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证券新闻报道与评论

证券新闻报道与评论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尤其是1995年5月至2005年底,中国证券市场走过的一段艰辛而复杂的道路,期间有不少工作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深入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16年是辉煌的16年,16年走过了国外数十年走过的道路,浓缩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所经历的波折与坎坷。

第二节 证券新闻报道与评论

一、中国证券市场回顾与展望

中国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自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始,中国证券市场至今(2006年底)已有16年历史。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市场,从手工操作到电脑交易的全过程。尤其是1995年5月至2005年底,中国证券市场走过的一段艰辛而复杂的道路,期间有不少工作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深入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以史为鉴”,对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中国的证券市场,对今后的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无疑是会有些帮助的。

二、16年证券市场成绩斐然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证券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16年是辉煌的16年,16年走过了国外数十年走过的道路,浓缩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所经历的波折与坎坷。

16年来,证券市场为国民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支持国民经济的增长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2006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400余家,总市值逾10万亿元,通过证券市场实现了大规模筹资,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

16年间,一大批大中型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实践中起到了先导和示范作用。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拥有相当一批发展前景良好、受投资者青睐的优秀企业。它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增加了国内居民的投资渠道,改善了我国的金融结构,对推动当前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最新统计显示,从2006年11月1日到11月20日,深沪两市新增A股开户数160 914户,新增基金开户数101 363户,为2005年同期的10.3倍和46倍。股票、基金、债券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居民重要的投资品种。经过16年的发展,证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伴随着市场的发展,一大批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评估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市场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06年10月底,107家证券公司总资产4 400亿元,累计营业收入405亿元,实现利润180亿元,盈利公司92家。全行业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将在今年得以扭转,他们创造的价值构成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4)

16年间,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和信息系统建设也取得显著的成绩。经过努力,到2002年底,我们先后颁布实施了200多项法律法规。1999年7月1日,历经风雨的《证券法》正式施行,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与此同时,经过前几年的清理整顿和不断加强监管,基本控制住了市场潜在的风险。在“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方针指引下,证券市场得到健康发展。证券信息系统的建设,网上交易的发展,集中统一的中央登记结算系统的建成等,都大大提高了市场效率,提高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防范风险与发展同行

在充分肯定我国证券市场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证券市场毕竟还十分年轻,还存在诸多问题。自2001年股市大跌以来,广大投资者的损失已达数千亿元,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沉重打击,证券经营机构面临非常严峻的困难局面。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还不高,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市场中介机构诚信观念、法制意识还较薄弱;弄虚作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投资者结构不尽合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机制还不完善;资本市场建立较晚,规模较小,直接融资比重很低,市场的结构、功能、品种以及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相关,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市场发展的特定阶段相关,还与社会文化、传统思维和法制环境密切相关。新闻媒体应该肩负起舆论监督的作用,维护投资市场的公平、正义和秩序。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证券市场发展的任务重大、责任重大,作为媒体,要担起历史责任,切实履行职责,为建设一个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而努力。

案例16-3

股市太疯现在应重温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是十年前的12月16日《人民日报》所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针对当时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抑制市场的疯狂炒作之风,管理层抛出了这样一枚重型炸弹。虽然从今天看来,管理层当时的出手未免重了一些,似乎也有不妥之处,但总体说来,管理层的出发点还是好的,而从效果来看,也达到了抑制市场疯狂投机的目的。

十年后的今天,笔者之所以旧话重提,重温十年前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是因为当前的市场似乎又在重复十年前的故事。虽然目前市场的投机远还没有达到十年前那么疯狂的一幕,但股指的暴涨却一点也不逊色于当年,因此,作为投资者来说,我们有必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而作为管理层来说,同样有必要做好市场潜在风险因素与不健康因素的消除工作。

十年前,管理层之所以认定“股市暴涨”,是因为当时“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分指数涨幅达340%。这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是罕见的。”

而之所以认定这种“暴涨”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其原因有三点。第一,市盈率偏高,远超出国际股市绝大多数20倍左右的水平,如当时上海市场平均市盈率达44倍,深圳市场达55倍。第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可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股价,1996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为0.14元。第三,市场违规活动呈递增趋势,与此对照,股指飞速上升,成交额急剧增加,速度之快,异乎寻常。其中特别提到个股炒作的“鸡犬升天”,以及成交额的急剧增加,如当年9月份的日均成交额为87亿元,12月后达200亿元以上,12月5日这一天竟达到350亿元,因而认定“股票交易过度投机明显”。

