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功能体系图

系统功能体系图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般系统论基础上兴起的系统工程技术,就是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技术,该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把研究对象看做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不能从系统的局部得出有关系统整体的结论,要从总体协调来优化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一、一般系统论

1947年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提出一般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时指出,把孤立的各组分的活动性质和活动方式简单地相加,不能说明高一层次的活动性质和活动方式,但如果我们了解各组分之间存在的全部关系后,则高一层次的活动就能从各组分推导出来。因此,为了认识事物的整体性,既要了解其各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他反对把系统有机体分解为各要素、并以简单相加来描述有机体功能的机械论,强调用相互关联的综合性思维来取代分散、孤立的“点式思维”。他强调整体并不是部分的总和,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概括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实际上也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科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客观要求。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立了控制论这门新学科。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的一般规律,以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而在系统控制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关于这方面的一般规律研究。1948年美国科学家申农提出信息论,并定义与信息量意义相反的“熵”概念,信息是减少或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或无序(即熵值),使系统走向有序的基本条件,认为信息流是维持系统正常和有目的运动的基础。

在一般系统论基础上兴起的系统工程技术,就是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技术,该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

1.系统整体性原则

把研究对象看做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不能从系统的局部得出有关系统整体的结论,要从总体协调来优化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2.系统的层次性原则

由于系统的整体质非其组分质的加和而成,或者说系统整体质具有非还原性,从组分质到整体质的飞跃是由递进式的部分质变引起,从而在元素和整体之间形成不同层次的系统质,这就是系统的层次性。它要求我们要注意系统内部的层次差异,不能把适用低层次系统的规则、结论任意延伸到更高层次,从而混淆不同层次规则和属性的差异(如同金刚石虽由碳原子构成,但二者的物理属性却有本质差异),从而破坏或弱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3.系统的结构性原则

系统各组分都是按类别、层次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特定的结构方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整体功能。因此,要从认识系统内部的结构水平这个关键点来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这里分析、建立系统问题的结构模型是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

4.系统的环境性原则

系统的完整规定性由内部规定性(组成元素与结构状况)和外部规定性(环境条件)共同构成,要客观把握一个系统,必须了解它所处环境的特征、环境对它的影响和它如何回应环境,研究它与环境在物质、能量、信息方面的输入、输出关系。

5.系统动态性原则

系统内部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系统结构与功能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应采用相应的措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

化,在动态中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