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国际价格大多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价格的影响最为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如出口补贴政策、支持价格政策、进出口管制政策、外汇政策、税收政策、战略物资收购及抛售政策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力量干扰的前提下,在独立经营的出口商和进口商之间,经交易磋商以后达成的成交价格。

第四节 国际市场价格

一、决定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因素

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指进入世界市场的各种商品的买卖价格。由于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世界市场上,以不同的交易方式成交,往往有不同的买卖价格,究竟以哪种价格作为该商品的国际价格呢?就大多数商品来说,在国际市场上都有代表性的价格,它是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形成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市场的商品成交价格。例如,某些具有世界市场集散中心的商品在集散地的市场价格;商品主要输入国(或地区)的当地市场国际贸易成交价格;某些商品主要出口国(或地区)的出口价格;某些重要商品的拍卖价格和投标价格等。这种价格通常是以自由外汇表示的,是在不受限制的竞争市场上的商业性的大宗进出口贸易的成交价格。

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决定商品国际价格的基础,但是由于在国际市场上受供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商品的国际价格并不总是与国际价值量相一致,它随着供求等因素的变化围绕国际价值量而上下波动,通过国际价格对国际价值量的偏离,以平均数的规律实现着国际价值量。

影响商品国际价格的因素主要有:

(一)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的变动是影响世界价格的重要因素。马克思指出,在发达国家内部,在自由竞争的模式中,价值并不是价格波动的中心,价值的转化形式,即生产价格才是价格波动的中心。特别是对加工工业产品的价格来说,生产费用更具有决定性作用。如在20世纪中晚期,美国加工工业产品价格中,生产费用占85%~95%,日本为90%左右。但在原料等初级产品价格中,生产费用所占比重较小,如石油开采费只占石油价格的20%,美国出口煤的价格中开采费亦只占30%。这是因为,在世界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关系不仅是发达国家体系内的交换关系,而且包括不同经济制度、不同价值体系国家之间或不同贸易制度国家之间的交换关系。这样,生产价格这一范畴在世界市场上便不能简单套用,这就是说,在世界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中心是国际价值,亦即由世界市场上的国际贸易商品在生产时所必需的世界劳动量决定的国际价值。

(二)供求因素

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围绕国际价值上下波动的,但是决定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通常情况下,假定世界市场需求情况不变,增加商品的出口量,国际价格就下降;反之,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世界市场需求增加,则商品的国际价格上升。供求对国际价格的影响,取决于世界市场的竞争程度,这种竞争包括三方面,即卖主之间的竞销;买主之间的竞购;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竞争越激烈,供求对国际价格的影响越显著。在2001年上半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急剧上涨,一方面刺激石油增产,使开采成本很高的一些远海和深海油田投产亦能获利;另一方面推动了各国研究节能技术,寻找替代能源,终于又导致了石油价格下跌。市场竞争通过供求变化对世界价格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改变包装、装潢,扩大广告宣传等都会影响商品供求,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三)垄断因素

发达国家内部垄断组织往往通过对世界市场的垄断和控制,左右世界市场的价格。它们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获取最大利润。直接的方法主要有:垄断原料市场,开采原料并按垄断价格出售原料;瓜分销售市场,规定国内市场的商品销售额,规定出口份额,减产;直接控制、调整价格,规定某种限价,低于这一价格便不出售商品,而跨国公司内部则采用划拨价格,公司内部相互约定出口、采购商品和劳务时所规定的价格。间接方法有:限制商品生产额和出口额,限制开采矿产和阻碍新工厂的建立;在市场上收买“过多”商品并出口“剩余”产品。

(四)通货膨胀因素

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各国的国内通货膨胀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传递给其他国家,进而导致世界市场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一国如发生通货膨胀,国内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会提高该国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从而削弱这些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减少出口,增加进口,进而影响世界市场的商品供求和国际价格。如果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其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就会直接造成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

(五)汇率因素

世界货币市场上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价格。由于国际价格大多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价格的影响最为明显。例如,1970年至1972年,美元对其他发达国家的汇率下降了约11%,世界市场价格总水平上升了14%。1981年,美元对英镑汇率上升13%,导致机器设备和其他一些商品的国际价格下跌,使发达国家的出口价格指数从1980年的160下降到1981年的155,进口价格指数从1980年的178下降到1981年的17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到2009年10月,美元汇率已连续14个月走低,美元的走低使以美元计算的名义石油价格持续走高,纽约原油期货2个月的合约价格,一度突破每桶147美元,同时有色金属的价格也大幅上涨。

(六)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如出口补贴政策、支持价格政策、进出口管制政策、外汇政策、税收政策、战略物资收购及抛售政策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二、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分类

按照其形成原因和变化特征,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力量干扰的前提下,在独立经营的出口商和进口商之间,经交易磋商以后达成的成交价格。它完全受世界市场供求规律的支配。在交易磋商时,通常以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商品集散市场的交易价格为依据,下面列举几种初级产品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及价格类别:

小麦:美国谷物交易所价格;

大米曼谷FOB;

砂糖:加勒比口岸FOB;

茶叶:伦敦拍卖市场价格;

钢、铜、锌、锡:伦敦金属交易所价格。

(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此时,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价格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它包括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组织价格和特殊优惠价格。

(1)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避免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为扶植其幼小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购买商品或劳务时规定的价格。

(2)垄断价格,当垄断组织面临一定数量的竞争对手,一定的商品价格需求弹性、替代弹性及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时,采取垄断价格同组织之外进行交易。

(3)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了许多区域性的经济贸易集团,其内部形成的价格,如西欧经济集团的共同农业政策中的共同价格。

另外,还有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即以规定的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来稳定商品价格,这在调节初级产品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如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末期先后产生的锡协定、咖啡协定、糖协定、可可协定等。当有关商品价格降到最低价格以下时,就由缓冲基金购进或减少出口,超过最高价格时,则扩大出口数量或抛售缓冲存量。

本章小结

本章对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进行了专门研究。指出:决定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商品的价值和供求状况;分析总结了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4个方面的作用;阐明了各国政府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中必须考虑到价值规律的影响;还分析了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指出价值规律正是通过不等价交换体现出来;最后分析总结了影响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其他相关因素。

思考与练习

1.商品的国际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2.影响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有哪些作用?

4.在计算不等价交换时,应包含哪些内容?

5.影响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注释】

[1]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9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