对于当时股市超常暴涨的原因,特评文章也归纳为了五个主要方面。第一,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第二,银行违规资金入市;第三,证券机构违规透支;第四,新闻媒介推波助澜;第五,误导误信股民跟风。

而对比十年前的股市,如今的股市又是何其相似。一是暴涨,从2005年12月6日到今年12月18日,沪指已上涨,116.13%,基本上已达到10年前的涨幅,并且这种上涨的趋势还在继续;深成指也上涨了141.81%,涨幅并不落后于沪指。二是市盈率也已经偏高。虽然目前的市盈率低于10年前的水平,但也达到了30倍左右,如12月18日沪市市盈率为29倍,深市市盈率为31.51倍。远高于国际股市绝大多数20倍左右的水平。三是业绩同样难以支撑股价,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为每股收益0.2013元,与十年前1996年上半年0.14元的业绩基本相当。四是违规活动也有抬头,比如基金发行中的违规,人民币理财信托产品进行股票投资等。此外,市场成交量的急剧放大也是有目共睹。如最近沪深股市的日成交量都达到了800亿元的水平,特别是12月6日的成交量甚至达到了959.4亿元,再创历史天量。

从造成今年行情上涨的原因来看,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银行资金违规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等问题是否存在,但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一批大盘股蓝筹股的拉抬,一点也不亚于十年前机构大户对市场的操纵,并吸引散户跟风。虽然今年的个股炒作没有形成“鸡犬升天”的局面,但有机构拉抬的个股涨幅之大,同样令人目瞪口呆。而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更是胜过了当年许多,什么“股市成了富翁的生产线”,什么“黄金十年”等等,一个比一个诱人,而至于股市风险则根本不谈。而股民、基民也因此而疯狂,不仅不相信股市会下跌,甚至将自己的住房款也都押到基金上去了,没有了一点风险意识。

幸好尚福林并没有被当前火爆的市场行情所迷惑。就在12月14日大盘创出历史新高的当天,尚福林明确表示,“现在的市场,乍一看好像很红火,再细看,问题还很多。”作为证监会主席来说,尚福林能认识到“问题还很多”这是好事,但局限于此,显然不够。股市还需要消除当前市场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在股指一次次刷新历史高点的情况下,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实在是刻不容缓。

(资料来源:皮海洲:《股市太疯现在应重温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中国经济时报》,2006-12-20)

金融无小事,金融报道更是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近年来,中国加快了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进程,逐步放开了汇率浮动范围,基本完成了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同时在期货市场不断上市新品种,一个日益市场化、跟国际金融市场联动紧密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正在形成。案例16-3的评论提醒股民,股市有风险,入市当慎重,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1996年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值得大家重温。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金融市场,投资机会固然诱人,但新兴市场本身所固有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投资者的心理素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承担这方面报道的金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善于在类似中小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时,通过报道做好储户的情绪疏导、安定人心工作;更要善于在市场氛围极端狂热时,冷静解剖热点,及时提醒投资者自我保护,为社会稳定贡献媒体的力量。

当2007年1月31日沪指出现144.23点的非理性暴跌时,《金融时报》迅速在第二天头版醒目位置刊登署名文章《2007年,我们需要怎样的牛市》,立场鲜明地回答了“政府是否会采取强行干预的办法,终结这轮持续一年有余的牛市”的疑问,指出从各个角度看,2007年中国都需要一个牛市环境,投资者应当用心领会政策意图,呵护市场,为中国资本市场“黄金十年”蓄积恒久的牛市动力。同时忠告投资者,只有树立健康投资理念和理性投资态度,市场各方才能真正分享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下的牛市硕果。

案例16-4

股市大涨,大牛市已经来了吗?

11个月前,股市跌破千点,投资者信心濒临崩溃,市场一片凄风苦雨。如今,股市涨势汹涌,上证综指在三周内连续冲破1400、1500、1600三个整数关口,仅“五一”后第一个交易周就上涨了162点,沪市更创出1885亿元的历史最高周成交纪录。

戏剧性的反转是如何发生的?

