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企合作培养理念

校企合作培养理念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校企合作,就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目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方式,能够实现校企在人力资源上的互利。校企合作将职业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视为现在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一、校企合作培养理念的内涵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培养是高职院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努力实现人才模式创新的培养方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既有利于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培养,掌握当代社会企业对其一线工作员工的基本要求,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体制、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等,努力开展以某个专业为重点专业的专业群建设。校企结合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工学相结合模式的推进,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利[9]。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双方通过探讨,高职院校可以明确自身所设置专业未来要面向的主要岗位,明确每个职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并按照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定向培养学生。校企合作目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之前首先与企业联系,确立合作方式,了解企业的发展及岗位需求,从而确定开办的专业和招生规模。校企合作的方式还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充分运用企业的环境,让学生有场地进行实践培训,让企业有环境进行科研,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校企合作也是高职院校增强自身教学活力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能够将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建设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办学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并为社会输送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方式,能够实现校企在人力资源上的互利。一方面,人力资源是企业运行的主体,高职院校运行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群体,企业的人力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而师资力量和高职院校向外输送毕业生的能力也同样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院校的培训生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职业技能,也能基本满足岗位的需求,免去了进入企业之后再进行培训的烦琐步骤。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一线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企业也需要借助高职院校的平台对在岗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这也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企业可以为毕业生提供适合的实习岗位与工作岗位,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定向培养生来到企业就业。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学生进入到企业的实习期,实现毕业生与岗位的完美对接,节省了企业对毕业生再培养的开支,方便毕业生直接上岗。

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企业和校园物质资源的共享,弥补高职校园实践平台的不足。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验、实训和实践,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实习和时间场所的紧张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如果想从时间方面,加强院校资源的建设,校企合作就是必经之路。校企合作要求企业和高职院校整合二者的教育资源,通过合作的途径,利用企业中先进的生产设备、合理的建设、管理、经营手段,让高职院校将自身优势专业与企业相结合,高职院校主要提供教学场地,企业主要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努力在校内建设具有实际训练作用的实习基地,形成符合当代社会要先进的、开放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的教学模式。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校外建立起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在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虚拟的方式建立虚拟实践环境,从而对校内外实践基地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养。通过环境和资源的整合,我国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实现了教育资源和现代化信息的共享,让高职院校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来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了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发展困难,也为企业能不断有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输入做出了贡献,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公共发展。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学校改变现在较为封闭的教学状态,转变教学的传统观念。高职院校设立在学校内部的实践基地,将学生的实践课程得到具体化,邀请企业中的营销专业人才参与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定期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实践基地中视察与指导,及时告知学校现在企业的需求,让学校对课程内容进行改进。或者邀请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中营销业务骨干来担任教师或者担任兼职教师,开拓学生对市场营销的视野,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进行开放式的办学,鼓励教师与学生还有企业的管理者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进行深层的校企合作着重注意企业的意见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设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对一定数量的学生定向的培养,为企业输送自身所需要的人才,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时地改进定向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将职业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视为现在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专业性的困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输送进去,这就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在专业能力上比较钻研的人,他们以营销类专业为例,他们长期从事营销类职业,在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了解现代最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方式。同时高职院校的研究成果也需要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手段,展现高职院校另一面的社会价值。

二、校企合作培养的基本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高学历学生之外,高素质的实践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也逐渐走进了企业管理者的眼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摇篮,实现校企合作是院校向上发展的必要环节。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项纲要的出台,为高职院校实现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明确了院校发展的方向。高职教育其特征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职业性与技术性密不可分。高职教育由于其与社会经济,特别是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的特点与普通教育区分开来。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按照企业的用工要求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人才,按照企业的需要对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并与企业合作,进行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同时,企业运用了高职院校的研究资源和研究平台,也要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来帮助他们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谓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校企合作要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而实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教学工作的承担着,可以说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中间力量。由于环境和自身能力原因,教师难以靠自己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也难以实现自我提升,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现如今校企合作大多采用的是由企业选派优秀的技术专家和操作能手,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样,学校要选派教师到企业中去实践,将实际工作过程和教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想结合,使教学和实践得到共同提高。

校企合作要通过建设合理的教师团队来实现,努力引进优质人才,打造一支“三高”教学团队。面对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挑战和产生的机遇,也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战略。校企合作培养理念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都进行了颠覆性的调整,从过去的“双高”人才(高职称、高学历),向“三高”人才(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转变,高职院校要适当引进一些在企业中拥有丰富工作经历和很高的实践技能的人才[10]。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管理者应该着重提高人才的实践技能,因此就要求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该对引进学校的人才进行严格把关,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的要求对引进学校的教师进行筛选。第一,严把进口关,高职院校引进的教师必须拥有两年以上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并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第二,坚持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努力优化学院教师队伍的结构和高职称教师与高技能教师的比例,尽可能达到最优化的办学需要。

校企合作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策略,建立起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组成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要发展自身优势,不仅仅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还要不断扩宽人才渠道,切实从企业将人才请进来,聘请在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为了让“请进来”的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应该建立兼职教师工作平台,让兼职教师能够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建设和课程设置之中,并承担起一定量的学生实践工作,给学生零距离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对企业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企业的兼职教师也要通过实践活动对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起到教导作用,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技术层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实践证明,兼职教师工作平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兼职教师团队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工作能力锻炼。但并不是说高职院校可以不经筛选地任意聘用兼职教师,院校领导者有控制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的责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所聘用的兼职教师能够真正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因此学校要充分并合理地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渠道,与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通过建立兼职教师工作平台,一方面,我们的专职教师可以安心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另一方面,兼职教师也能够在学校中发挥骨干作用,不仅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也能为院校的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校企合作还应该对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做出一定的规范。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大多数都是从校园中走出,再走到校园中去,他们普遍善于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技能。为了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轻实践的问题,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格局。要让未在一线工作过的教师深入到一线进行锻炼,丰富他们的工作经历,提高其动手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他们在实践方面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并且学校也可以尝试鼓励教师扎根到生产中去,在企业进行实践的同时,利用自身丰富的理论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采用了这一理念,指定了《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对专职教师进行了相关的规定。该规定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有在对口企业工作的精力,每五年之中,实际操作实践不得低于两年,时间可以累积计算。这一案例是学校与企业校企合作优秀的案例,值得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中进行学习吸收。

校企合作还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活力。要实现校企合作就要做到保证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各司其责,充分提高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格局。例如可以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将教师分为常设岗位和非常设岗位两种。所谓常设岗位就是由学校的专职教师担任,而非常设岗位则是由兼职教师担任,通过非常设岗位的建立吸引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激发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积极性[11]。首先应该激励专职教师主动深入企业中,为企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也应当建立专职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教师月工作量的不同进行评奖评优,评定职称,提升职位等等。对兼职教师也应该建立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制度,按照兼职教师的月工作量进行衡量,其中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各占一半,高职院校应将兼职教师的工资直接支付到兼职教师本人手中。高职院校还可以对专职教师实行双岗位管理模式,要求专职教师年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三在学校通过教学完成,而剩余四分之一在企业工作完成,在企业中的工作包括带领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训、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与企业合租开发项目、顶岗工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