

Yi=α+β1 FOi+β2 FOi* LINKSi+β3 Xi+εi

FOi* LINKSi是涉及国外所有权地位(FO)和关联性(LINKS)的交互项,Xi是对其他公司特征的矢量控制。

一般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关联: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是指在一个经济体中,公司之间相互的业务关系,主要指一公司向另一公司提供作为生产(投入)要素的商品。而后向关联主要涉及中间产品的供应商和其他生产投入。计算后向关联最简单的方法是计数,也就是这里用到的。至于前向关联,这里使用的是制造业买家的关联值。为了避免较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关联值的明显结果出现,计数变量已经确定为若干雇员。

后向关联指标可能体现不出关联的相对重要性,因为该指标未能纳入其他关键要素,比如长短期关联的区别,以及相关的声誉效应。例如,与其他为数不多的供应商维持一种稳定和长期的关系,然后将各种资源利用到其他业务经营中去可能更加有利于公司,这样一来就减少了为了寻找供应商而付出的交易成本。

下面的图表按所有权的不同(按经济类型分类)提供了第一手关于关联性的频率。国内企业比国外企业在国内拥有更多后向关联。不过,在更大范围内,国外企业的主要客户是制造类企业。图中使用的是平均值,因为两类公司的中值都是零。

本分析最为关注的是确定外资给那些拥有更多关联性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还是更小的收益(回报)。然后以回归分析(还原分析)法首先分析后向关联,结果显示,与众多的供应商建立了业务关系的国外企业要比他们的同行(其他国外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在非洲,与国内企业建立了更多关联性的国外企业可能会获得比较小,但是在统计学上却非常显著的生产率的提高。这些国外企业,相比于其他没有建立国内关联性的外企而言,生产率平均要高出1.7个百分点,换句话说,这些国外企业与国内的供应体系联系得越紧密,其生产率提高的优势就越明显。不仅如此,还有证据表明,建立了更多关联性的国外企业在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提高的速度也会更快,虽然说增长效应不大。但是,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是因为衡量关联性的方法引起的。当规范变量时,很可能错误地假定了规模更大的公司更有可能建立一个大型的供应商体系,因为这些较大型的公司明显地比小型公司资历更老,所以他们更加有机会与其他公司建立关联。如果事实如此,我们就低估了较大规模的公司建立的关联性所起到的作用。

img97

但是,这些结果也表明,在当地或者区域市场上通过与国内其他公司建立关联而克服了其外资身份在这些市场上的不利地位的国外企业会获得更高的生产率表现。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这些国外企业降低了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相对于国外企业的领先优势。

关于前向关联,制造业买家的比重在这里用作指标,主要基于这样一种理念:除了前面提到的交易成本最小化的假设之外,在技术方面而言建立更加紧密的关联性还可能涉及学习效应。研究结果证明了事实正是如此。将其产出的很大一部分出售给其他制造类国外企业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但是,正如在后向关联中的情况一样,这种影响(结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并不突出。相对于没有建立此类关联性的国外企业,将其产出很大一部分出售给其他的外资制造类企业,其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平均要高出0.2个百分点。

关于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的分析表明,这种与生产率高低相关的关系可能因国家和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这里省略了研究结果的种种细节内容,但是,从行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正面和负面的关系都出现了。后向关联引起的正面效应主要局限于低技术水平的制造业,而前向关联则局限于中等技术水平的制造业。

外部性影响的范围与外商投资的动机有关,而外商投资的动机又与国家的发展水平(阶段)有关。如果国外企业因为劳动成本低廉或者可以获得当地的自然资源而进入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此时的外部效应可能仅仅局限于示范效应。而在能够吸引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外商投资、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此时的外部效应可能涉及技术转让。在一个极端的情形中,当国内经济比外商投资来源国经济更为发达时,此时外商投资的目的可能是追逐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外企则会想办法从地理位置优势中获益,而不是当地劳动成本低廉或可获得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行为便是这类投资的案例。

此外,吸收并且利用潜在外部效应的能力也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有关。比如,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本的国家更有可能从知识转让中有所收获,并能将其开发利用。而具有较灵活劳动市场的国家,由于就业人口在不同公司间可以相对容易地流动,知识的流动性也会更大。相比之下,当国内相关行业与国外企业之间技术水平相差太大时,此时对外部性的预期就会被抑制。如果真是这样,可能是涉及的技术不合适,并且也不存在相关的技术转让。

国外企业进入某些国家的动机不尽相同。实际上,这可能会导致对结果的解读存在争议。比如,如果外企是追逐效率的,并由于某个行业表现很好而因此特别青睐某个行业,这种情况就不是正外部性表现。另外,如果外企为了寻求更低的劳动成本,在经营过程中少量地运用高科技,则会促进整个行业的业绩,而此时可能会出现相反的因果关系。可以说,对非洲投资者虽然促进了行业的业绩,但是更大程度上是冲着资源去的,而不是追求效益使然。从分析的角度看,这也解决了一个核心且重大的问题,即可以相当公平明确地解读产生的结果。

批评横向研究的观点认为,由于未能确定因外资存在而导致的行业间的生产力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会有失偏颇(Görg and Strob l,2001)。但是,从非洲的数据来看这并非重大问题,因为国外投资者并非是因为追求效率而青睐非洲这块土地的。

从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了解到,国外企业比国内企业效率更高。本章会尝试着确定前述研究结果对国内经济是否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再试着找出这种影响的程度(大小)及其传播渠道。但是,衡量外部性并非那样简单明了。本章将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衡量外部效应,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说明问题,需要展开深入的案例研究。不过案例研究本身可能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对信息做严格的处理和考察。文后的技术附录详细解释了衡量外部效应的方式和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