成因之一:股改成功进入收官阶段,政策面的不确定性消除,加上其他一些加强监管的新措施出台,股市基本面有所改善;成因之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外加赌人民币升值的境外游资继续大举入境,导致市场资金极为充沛,强大的买盘将股票、债券、房产等多种资产价格一起推高,蔚为奇观;成因之三,在需求强劲的背景下,国际商品市场上各类资源品价格大涨,尤以有色金属为最,从而为国内股市提供了领涨板块。

由此,先是机构投资者大举进场,财富效应下,散户投资者继而拥入,一举推高了股指。

也许是熊市太难熬,过去几年间股市的每一次反弹,都会引来一片牛市鼓噪,眼下这波5年来的最大行情,自然引发出“历史性的牛市已经到来”的欢呼。

中国股市16年,曾有多次牛市,但都脱不了政策市、庄家市、投机市的特征,而每一次由政策托起的牛市,又都以公司圈钱权贵牟利普通股民受损股市暴跌而收场,在这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始终遥不可及。这一次,情况会有所不同吗?1600点的反转是又一轮弱肉强食的丛林盛宴,还是真的跨进了“历史性大牛市”的门槛?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把目光从红红火火的行情图移开,转而审视那些决定一个股市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基本因素——上市公司质量、中介机构质量、监管质量。

如果把股市比作一座房子,那么上市公司是房子的基石,由于指导思想有误,长期把股市当作圈钱工具,致使垃圾公司充斥股市,三分之二以上不具投资价值。与此同时,大量优质公司赴海外上市,国内投资者无缘分享这些中国经济精华的成长。2003~2005年,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总利润上升了104%,国内A股公司仅增长了23%——低于中国工业利润的整体增幅。从最近的情况看,去年A股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下降7.88%,今年一季度平均每股收益又下降18.57%。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A股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却在高速下降,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中国股市成了经济的反向晴雨表。

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公司、审计公司——是房子的墙壁,十余年来,证券公司包装垃圾企业上市、会计审计公司做假账、基金公司对敲对倒、投资咨询公司坑蒙拐骗,中介机构的丑闻黑幕已经让人见怪不怪,股市这座房子的墙壁可谓千疮百孔。

基于法治的监管可谓股市的屋顶,在有关方面将股市作为圈钱工具时,一个以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证券立法尚无法指望,而在股市的直接监管机构自视为中介机构的婆婆,又以指数高低为政绩指标的情况下,有限的证券立法在执行过程又难免大打折扣。可以说,股市的屋顶同样千疮百孔。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股市也不例外。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尤其最近一年,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加速完善。

去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中国股市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开始消除;去年7月,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分而治之,七成券商被划为风险类和高危类,面临退出市场的命运;去年11月,《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发出,将坏公司清出股市的指向明确;上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发布,上市标准更加严格,坏公司将更难混入股市。年初,修订后的《证券法》和《公司法》全面实施,新法在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强化公司高管约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于工程巨大,很多业内人士视修订过程为两法的再造。此外,证监会今年上半年预计完成两部法律的配套文件31件,另有15件也将随后制定和修改。应当说,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环境至少是立法环节,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纸上规则能否成为行动准则,尚有待实践检验。

如果说,2001年前的中国股市是一把一条腿的凳子,坐上去随时都有跌倒的可能,那么五年后的今天,中国股市的另外两条腿已经长出,也许再过几年,这两条腿就可触到地面。

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吧——大牛市已经来了吗?我们的答案是:中国经济必须有一个健康有力的资本市场相匹配,中国股市也必然会迎来历史性的大牛市,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资料来源:《股市大涨,大牛市已经来了吗?》,《南方都市报》社论,2006-05-19)

从我国证券业来看,加入WTO后,虽然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将有力地推动证券业的发展和完善。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我国的证券市场交易,将活跃我国的证券市场,带来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操作规则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外国银行、证券机构的大量涌入,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将为证券业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我国证券市场已初步形成并将继续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随着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品种将不断丰富,上市公司质量将会明显提高,交易登记结算将会有新的改进,将基本建设成集中统一的全国结算体系。随着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的初步建成,证券市场信息发布质量将有较大提高,证券中介机构体系不断健全,将形成一批功能完备、服务优良的大型证券公司。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也将趋于完善。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实现规模经营,降低交易成本,市场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我国证券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居民金融资产稳步增加,金融意识、证券意识逐步加强,投资渠道日益多样化,居民购买有价证券的投资倾向将日趋加强。从长远来看,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是很有潜力的。近年来,中国基本完成了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同时在期货市场不断上市新品种,一个日益市场化、跟国际金融市场联动紧密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正在形成。

