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点及采制流程

特点及采制流程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单说,录音新闻就是带采访音响和解说语言的消息,它是广播音响报道中最常见的新闻体裁之一。七月一号香港回归以后,参加香港交接仪式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带回来了香港的热土。今天上午,单士元等文物专家在首都各界人士的热烈掌声中登上社稷坛。一篇录音新闻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响的采录。这一步骤非常重要,未经审阅的稿件一律不能播出。将事先剪裁好的采访录音和录好的串词进行合成。

第一节 录音新闻的定义、特点及采制流程

何为录音新闻?简单说,录音新闻就是带采访音响和解说语言的消息,它是广播音响报道中最常见的新闻体裁之一。

一、录音新闻的特点

第一,录音新闻是消息,它具有消息的一般特征——有导语,有新闻主体,有新闻背景,有新闻六要素,有的也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或者是纵向结构和点面结构,而且具备新闻的四个特点:快、真、短、新。

第二,录音新闻因为是用“音响”说话,因此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感、可信度和现场感。

第三,因为新闻中使用了“音响”,因此也增加了新闻的可听性。

第四,因为使用了采访录音(音响),因而使广播消息的“信息量”较之一般的文字消息有所增加。例如被采访人说话的语气(这是文字所无法表现的),还有被采访人所在环境的音响(背景音响)等,这些不仅使新闻真实、可信,有现场感,可听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含量。

二、录音新闻的一般要求

第一,要尽量选择有音响特点的新闻事件。这是由广播音响报道的特性所决定的。

第二,一事一报。这与一般新闻消息的要求完全相同。

第三,使用的音响要典型。所谓典型,就是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这一个”。

第四,长度有限。所谓长度有限,就是不能太长。如果是日常播出,则这个长度比较灵活,如果按照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规定,广播新闻一般分为长消息和短消息,长消息在4分钟以内,短消息在1分半以内。

三、录音新闻的采制流程

录音新闻的采制流程,请见示意图1-1:

img10

图1-1

1.选题

选题是写好录音新闻的重要前提。当获悉一条新闻线索时,首先要做出如下两个判断:

第一,该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如何。

第二,它是否适合做成录音新闻,是否只适合写个一般的文字消息,或者是其他文体。

这是一名广播记者在采访前首先会遇到和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于怎样判断新闻价值,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第八届(1997年度)中国新闻奖[1]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中,有这样一篇广播新闻《香港热土祭洒社稷坛》(作者文立军,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虽说这不是一篇录音新闻,只是篇文字消息,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记者对新闻价值判断的重要。

今天上午,在中山公园社稷坛这个祭祀国家土地山河的地方,九十岁高龄的文物专家单士元和侯仁之、张开济、罗哲文等,把一罐从香港带回来的热土轻轻地洒在了五色土祭坛上。单老边洒边对身边的小学生们说:“香港之土已经溶于祖国大地了。”

香港回归,普天同庆。首都文物界的老人们不会忘记一百三十六年前在九龙尖沙咀举行的一个仪式。当时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里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放在一个袋子里,交给在场的清朝官员,然后,再强迫这些官员把这些泥土交给英国人。屈辱的场面深埋在中国人的心里。

七月一号香港回归以后,参加香港交接仪式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带回来了香港的热土。今天上午,单士元等文物专家在首都各界人士的热烈掌声中登上社稷坛。在社稷坛的东南端,单老伸出颤抖的双手,慢慢躬下身去,从一个精致的木罐中捧出了香港的热土,凝神注视了一会儿,然后,和两名小学生一起把这些热土一点、一点地洒在了五色土祭坛上。

大家可能有印象,当时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可以用连篇累牍和铺天盖地来形容,但像本篇这样独辟蹊径的却凤毛麟角。一捧回归祖国的香港热土,一个别人视而不见的独特角度,成就了一项中国新闻奖的大奖,也成就了一名年轻广播记者的“登天”梦想。据说,当时这样一个选题,很多老记者都不愿意去,认为一个普通仪式(只是北京文物界一个小范围)没有什么可写的,但它却被一名年轻记者抓住了,而且成功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也非常重要。只有能够采访到新闻音响的新闻,才适合做录音新闻,否则,就不应硬做。

2.准备

这里的准备,指的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访内容、新闻背景、相关知识等,还包括采访设备——采访机、话筒、电源(电池)是否完好可用,以及硬盘(光盘)是否清空等。

3.采访

采访是录音新闻产生的重要环节。一篇录音新闻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响的采录。如细分的话,这一部分可细分为采访和录音两部分。

4.构思

构思一般指的是从采访之初到动笔之前的酝酿。事实上,一个有经验的广播新闻记者,在他开始采访时,构思就开始了,而在他结束采访之时,或者说,当他关闭采访机的那一刻,应该是胸有成竹了。应该说,新闻的构思也要巧妙,也要有独特的视角。

这里有一个例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足首战以2:1击败“北欧海盗”瑞典队,实现了“开门红”。赛后,有记者以《美妙的夜晚,全队的功劳——商瑞华赛后三谢队员》为题进行了报道。记者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两度攻破瑞典队大门后,中国女足主帅商瑞华表情平静,而当记者赛后向他求证时,他笑着“辩解”说:“刚才我好像是蹦起来了呀!”当然,此时此刻谁也不会对这个细节较真,所有人都希望后面的比赛中再看到他跳起来,更多的跳起来……

——《今晚报》2008年8月7日(记者杨先华)

这篇报道,记者没有去写赢球后商瑞华指导如何兴高采烈,而是选取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其中可以看出记者独特的观察,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新闻切入点,也显示出新闻写作构思的巧妙和重要。

5.写稿

写稿就是将最终的录音新闻写成文字,现在当然都是在电脑中敲出来,所以,文稿要包括“文字”和“录音”两部分——录音打算采用哪一段,应该先将其“变成”文字。

6.送审

送审就是当稿件完成之后,必须先送主管领导审阅(按规定是三级审稿),待领导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这一步骤非常重要,未经审阅的稿件一律不能播出。本书中介绍的所有文体,在写稿完成后和制作合成之前(直播是播出之前),都有这一程序。

7.剪裁

如果稿件没有问题,或修改后获得通过,就可以进入这一程序——按照稿件的设计,开始剪裁录音。现在剪裁录音很方便,可以在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剪裁,甚至可以在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中进行(一般需安装加密的音频编辑软件)。

8.录音

这里的录音,指的是请录音员和播音员录制稿件中的串词——解说词。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国内很多电台都提倡或要求记者自己出声——特别是录音新闻——即记者自己在音频工作站中自播、自录(从技术上讲完全可以做到),将录音新闻制作完成。

9.合成

将事先剪裁好的采访录音和录好的串词进行合成。合成后,一篇录音新闻才算制作完成。这时,还需将稿件(与带领导签字的稿签一起)交编辑部,并向编辑交代清楚:录制好的新闻存在音频工作站的哪一个文件夹中,总长度是多少,怎样快速检索,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