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管理工作的任务
按泰勒、法约尔的论断,计划管理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作为管理的一种职能,既可以用高度集中、严格控制的方式,也可以依靠市场调节的方式。在一个组织系统内部,其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必须在统一的计划指导下进行。
计划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受社会环境和组织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计划管理是一门在逻辑结构上十分严谨的科学,且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计划在《辞海》中的含义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的未来行动方案。
严格地说,计划是一种结果。它产生于计划工作所包含的一系列活动完成之后。一个完整的计划,它告诉管理者和执行人未来的目标是什么,由谁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来达到目标以及在什么时空范围内从事这些活动。
计划工作则是管理者预测未来、确定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等多个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指制订计划。即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确定相应期间的组织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使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所设计的活动方案与具体安排。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
计划的本质是人们的目的意志。而目的意志是人们通过其实践获得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精神。计划工作的实质也就表现为组织的目的意志的形成过程。该过程有两个基本问题有待人们去研究和认识:一是如何对客观现实作出正确的反映;二是如何形成组织统一的目的意志。由此也就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①如何把握人的认识规律,避免导致主客观的背离和努力实现对客观的创造,这是计划工作最根本的任务。
②怎样处理好组织成员个人的目的意志与组织的目的意志的关系。
我们知道,组织的目的意志是集合其成员个人的目的意志,反映了个人的目的意志。否则,组织就难以综合成员的力量去为实现组织的目的意志而奋斗,组织的这种意愿也就必然落空。然而,组织成员众多,每个人的意志又千差万别,如何才能归纳、综合,从而抽象出科学的、正确的组织的目的意志就成了计划工作又一根本性的任务。
三、计划工作的目的
计划工作的目的如下:
①把组织经营的各项活动,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
②把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衔接起来;
③把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把社会需要、宏观计划同组织的计划统一起来;
⑤使组织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计划管理的特征
计划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编制全面、全过程、全员的计划,实行系统管理。它要求人们用全局的而非局部的,联系地而非孤立的,动态的而非静止的观点去研究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推行和实现全面计划管理,是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方法。由此,可归纳出计划管理的八大特征如下:
1.计划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总系统
计划涵盖经营要素各子系统,职能各部门,生产、管理各层次、各环节、各阶段。它要求各子系统的活动必须服从总系统的计划目标与要求。要求局部计划能确保总体计划的实现,短期计划能保证长期计划的实现。
2.计划管理的范围是组织经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就一般企业而言,它既包括生产活动过程,又包括流通活动过程。即从原材料、动力、生产设备、劳动力等生产条件的准备到生产过程的组织,产品的销售到售后服务,无不要纳入计划的轨道。
3.计划管理的参与者具有全员性
动员全体职员都来参与。人人关心计划,人人按计划的要求生产、工作。编制计划时要发动群众讨论,群策群力。要将计划变为现实,就必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让计划成为指导个人行动的纲领。
4.以实现组织的利润(利益、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计划的目标是增加收益(盈利)。产量的大小由市场需求而定,并非越大越好,而是以实现利润目标最大化为原则。
5.以社会需求为基础
计划编制的基础主要是社会需求的状况,订单的状况。对于组织内部条件则可以重新塑造,如筹集资金,增加设备。
6.以经营决策为指导
组织计划是经营决策的具体化、详细化。而计划总是针对新问题、新变化、新机会而作出的决定,故成功的计划有赖于创新。
7.以价值指标为主线
经营计划指标侧重于价值指标,是现代计划管理的新特色。从利润目标、销售指标、资金需要量指标、劳动工资指标到最终成本费用指标,都以价值量为主线,以突出组织最终的营运效益。
8.以综合平衡为手段
此处特别强调三点:市场需求与组织现有条件及可塑造条件的平衡;组织经营、生产能力与市场资源可供量的平衡;组织经营目标与市场环境的平衡。
前三者集中体现全面计划管理的特征,后五者集中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计划的现代特征。
五、计划工作的任务
计划工作的任务概括地讲是按照社会和市场的需要,通过编制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计划的控制,把组织内部的各项经营要素,各类经济活动科学地组织起来,使之得到合理的运用,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组织的效益。具体而言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制订计划目标
即在预测的基础上,将组织的经营理念、方针、政策具体化为经营计划目标。通过计划将目标具体化,用以动员一切生产经营要素,组织和协调各种要素关系,特别是协调员工的行动。
2.配置资源,编制计划
即按既定目标,采用科学的计划方法来合理分配、统筹安排组织资源,使其得到充分利用。以企业为例,就是依据确定的目标编制可行的计划方案,主要是对内部资源进行各方面的平衡。如:基本建设与生产的平衡;产量与质量的平衡;质量与成本的平衡;效率与工资总额的平衡;资金投入与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的平衡;职工素质与效率提高的平衡。
3.协调经营活动的各种关系