案例16-4在中国股市缓慢上升中选择于2005年5月19日刊出股评文章应该说别有一番深意,凡是中国股民不会忘记“5·19”行情,在1999年面对股市的萧条,一篇《人民日报》社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将“5.19”行情引向高潮,从而拉开了中国股市的牛市序幕。“股市大涨,大牛市已经来了吗?”前瞻性地分析了一轮大牛市行情上升必备的前提条件,满怀信心地指出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中国股市历史性的大牛市必将到来。

四、证券新闻和证券新闻评论

1.证券业带动证券新闻繁荣

日前,《中国证券报》评出2005年十大证券新闻,其中股改最受证券市场关注,十大新闻为:

(1)银行保险社保直接入市

4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被确定为首批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下半年,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控股的瑞信基金管理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成立并开始募集,正式进入证券市场。此前,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获准直接投资A股市场。

(2)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设立

2月20日,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下发通知明确,公开发行股票、可转债等证券时,所有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须全部缴存到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开立的存储专户,作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之一。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开始设立,南京港所冻结的191万元申购资金利息成为该基金的第一笔资金。9月29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发布,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

(3)资产证券化开始破冰之旅

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4月22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公布实施。12月15日,两试点单位的“开元”和“建元”两只资产支持证券招标发行。

(4)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

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9日,清华同方、金牛能源、紫江企业和三一重工被确定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单位,随后相继公布股改方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拉开序幕。9月12日,40家公司拉开全面股改大幕。目前,已有402家公司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

(5)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提速

6月16日,央行表示将强化金融稳定再贷款管理,加快处置16家高风险金融机构,使其稳妥退出市场。随后,一些问题证券公司在汇金、建银的主导下以不同方式被分别处理。目前,获国务院批准的注资券商有13家。

(6)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从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个“货币篮子”,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重要依据,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兑美元当日升值2%。截至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0758,累计升值2.425%。

(7)权证产品重回证券市场

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权证产品时隔9年后重回市场。此后有6只权证产品先后上市,包括沪市的武钢认股权证、武钢认沽权证和白云机场认沽权证,深市的钢钒PGP1、万科HRP1、鞍钢JTC1。因采用T+O方式,权证交易活跃异常,日成交量一度超过1 400余只股票交易量。上证所还推出了权证创设制度。

(8)公司法、证券法修订草案获通过

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证券法(修订草案)》、《公司法(修订草案)》,为市场创新预留了空间。

(9)股市创8年新低,债市现历史牛市

上证指数6月6日跌破千点,收于998.23点,创出自1997年以来的新低;国债指数则在10月20日攀上109.73点的历史高峰。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发行主体不断丰富,金融创新也取得长足的发展。

(10)中石油、中石化终止部分子公司上市

中石油拟61亿人民币收购旗下锦州石化、辽河油田和吉林化工三家上市公司流通股。至12月15日,中石油整体回购锦州石化和辽河油田的要约收购完成,两公司终止上市。与此同时,继今年年初回购注销北京燕化后,中国石化再度公告,以几乎同样的方式回购注销在港上市的镇海炼化,重新启动了对下属控股上市公司整合的进程。(《中国证券报》2005-12-30)

2.证券新闻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

(1)传播证券市场信息

在我国,众多传媒参与传播证券市场信息是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点相联系,其作用表现在:首先,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全社会迫切需要了解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知识,因此媒体传播证券信息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近期中国证监会提出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更是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其次,从我国的证券交易规则来看,证券交易委托都是由投资者自行操作,并不是像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实行证券经纪人制度,这导致了在我国证券市场进行具体买卖行为的都是众多散户。因此,传媒传播证券信息也是与我国现行的证券交易制度下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对证券信息需求相适应的。第三,传媒可充分发挥对证券市场的舆论监督作用。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而传媒对当地证券市场可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揭露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因此,媒体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增强证券市场透明度,监督市场各参与方规范运作。第四,专业性证券传媒由于大多是全国性,信息传递需要成本和时间。媒体能快速传播证券信息,时效性较高。第五,媒体能够根据地方的政策、经济、文化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办出地方特色,弥补专业证券传媒的局限性。

(2)证券市场信息的来源和主要方式

媒体一般是通过新闻内部信息交流渠道以及一些公开的渠道如互联网等获取证券市场信息,间接信息所占比重较高。媒体可与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合作,开设有关证券市场信息栏目。其主要合作方式包括:第一,合编股市专版,其利益关系是在报纸上标识公司字样做宣传,报社向公司收取固定费用。第二,合编股市栏目,公司在规定时间固定栏目发表本公司的股评及有关文章,有些合作收费,也有不收费的。合作收费时,公司发表咨询及相关文章的主动性比较大。第三,采取约稿方式,由报社向撰稿者支付报酬,这种方式比较普遍,通常报社有权对约稿进行修改、删节等处理。

网站与证券公司或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合作方式有两种:一是双向证券专业网站链接;二是向各网站发送信息。电视台、电台传播证券市场信息较普遍的方式是特邀股评人员进行股市分析,也有咨询公司买下一个时段,机动安排,每年付50万~100万元的费用,有做广告的性质,但往往不能获得预期收益,风险较大。

案例16-5

谁拿走了投资者的奶酪?

