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与生命周期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与生命周期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分析阶段结束的标志是形成了一个已经被审核批准通过的 “系统分析报告”。因此,为了开发新系统,应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系统分析报告,也称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总结,也是进行系统设计的依据。系统的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根据系统分析报告确定系统目标、功能和逻辑模型,为系统设计一个基本结构,从总体上解决如何在计算机系统上实现新系统的问题。

521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原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等。为了能对这四种常用方法有更加具体的了解,下面我们以结构化生命周期为例,简要介绍一下系统的开发过程。

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其过程一般来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系统维护,每个阶段又细分成若干个步骤。如图52所示。

图5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过程

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开发新系统的第一阶段,是新系统开发的基础。所谓系统分析,就是对现行系统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优选出可能采取的方案,以达到系统预期的目标。很明显,系统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彻底搞清楚用户的要求,详细了解现行系统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系统功能、用户需求和限制条件的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新系统方案。系统分析阶段结束的标志是形成了一个已经被审核批准通过的 “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是系统设计的前提,如果把系统设计看成是完成某项任务,那么系统分析是要解决 “做什么”的问题。

系统分析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初步调查

初步调查也可称为可行性调查,初步调查的目的是为可行性分析提供依据。初步调查就是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对用户单位的组织情况、现行系统的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次初步的、全面的调查了解,掌握用户单位的组织机构、系统目标、系统边界、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利用的资源、用户对系统开发工作所能提供的支持、用户单位的领导对开发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态度以及用户单位的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与系统开发有关的基本情况。

2)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就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开发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条件是否具备、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可行性分析通常应包括:

(1)系统规定的目标和边界是否合理的分析。系统边界是指系统支持业务活动的范围,程度和有关业务项目等。

(2)社会限制的分析。新系统的社会限制因素很多,它包括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管理组织体制、人际关系、人的心理状态和习惯势力等,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开发新系统的影响。

(3)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就是估计、分析开发费用和系统的经济效益等。

(4)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分析开发新系统所需要的技术、人力、财务资源和设备资源等是否具备。

将调查的情况、分析的结果和下一步行动的建议,整理成书面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交给领导审核。可行性分析的结论,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可行,暂不可行或不可行。

3)详细调查

经过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后,如果结论是可行的,并且领导审核、批准了可行性分析报告,就可以开始系统的正式开发工作了。一般来说,一个新的管理系统的开发总是建立在现行系统的基础上的。因此,为了开发新系统,应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详细调查不同于初步调查,初步调查的特点是面广但不深入,是对用户单位及现行系统的概况进行的一般性调查,其目的是对开发新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供依据。详细调查则是要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和掌握现行系统的运行情况,为系统功能分析提供素材,调查的重点应该围绕人力、物力、财力和设施等资源的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信息以及信息的流动情况等来进行。详细调查的内容应包括:

(1)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的调查。

(2)业务调查,即对各职能单位的业务管理情况和业务处理流程的调查。

(3)信息调查,即对系统中数据和信息的结构,存储方式和业务处理流程中输入、输出信息的调查。

(4)处理调查,即对业务处理过程的逻辑关系和算法的调查。

(5)系统中的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的调查等。

4)功能分析

所有系统都有一个总目标,要达到这个总目标,系统应该具有各种功能。每一个功能都是通过许多处理活动来实现的。要对现行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就必须分析系统的功能。

功能分析就是在详细调查取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抽象出系统所应该具有的功能。具体实施中,采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即采用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方法,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功能结构图。首先分析体现功能的各组织机构的层次关系,分析各种功能、子功能及其活动的层次关系,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各功能之间的信息联系,然后对单个功能、单个活动进行详细分析。

5)提出新系统方案

新系统方案是在现行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对现行系统的工作情况、信息特征、处理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要深入了解。随后就可以着手构造新系统方案,即构造新系统逻辑模型。新系统方案既要解决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又要根据新的要求扩展新的功能。

