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时间:2022-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由法律规定的,非依法律不得限制和剥夺。各国均以成年作为自然人享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则上不能独立从事任何法律行为,其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自然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能力只是处于一时的中止或受限制的状态。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它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由法律规定的,非依法律不得限制和剥夺。两者紧密相关,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第一,民事权利能力人人平等享有,以生存为条件,一经出生即当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则并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够具备,法律只对有一定判断力的人赋予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则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前提,以一定的年龄、智力状况、精神状态为存在标准。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确定标准

自然人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状况。意思能力是行为人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预见其后果的能力。意思能力属于事实问题,对于其有无以及状况如何,法律技术采取的是“年龄+有条件的个案审查”模式。

对于心理发育无障碍的人,硬性规定意思能力成熟、部分成熟和尚未具备的年龄标准,分别赋予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

对于心理发育障碍者,则为个案审查。在一般情况下,由利害关系人自行审查。只有当利害关系人申请,或者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认为必要时,方予以审查。

三、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我国民法通则根据自然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年龄、智力状况、精神状态的不同,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能够独立实施任何法律行为的资格。

各国均以成年作为自然人享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各国关于成年年龄的规定不一。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第1款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考虑到我国以十六周岁为就业、参军的最低年龄,因此,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国《民法通则》第12条、第13条分别规定了两种限制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才可以实施。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包括事前的许可或事后的追认。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我国《民法通则》第12条、第13条分别规定了两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则上不能独立从事任何法律行为,其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但是,对于无行为能力人独立从事的纯获法律上利益的行为,仍属有效。例如接受不附条件或义务的赠与、接受奖励及报酬等。

四、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我国立法对精神病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采取宣告制度。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9条规定,宣告的要件为:被宣告人须为精神病人;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须经人民法院宣告。

自然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能力只是处于一时的中止或受限制的状态。所以,当他们的智力障碍被排除,具有辨认事物的能力时,可以根据其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