1991~2000的十年间,我国沪深两市的总市值由109.18亿元发展到48090.94亿元,流通市值从40.72亿元增加到16087.52亿元,但表1显示,二级市场投资者收益率除1991年为3.88%大于零外,其余九年均为负值,投资者不但没有收益,反而存在亏损。是谁拿走了投资者的奶酪?(见表1)

表1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收益率与换手率(1999-2000)

img4

“换手率”作为衡量一个市场投资与投机的指标,一般地,换手率低,投资性强:换手率高,投机性强。表l表明,除1991年为1.1外,我国证券市场的换手率均大于3,1994年甚至达到8.4,即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最长期限也不超过四个月,一只股票一年被换手三次。相比于其他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的换手率出奇地高。(见表2)

表2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换手率对比(1996年)

img5

而换手率通过影响交易成本、成交金额、市价总值等影响到投资者收益率。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收益率与换手率呈现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7。且满足关系式:投资者收益率=-1.46×换手率+3.50,当换手率增加一倍时,收益率下降1.46个百分点;当换手率为2.4时,即一只股票一年交易2.4次时,收益率刚好为零。

是谁导致换手率如此之高,市场投机性如此之强?有人认为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过多、投资缺乏理性;有人则认为是由庄家操纵市场所致。我们知道,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收益来源于股利和资本利得两种渠道。但表3显示,即使上市公司每年将与流通市值对应的利润全部分配,也不足以弥补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收益的股利来源不可靠,因而,无论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还是被广大股民褒贬不一的庄家,均只能寄希望于资本利得,即通过买卖差价获取收益。凯恩斯的预期(Expectation)理论认为,在证券市场上,都遵循一条成规(Convention),即“除非我们有特别的理由预测未来会有改变,否则我们即假定现存状态将无定期继续下去”。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则说过,“如果预期报酬不能再告诉人们,他们在何处努力才会对总产出量做出最大的贡献,则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就变得不可能了”。当投资者从历史上看,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利润分配政策并不能为其带来利润或利润甚少时,他们只好另谋他途以求获得相应于投资的报酬,超过市场理性需求容量的过量的市场投机活动应运而生,进一步促成了收益率的下降,投资者的奶酪被无情地拿走。(见表3)

表3交易成本和上市公司利润总额(1991~2000)(单位:亿元)

img6

注:上市公司利润额指与流通市值对应的利润总额,计算式为:上市公司利润额=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流通市值/总市值)

正是大量的上市公司,通过一次又一次地从证券市场“圈钱”、低下的经济效益以及很少以现金形式分配的股利政策,拿走了投资者的奶酪。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持投资者信心将是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顺利发展的命脉。

(资料来源:胡荣才,李丽:《谁拿走了投资者的奶酪?》,《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4-15)

我国证券业的不规范,致使广大中小散户成为最终的埋单者。股市要发展,需要管理层有一种“以民为本”的改革精神,纠正那些侵害投资者利益的错误行为,加快上市公司的产权变革,禁止不规范企业的上市,以务实和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态度消除股权分裂形象,稳妥逐步解决上市公司与市场的全流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的诚信化建设,不断减少政府的政策性干预,还股市以真正的市场化特征。案例16-5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中国十年股市的投资者收益问题,指出正是大量的上市公司,通过一次又一次地从证券市场“圈钱”、低下的经济效益以及很少以现金形式分配的股利政策,拿走了投资者的奶酪。