新系统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组成,他们在逻辑上表示了要达到新系统目标应具备的各种功能,同时还表示了输入、输出、数据存储、信息流程、系统界限和环境等新系统的概貌。用户可以通过逻辑模型了解未来的新系统,并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构建步骤如下:

(1)确定新系统目标和范围。

(2)实现新系统目标和各项功能的设想 (子系统的划分)。

(3)确定数据的组织形式,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画出数据统计图

(4)进行经济效果评价等。

构造新系统方案时,应编制设计多个方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每个方案的利弊、技术特征、研制周期等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中优选出最满意的。

6)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报告,也称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总结,也是进行系统设计的依据。系统分析报告要请领导审批,批准后才可以进行系统的设计。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

(1)现行系统的状况及其存在问题。

(2)新系统的目标。对这个问题要尽量详细、具体、准确、定量的全面描述。

(3)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4)支持新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

2系统设计

系统分析报告批准后,就可以开始系统设计了,系统设计又称新系统物理设计,就是根据系统分析报告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进行各种具体设计,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具体解决系统应该 “怎么做”的问题。

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结构化的设计思想,就是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制图工具,确定系统有哪些模块、用什么方式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最优的系统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各种输入、输出,处理和数据存储等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可分两步进行,即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1)总体设计

系统的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根据系统分析报告确定系统目标、功能和逻辑模型,为系统设计一个基本结构,从总体上解决如何在计算机系统上实现新系统的问题。总体设计不涉及物理细节设计,而是把着眼点放在系统结构和业务流程上。总体设计包括:

(1)确定系统的输出内容、输出方式以及介质等。

(2)根据系统输出内容,确定系统数据的发生、采集、介质和输入形式。

(3)根据系统的规模、数据量、性能要求和技术条件等,确定数据组织和存储形式、存储介质。

(4)运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对新系统进行划分,即按功能划分子系统,明确子系统的子目标和子功能,按层次结构划分功能模块,画出系统结构图。

(5)根据系统的要求和资源条件,选择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6)制订新系统的引进计划,确保系统详细设计和系统实施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2)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就是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具体的物理设计,使系统总体设计阶段设计的蓝图逐步具体化,以便付诸实现。详细设计包括的内容是:

(1)代码设计:对被处理的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的分类编码,确定代码对象及编码方式,为代码化对象设置具体代码、编码代码以及规定代码管理方法等。

(2)输入、输出详细设计:进一步研究和设计输入数据以什么样的形式记录在介质上,输入数据的校验,输出信息的输出方式,内容和输出格式等。另外,还有人机对话的设计等。

(3)数据存储详细设计:数据存储的设计,就是对文件 (或数据库)的设计。对文件的设计,就是文件记录的格式、文件容量、物理空间的分配、文件的生成、维护以及管理等的设计。

(4)处理过程设计:就是对系统中各功能模块进行具体的物理设计。包括处理过程的描述,绘制处理流程图,与处理流程图相对应的输入、输出、文件的设计。

(5)编制程序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是程序员编写程序的依据,应当简明扼要,准确、规范化地表达处理过程的内容和要求。

程序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

①程序说明:程序名称,所属系统名称,子系统名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使用的计算机语言,程序的功能,处理过程,处理方法。

②输入、输出数据和文件的定义:文件名称,数据项目规定,文件介质,输入输出设备,项目名称及条件和要求,模块间的接口关系等。

③处理概要:绘制概要流程图,编号处理的概要说明等。

3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就是把系统设计阶段设计的成果 (系统的物理模型),转化成投入运行的实际系统。

系统实施包括:

1)拟订系统实施方案

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量很大,任务复杂,而且涉及面广。因此,要进行全面规划,确定实施的方法、步骤和所需的时间、费用。

2)设备安装调试

根据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设备配置方案,购置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机机房设计施工、计算机系统及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等。

3)程序编码

根据程序设计说明书,进行系统流程的设计和系统的编制。

4)程序调试和系统测试

在进行程序调试和系统测试前,应从多方面予以考虑,准备好调试和测试所需的数据。程序的调试分程序单调、模块分调、子系统调试和系统联调。调试成功的系统,在正式运行前,还要进行系统测试。所谓系统测试,就是试运行,用以检验系统运行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5)系统转换

