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类型

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类型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类。社会知觉又包括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想象与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它们都是人的高级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的重要心理成分。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伴随心理过程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从心理活动类型来说,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思维等过程。传统心理学将注意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现代认知心理学则将注意纳入了认知领域。认知有时又被称为认识,可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属于感性认识,思维、想象等则属于理性认识。

1.感觉与知觉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人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去看、去听、去嗅、去触摸,由此建立起关于客观事物的最初的直接的印象。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尝到的滋味、触摸到的物体等,这些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之为感觉。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根据感觉刺激是来自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把各种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属于外部感觉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属于内部感觉的有: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觉性,并不是任何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过弱的刺激我们感受不到,如声音太小我们是听不见的,而过强的刺激我们也可能感受不到,如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我们也听不到。而每个人的感受性又是有差异的。

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一般要经历分析、比较、决策三个阶段。因此,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感性认识。知觉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等;根据知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类。社会知觉又包括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知觉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依赖于客观事物,而且也受知觉者的知识经验、思维定势、需要和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2.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等在人脑中的反映。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仅感知某事物,还要记住某事物。有时需要我们把它再认出来,有时需要我们把它们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记忆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更为高级的认识过程。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保持是巩固己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它的对立面是遗忘,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再认和回忆就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再认和回忆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再认是在认知过程中进行的,而回忆则是在感知之外,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进行的。这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四种类型。根据记忆中对输入信息的编码方式不同、贮存信息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是否受时空限制,可把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根据记忆有无目的性,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参与,可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根据认识材料的特点和认识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3.思维与想象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中,不能仅依靠感知觉和记忆,还必须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不仅要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认识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特征;不仅要能直接地去反映,还要间接地、概括地去反映。这就需要人利用已有的感知和记忆的信息和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这就是人所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作为认识的一种形式,具有两个主要的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思维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的材料,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活动的方法,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我们不仅直接感知事物,记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间接、概括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还可以把过去在脑中反映的事物的表象进行重新加工改造形成一种新形象。这种新的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想象。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是想象表象,想象表象具有形象性、新颖性的特点。想象与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它们都是人的高级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的重要心理成分。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和意图,可把想象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想象形象的特点是新颖、独创、奇特;幻想是用于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即是指向个人所希望的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幻想可分为积极有益和消极无益两类,它和人的理想世界观是紧密联系的。要发展积极有益的幻想,消除消极无益的幻想,必须培养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注意

人在感知事物、记忆和思考问题时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必须集中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伴随心理过程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我们从事各种活动、获得新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基础。注意具有三个功能:一是选择功能,即选择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意义和符合需要的刺激,避开无关的刺激。二是保持功能,即把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直至达到目的。三是调节和监督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注重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即不由自主地注意某事物。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刺激物的特点,即刺激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以及刺激物的新异性。另一方面是人的内部状态,即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等。有意注意则是预先有一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虽有区别,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它仍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者还可以互相转化,在任何一种工作和学习中,都需要这两种注意的参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