五、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媒体传播证券市场信息主要问题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地方传媒存在的问题;二是咨询机构存在的问题;三是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因国内主要是地方媒体传播的不规范,以下主要以地方媒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传媒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传媒获取证券信息来源渠道比较狭窄,间接信息较多,多数地方媒体没有财经专业人士,为了吸引客户,有的地方传媒提供各类市场传闻或一些尚未证实的消息以吸引投资者注意,文章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偏差。第二,地方媒体聘用无证券咨询资格的人士进行股评时有发生,对咨询资格把关不严。究其原因是各大地方传媒纷纷推出证券栏目,而获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的机构和人员有限,一些媒体为了扩大版面,忽视了对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的把关。第三,有的地方媒体内部管理不到位,制作证券节目从经济利益考虑,对证券信息把关不严,甚至是“庄托”的股评也上了节目、栏目,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咨询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规模普遍偏小,证券咨询行业定位不够明确,法定业务空间偏小。多数咨询公司无法从正常的咨询业务中获取生存的收益,转而向代客理财、全权委托方面发展。这种情况下,咨询人员是否公正地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难以判别。第二,一些股评人士利用地方媒体,打着为客户提供咨询的幌子,暗中与上市公司或其他机构勾结拉抬股价,从中牟取暴利。第三,股评人士的咨询水平有待提高。我国证券咨询人员虽然经过职业考试,但由于整个队伍形成时间短,尚未经过系统的训练,缺乏有深度的调研。股评人士在地方媒体上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推荐股票屡见不鲜。

(3)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1997年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证券期货信息传播管理的若干规定》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没有很好地贯彻实施。第二,互联网传播证券信息的管理仍然处于真空状态。管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管理重点是新闻信息,并未涉及证券信息。第三,证券咨询业的监管力量不足。行政区域范围大,地方媒体品种多,日常监管也是疲于奔命,难以对所有地方媒体进行监管,更无法对媒体进行有效的约束和制裁。

(4)有关咨询机构监管的行政法规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1997年12月25日颁布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共有六章38条。该《办法》规定了从事证券、期货咨询业务的机构、人员的资格认定、业务管理和处罚措施。但《办法》对不少问题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1998年4月23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对《办法》中很多模糊性的措辞和条款进行补充解释。2001年10月11日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规范面向公众开展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总的来看,上述行政法规的颁布对规范证券咨询业起到一定作用,但存在很多问题,不便于实施检查,大多数的规范行为条款并没有相应的罚则,无法执行,不利于市场有效监管。

2.促使传媒规范传播证券市场信息的对策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践证明: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正确的政策措施,能够促使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反之,错误的舆论引导和不当的政策措施,必然阻碍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针对我国证券咨询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成熟市场对证券分析师的管理和媒体传播证券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媒体传播证券信息管理要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1)明确管理目标,提升监管理念,确定合理的管理范围

媒体对证券市场的宏观专题分析、理论分析、趋势的分析;对上市公司行业分析、对上市公司按规定公开披露的信息如年报等提出质疑等,媒体均可自由选择、客观报道、文责自负,对证券市场的评论和分析信息应在百家争鸣的基础上提高质量。

(2)三管齐下,规范证券投资咨询行为

我国证券咨询业法律法规体系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它们分别规范了证券咨询机构及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证券信息传播的管理要充分利用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并完善行政管理,这样三管齐下,才能有效地规范证券咨询机构及咨询人员的行为,提高市场监管效率。

(3)支持媒体对证券市场进行舆论监督

媒体传播证券信息可有效地扩大社会公众对证券市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体对证券市场的舆论监督,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财经》(北京)、《新财富》(深圳)等媒体揭露出的证券市场的一系列黑幕事件,在全国反响很大,不仅深受广大投资者欢迎,也给证券监管工作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媒体对证券市场的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正在初步显现。

(4)加强对媒体传播证券信息的联合监管

中国证监会应重视与各媒体的主管部门建立合作监管的模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广播电视管理局联合修订并发布《证券期货信息发布有关规定》;二是与国家互联网管理中心联合发布《互联网证券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并通过法规的形式,要求媒体管理部门加强对媒体传播证券信息的管理。

(5)提高证券咨询人员的从业素质

目前,我国已成立证券分析师协会,要使证券分析师协会有效地发挥作用,应将证券分析师的资格认证、证券分析师的资格培训结合起来,证券分析师协会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业界的执业水平,通过资格认证和资格管理行使对分析师的自律管理,从而提高证券咨询人员的水平。

【注释】

(1)卢怀谦:《一位驻外记者眼中的美国金融报道》,《中国记者》,2007年第3期。

(2)张旭东:《媒体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的作为》,《中国记者》,2007年第3期。

(3)贺宛男,佟琳,唐俊:《财经专业报道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4)陈劲:《创新业务将成券商盈利新阵地》,《中国证券报》,2006-12-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