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周期理论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周期理论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周期理论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危机自身的强制作用,资本主义经济机制有可能重新恢复并取得暂时平衡,使生产重又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就是这样从一次危机到另一次危机,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一是马克思论述经济危机的方法论。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的工业生产应形成一个统一过程,它们的经济危机应具有同期性。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周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马克思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常被经济危机所打断,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周期理论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经济危机周期爆发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的对立的性质包含着生产经常力图要越过一种生产界限,因而就发生危机、生产过剩等。通过危机自身的强制作用,资本主义经济机制有可能重新恢复并取得暂时平衡,使生产重又发展。但是,危机不能消除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危机过去后,经过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矛盾又会激化,于是再爆发一次危机。资本主义生产就是这样从一次危机到另一次危机,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恩格斯指出:“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

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由若干阶段组成

尽管马克思曾对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化作过很多论述,但他并没有明确地说过再生产周期一定要经过几个阶段。把经济周期分成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是后人归纳并提出的。他们认为,危机是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它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危机阶段商品销路突然缩小,生产猛烈下降,工商企业竞相抛售商品,竞争空前激烈,在竞争中,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批失业,在业工人的工资被压到最低点。危机持续一段时期以后,接着就是萧条阶段。萧条阶段生产下降已经停止,失业工人不再增加,商品价格也停止下跌。但是,社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大批失业工人没有就业销售困难,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呈现一片萧条景象。经过一段时期的萧条以后,市场情况开始好转,有些资本家开始固定资本更新,以期进一步推动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步伐。在复苏阶段,投资继续扩大,就业人数开始增加,物价回升。工商企业的活跃,推动了信用事业的发展,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水平。当整个社会生产超出危机前的最高点时,经济周期从复苏进入高涨时期。在高涨阶段,生产不断扩大,市场兴旺,信用关系也随之扩展,生产水平向前突飞猛进。但在一个时期迅跑以后,又会重新陷入危机的泥坑。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就是循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这些阶段逐步前进的。

三、固定资本更新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根据上述情况,在萧条阶段,物价低落,商业萎缩,资本家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取有利的地位,就开始更新固定资本,即采用新技术,用较新式的机器设备更换原有的机器设备。固定资本更新,引起了对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大规模需求,推动了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发展。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对消费资料的需要,反过来又促进了扩大消费资料的生产和增加就业。可见,固定资本更新,使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摆脱危机,为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提供了条件。同时,固定资本更新继续扩大,又为新的经济危机创造了物质条件。因为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巨大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社会生产的巨大增长又会重新超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会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四、生产下降不一定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

实际上这里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论述经济危机的方法论。如果按照生产下降就是经济危机,那么英国在1825—1868年的40余年里就发生了11次生产下降,按照生产下降就是危机的方法论,应该是发生了11次经济危机。这样一来,大约每隔4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工业周期也就相应地成为4年多时间。但是,马克思在研究1825—1868年期间的经济危机后,却认为只爆发了5次经济危机,认为工业周期大致为10年。马克思说:“现代工业具有10年一次的周期,每次周期又有各个周期性的阶段,而且这些阶段在积累进程中被越来越频繁地相继发生的不规则的波动所打断。”恩格斯在19世纪50年代以前,曾经认为工业周期是5年,后来他改变了这一看法。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说:“在本书中我把工业大危机的高潮算成了5年,这个关于周期的长短的结论,显然是从1825—1842年间的事变进程中得出来的。但是1842—1868年的工业历史表明,这种周期实际上是10年,中间的危机只具有次要的性质。”就是在19世纪50年代以前,尽管恩格斯把周期计算为5年,也没有把所有的生产下降都视为经济危机。二是区分周期性危机和中间性危机(或称局部危机)。上述恩格斯的论述,实际已提出要区分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中间性危机。这两种危机,从性质上讲,虽然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而引起的,但两者在量上和范围上却有很大不同。衡量是否属于周期性经济危机,应主要考虑:第一,危机的强烈性。周期性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生产下降幅度大,持续时间较长,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现象严重等。第二,危机的普遍性。它涉及多数部门,特别是主要部门,并席卷全国各地。第三,危机的周期性。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时间是比较固定的,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则是周期性危机的物质基础。第四,危机的同期性。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的工业生产应形成一个统一过程,它们的经济危机应具有同期性。而中间性危机与周期性危机不同,其特点正好相反。第一,中间性危机深度浅,时间短,它只是整个工业周期复苏或高涨过程中的间歇。第二,中间性危机只是一种“局部危机”,它只涉及部分工业部门或者部分工业地区,不具有普遍性。第三,中间性危机同固定资本更新这一周期的物质基础并无必然联系,而往往由某些偶然因素触发。第四,生产下降同其他国家的生产下降不具有同期性。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周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0多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的实际证明,它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恰恰相反,它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