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滞洪小“水库”

滞洪小“水库”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滞洪小“水库”日本没有大河,水灾问题似乎并不严重。1958年9月26日,一股强大的台风在日本东海岸伊豆半岛登陆,24小时内倾泻下700毫米的大雨。在横滨郊外,暴雨和洪水引起大小滑坡、崩塌共1029处,使斜坡上的新市区遭受严重破坏。台风给日本带来的洪水灾害并不只这一次。死亡和下落不明者167人,受灾人数约40万人,无数房屋被洪水毁坏。东京正在研究一种方案,修建几个巨大的“地下水库”,连接成为地下河,直接排入东京湾。
滞洪小“水库”_生命诚可贵

滞洪小“水库”

日本没有大河,水灾问题似乎并不严重。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的境内缺乏宽阔的河川,而又面向海洋,气候湿润多雨,一些小河疏导不良,才发生了特殊的洪水灾害。有人甚至说,这儿并非没有水灾,而是被强烈的火山、地震掩蔽住,转移了人们的视线焦点,才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个不露形色的破坏者。

在这儿,水灾集中发生在人口稠密狭窄的滨海平原上,洪水从出山到入海结束,过程特别短,也是它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原因。可是在这里汹涌出山的洪水,由于河床纵比降大,水势特别猛烈。因为靠近山根,还常常和泥石流、滑坡、山崩伴生,和别处的单一洪水泛滥不同,有其特殊性,值得我们研究。

日本是台风行经的地区,台风雨是造成日本水灾的最主要的原因。1958年9月26日,一股强大的台风在日本东海岸伊豆半岛登陆,24小时内倾泻下700毫米的大雨。人们还没有转过神来就发生了洪水,半岛上的一条小小的狩野川无法宣泄,造成了一场极其悲惨的水灾。由于它给狩野川流域带来了巨大灾害,所以后来人们把它称为“狩野川台风”。

狩野川台风来势迅猛,并没有就此罢休,它飞速掠过伊豆半岛,转向北东方向,又在神奈川县江之岛附近登陆,经过东京、横滨北面的筑波山,向三陆近海移动,给日本列岛来了一个“擦边球”。

噢,这个“擦边球”实在受不了。它在伊豆半岛捣了一场乱子,又在东京、横滨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暴雨,两个地方的日降雨量分别达到393毫米和287毫米。市内风狂雨骤,中断了一切交通。在横滨郊外,暴雨和洪水引起大小滑坡、崩塌共1029处,使斜坡上的新市区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刚建筑好的住宅在坡面洪水和滑坡的袭击下,一下子就被摧毁了。居民呼天喊地四处奔逃,情况十分悲惨。这一次台风,使日本吃尽了苦头。

台风给日本带来的洪水灾害并不只这一次。日本人尝够了台风洪水的滋味,开始寻求应付它的对策。

不让台风登陆是不可能,阻止台风下雨也是妄想。唯一的办法是尽可能滞洪和泄洪,不让洪水一下子涌入河流泛滥成灾,想方设法迫使它慢慢流进狭窄的河道,分期分批疏导洪水。简单一句话,使用人工方法迅速分解凶猛的洪水。

日本面积狭小,沿海平原十分狭窄,要想在河道洪水形成以前就分解掉它谈何容易。这里没有开阔的地势修筑大型水库,更别指望寻找一处洼地来分洪。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不让雨水马上流入河流”,他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日本人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些妙不可言的绝点子。

1976年17号台风在九州登陆,横扫日本列岛44个都道府县,在许多地方造成水灾。死亡和下落不明者167人,受灾人数约40万人,无数房屋被洪水毁坏。

在高知市,日降雨量为525毫米。10分钟的最大降雨量竟高达27毫米,真是一场罕见的大雨。全城立刻化为一片泽国,所有的房屋浸泡在洪水里。事后人们发现,被淹的房屋中,地板以下和以上浸水的比例约为2∶1。从这次台风侵袭,房屋地板下和地板上浸水的总比例是4.2∶1。聪明的日本人开始想,只要房屋地板以上不进水就算不了什么。如果加高地板,不仅可以防洪,还可以利用地板下面的空间暂时滞洪,减轻河道的负担。一幢房子的地板下容积有限,如果整座城市都这样滞洪,其容量就十分可观了。

于是,一个奇妙的“地板下滞洪”的方案就这样出笼了,大力宣传普及高地板式建筑物。

通过多次城市水灾,他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运动场、住宅间楼间空地、地下停车场等作为临时雨水贮留设施。通过一定的法规,鼓励各家各户贮存雨水。同时研制出一些透水性铺路材料和雨水渗井。在下水道内也安置一些贮留设施和迂回管道线,让洪水在地下绕来绕去来回回流,使其向河流排水产生“时间差”,千方百计延缓雨水进入河床的时间。

其中,有的应急的临时贮水处雨后需要动用抽水泵排除积水,既麻烦也不经济。善于在脑瓜子里打算盘的日本人又想出了一些点子,干脆修建一些巨大的地下洪水调节池,把水库修在地皮下面,再用一些隧道使其互相连接,最后排入大海或河流。

为了应付穿越而过的平野川泛滥,大阪在街道下面20米深处,修建了内径10米、长1890米,贮水量14万立方米的洪水调节池。名古屋的若宫大街下面10米处,也建成了长316米、宽约50米,可以贮水10万立方米的同样的地下蓄洪设施。东京正在研究一种方案,修建几个巨大的“地下水库”,连接成为地下河,直接排入东京湾

地狭多雨的日本有特殊的洪水,也有特殊的防洪方法。这种善于因地制宜的思路和措施,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