系统转换就是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系统转换通常有直接转换、平行转换和逐步转换三种方式。

(1)直接转换:就是用新系统直接取代旧系统,中间没有过渡阶段。

(2)平行转换:就是新、旧系统同时工作一段时间,先以旧系统为工作系统,新系统进行校核;过一段时间后,再以新系统作为工作系统,而以旧系统的处理做校核;最后,用新系统取代旧系统。

(3)逐步转换:就是分阶段逐步地以新系统取代旧系统。

三种转换方式各有利弊,在实际转换的工作中往往配合使用,以便系统的顺利转换。

6)用户培训

用户培训,包括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系统操作员的培训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

4系统评价与维护

1)系统评价

一个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后,需要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测试、估计、分析和评审,包括系统目标实现的程度、各种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的比较。这就是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能评价。即评价新系统是否达到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系统目标和各种功能,评价新系统各种功能指标的情况,如系统平均故障时间,联机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处理速度,系统资源的利用率,维护的方便性、灵活性,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数据的准确性,系统的可扩充性,用户以及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满足程度等。

(2)经济效果评价。包括开发费用和运行费用的评价及投资回收期、系统经济效益 (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等。

2)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就是在新系统运行和交付使用后,保持系统能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采取的一切活动,包括系统功能的改进,以及解决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和错误。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生命周期比较长的复杂的大系统,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各种人为的和设备的因素,都会影响其使用。因此,系统的维护工作是贯彻始终的,直至被更新的系统取代。

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

(1)程序维护:修正程序使之适应新的要求。

(2)数据维护:对数据文件、数据库的修改、删除、更新等。

(3)代码维护:包括制定新的和修改旧的代码体系。

(4)硬件维护:硬件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检修。

系统维护工作是延长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寿命、尽量保持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世界上有90%的软件人员是在从事维护现存系统的工作,因此信息管理系统是在不断维护中得以生存的。

522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生命周期

根据META集团的定义,信息 (或数据)生命周期管理ILM(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是信息在储存媒介网络之内流动的过程,而这种过程需要确保企业获取需要的商业信息,并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把单位成本降到最低。ILM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成熟和自动化存储管理的需求,在保持企业对商业环境变化能做出快速反应的同时,要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这一种定义强调的是过程的概念。

信息 (或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积极推行者EMC公司将ILM定义为主动预防性的信息管理方法,帮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拥有总体,在信息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能获得信息的最大价值。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一个管理理念,强调从企业级别的视角,对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更有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信息管理模型,认为信息有一个从产生、保护、读取、更改、迁移、存档到回收、再次激活以及退出的生命周期。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需要相应的策略和技术实现手段。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在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我们只认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理解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不管是对人工的,还是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与研究,都需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研制工作。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每个系统都是在周期性运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有其特定的开始和结束。当分析人员经过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确认有必要改进或改造现行系统的时候,就标志着新系统的开始。一旦新系统投入使用一段时期后,由于系统外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系统就需要被新的系统所替代。这种系统的周期性循环叫做系统的生命周期。

一个成功的信息生命周期的管理战略,应当具备以下的标准:

(1)以业务为中心:信息技术应当和企业实务相结合,与关键业务流程相匹配、与应用程序以及商业目标保持一致。

(2)以制度为基础:许多信息的储存年限、方式以及可接触人员,受到政府法规的管制,CIO需要确保系统实施方案能够体现和达到政策的要求。

(3)集中化管理:为了能够全面地控制和管理企业全部整合的信息资产,包括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信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必须采用集中化管理。

(4)能够处理异质环境:由于信息系统需要在整个企业内运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一定要包含各种平台类型和操作系统。

(5)与数据价值相关: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在于按照数据信息对于企业而言的价值高低来安排适当的存储设备,使重要的信息得到足够的保护,同时一般信息的存储成本也得到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