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规划

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规划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建设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大力发展林业。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公益事业,其成败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西部地区的林业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既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又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采用这种做法不能使西部地区的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真正取得实效。

三、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规划

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建设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大力发展林业。西部的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的进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而且做得好坏还将影响子孙后代。因此,全面进行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1.西部地区林业建设已经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

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公益事业,其成败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西部林业正在成为国家林业建设的又一个战略重点。同时,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整个林业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国家已经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主要针对西部提出了实现“山川秀美”的开发建设目标。加强西部地区的林业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既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又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这些都为西部林业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2.建立各种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

为了切实有效地迅速改变西部地区的恶劣自然条件,国家在把西部林业建设纳入十年林业建设规划重点工作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总结推出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这些模式,将西部地区划分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西北风沙区等三个大区,之下再细分为十六个亚区,根据不同亚区的主要特征有的放矢地进一步规划。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应考虑的内容包括治理对象的气候、地形地貌、立地类型特征和影响植被建设的主要因子,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的总体思路,治理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和措施,治理模式的优点,治理模式适宜推广的区域,等等。在规划时应该将生态公益林业列入社会公益事业,纳入政府职能范畴,实行由政府统一规划,并以宏观调控为主的事业化管理体制。对商品林业,要将其全面推向市场,作为企业行为,实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进行调节的运行机制;由经营者主要通过市场筹措资金,实行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扶持。

3.根据地区特点规划调整林业结构

西部地区由于所处的区位特点,与中东部对比,以及本地区内部各地对比,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具体来说,它们之间的自然条件差异大,立体结构很明显,存在着多林种、多树种的差异,而且一般都具有农、林、牧全面发展而其结构比例和组合情况又各不相同等特点。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对各个地区进行细致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在实际进行中做好以下各种具体安排:一是合理确定各地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这样做可以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得到兼顾,在实施上也可以做到“以短养长”(一般说经济林的生长期较短,生态林的生长期较长),从而做到一方面能够保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切实实现。二是合理确定林种比例,防止单一林种配置。过去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单一林种会导致土质退化、病虫害严重、生态防护功能下降等问题。三是因地制宜进行树种配置。要引进速生优质树种,缩短林木生长周期,争取更快地取得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建立西部林业新的投资机制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林业的重视和国家政策各方面向西部的倾斜,西部地区林业投资明显增加。突出的是自1998年发生特大洪灾以后,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林业生态工程的付诸实施,国家已经大幅度增加了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投入。结合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投资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使商品林建设享受长周期、低利息、匹配资金的信贷政策。同时,改革现有资金投入和管理方式,对造林,不管谁造林、造什么林,国家都给予一定补助,以激活和吸引社会投入。逐步建立起生态公益林以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给予适当扶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政策体系,使森林生态效益开始从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以弥补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投资的严重不足。西部生态林业投资机制的建立,对加速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5.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建设原则

西部地区林业建设的实质是进行林业生态经济建设,它的实施要始终围绕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因此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兼顾。根据西部地区所处的区位重要性和目前森林的现状,它的具体实施必须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是在造林类型上要重视生态林,要把大规模地营造生态公益林放在重要地位。二是在造林方式上,针对西部地区干旱和立地条件差的具体特点,主要依靠植被自我恢复能力。因此,要以封山封沙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种草为主,人工造林以混交林为主。三是在树种选择和配置上,要以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四是在林草植被总体安排上,要切实根据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适宜性,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做法,保证获得林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实在效益,而不能追求各种形式上的“高层次”和“轰轰烈烈”,而使西部的林业生态经济建设流于形式。

6.切实讲求生态经济实效

通过规划指导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目的是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这一指导思想应该明确地贯穿在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经营目标和措施安排等各个方面。例如,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目标,应该规定既要求取得最大可能的生态效益,也要求取得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两者不能对立,也不能偏废,而要两者兼顾和互相协调。具体来说,在重视和重点规划西部生态林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和轻视经济林的规划建设。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和地块,都要积极地、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各种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商品林。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对生态林的保护,同时也直接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在实现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目标所采取的基本措施上,也要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配套。过去西部以及其他各个地区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际经验都已经证明,单纯使用工程措施而排斥生物措施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最终不能建立起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因此采用这种做法不能使西部地区的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真正取得实效。而单纯采用生物措施而排斥工程措施,则不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只能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推到久远的将来。显然,采用这种做法同样也不能使西部地区的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真正取得实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种措施有机和适度地结合起来,使它们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互相促进,这样就将使它们在推动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