通过运用计划的综合平衡,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例如,企业同外部协作单位的关系(供销关系);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比例关系。通过计划控制和调节,消除不协调因素,保障组织系统正常运营。
4.促使满足社会需要与组织效益的有机结合
任何组织、企业的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在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保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产出。
六、计划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协作的程度空前提高,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活动不但要受到内部要素的影响,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组织要不断地适应这种复杂的、变化的环境,没有科学的计划来协调和平衡各方面的活动和关系,是不可想象的。
计划管理的积极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它是管理者指挥的一项基本依据
管理者分派工作的直接依据是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并以此来确定下级的权力和责任。运用计划把分散的个别活动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统一的要求和步骤去行动,从而形成联合的力量。因而计划又具有统一指挥、统一步调的作用。
2.可以避免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的盲目性、主观性
计划管理有助于人们避害就利,降低经营风险。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计划作为一种预期变化并设法消除变化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有效手段,有着科学组织生产要素,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
3.有利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
计划使各资源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相互衔接,均衡布置,使各管理工作协调配合,从而减少经营活动中的浪费和损失。
4.计划是管理者实施控制的标准
计划指标作为计划管理的根本性文件,它既是执行任务的依据,又是进行管理控制的标准。可以说,控制的标准基本上源于计划。
5.计划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科学而又严密的计划,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各经营要素的功能,而且可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以实现对整个组织营运的有效管理。
七、制订计划的基本要求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实用性,计划工作应符合下述六项要求:
1.计划应具有预见性
计划是未来行动的方案。未来不肯定的因素较多这一客观事实要求,制订计划时须尽可能地预计到未来组织内外的情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对未来情况的变化要有多种准备,以减少行动的盲目性;要多视角、多方位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向。
2.计划应具有可行性
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此乃计划之要。这要求在计划制订中充分运用预测、决策等方法,使计划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以求切实可行。否则,不可行、不切实际的计划等于无计划。届时,只会打乱自己的方寸。
3.计划须有强制性(严肃性)和弹性
计划属于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的范畴,计划一经制订、批准,就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强制性即要求严格执行,不允许轻易变更或废除计划,若真正需要调整则应按相关制度进行。弹性要求计划有适应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强制性、弹性二者要有机结合。
4.计划应具备完整性、系统性
组织内各种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均需要相应的计划去指导,故组织计划应该完整、齐备。然而,各部分计划的编制所依据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又各不相同。所以,各计划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和不协调。这就要求在编制计划时,按照系统的观念,使各计划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发挥统一计划的优越性。
5.计划应具备连续性
现代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前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分析,是编制当前或后期计划的依据。因此,近期计划的编制要考虑为后期计划提供条件。短期计划的编制要成为实现长远计划目标的组成部分。任何割断过去、现在、未来的联系,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高速度,或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不顾长远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6.计划应具备有效性、科学性
未来行动的方案,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案,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保证计划的严肃性、灵活性,计划本身必须科学。科学性是计划的灵魂。此处的科学性是指计划指标的制定要有科学的依据;计划资料的来源要科学;计划资料的整理要科学;计划的编制要考虑多方案,并对其进行优选;要充分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如决策论、控制论、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网络计划、线性规划、图论等计划编制方法;计划指标层层落实要科学;组织内部的信息反馈要科学。
计划的科学性可以增强计划的有效性,通常可以提高20%~30%,甚至成倍提高。所以,科学的计划本身就是一种少消耗资源的资源,计划的节约或浪费是最大的节约或浪费。例如,投资规模过大、过多,一时难以形成生产力以及执行控制中的“一刀切”,砍得半死不活,都属于计划出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