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橐驼种树本领如何

橐驼种树本领如何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病偻[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7]。开头一段说明郭橐驼得名的来由。第二段概写郭橐驼的种树特长。第三段通过对善与不善两种植树态度和方法的对比,阐述郭橐驼的植树经验,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这一系列对比,将种树过程中的是与非、正与误、利与弊都衬托得十分清晰。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病偻[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4],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5],皆争迎取养[6]。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7]。他植者虽窥伺效慕[8],莫能如也[9]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10],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1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12],其培欲平[13],其土欲故[14],其筑欲密[15]。既然已[16],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17],其置也若弃[18],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19]。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20],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21],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22]。苟有能反是者[23],则又爱之太殷[24],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2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26]。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27]。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28]?”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29],若甚怜焉[30],而卒以祸[31]。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32],督尔获;早缫而绪[33],早织而缕[34];字而幼孩[35],遂而鸡豚[36]。’鸣鼓而聚之[37],击木而召之[3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39],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40]。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41]?”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注释】

[1]郭橐(tuó)驼:不一定实有其人,作者却写得形象生动,意味深长。橐驼,骆驼。

[2]偻(lǚ):脊背弯曲,驼背。

[3]隆然:指脊背高起。伏行:俯下身体走路。

[4]业种树:以种树为业。

[5]为观游:修建观赏游览的场所。

[6]争迎取养:争着把他迎接到家中雇用他。

[7]硕茂:高大茂盛。早实:早结果实。蕃:繁多。

[8]窥伺:偷偷地察看。

[9]莫能如:没人能赶得上。

[10]寿:活得时间久。孳(zī):生长得快。

[11]这句意为:能顺着树木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致,极,充分适应。性,指树木特性。

[12]本:指树根。舒:舒展。

[13]培:培土。

[14]故:旧,指用原有的土。

[15]筑:捣土。密:坚实。

[16]既然已:这样做了以后。

[17]莳(shì):移栽。若子:意为象培育子女一样精心细致。

[18]置:栽好后置于一旁。

[19]这句意为:那么树木生长的规律就可以不受破坏,而能完全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全,保全。

[20]抑耗:抑制减损。

[21]拳:曲,不舒展。易:指换了新土。

[22]过:过了头。不及:指培得不够。

[23]苟:如果。反是:与此相反。

[24]殷:深厚。一作“恩”。

[25]爪其肤:用手指抓破树皮。

[26]离:丧失。

[27]不我若:不如我。

[28]官理:为官治民。理,治。

[29]长(zhǎng)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的人。

[30]若甚怜:像是很爱(百姓)。怜,爱。

[31]卒以祸:最后因此(给百姓)造成灾祸。

[32]勖(xù):勉励。

[33]缫(sāo):煮茧抽丝。而:通“尔”,你。下三句“而”字义同。绪:丝头。

[34]缕:线,这里指用线织布。

[35]字:养育。

[36]遂:长,喂大。豚(tún):小猪。

[37]聚之:把他们招集起来。

[38]击木:敲打着木梆。

[39]飧(sūn):晚餐。饔(yōng):早餐。劳:慰劳。

[40]病:困苦。怠:疲乏。

[41]类:近似之处。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借为人物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作者借种树的道理说明“养民”的重要,并对当时扰民、伤民的执政者有所指责。这篇寓言性传记文散文的中心思想是: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文章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开头一段说明郭橐驼得名的来由。第二段概写郭橐驼的种树特长。第三段通过对善与不善两种植树态度和方法的对比,阐述郭橐驼的植树经验,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最后一部分把种树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最后以“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作结,点明全篇主旨。

本文说理,总体上是采用类比方法: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用“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

文章阐述种树的道理,采用了对比手法。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在原理、态度、方法和结果诸方面都构成了对比。这一系列对比,将种树过程中的是与非、正与误、利与弊都衬托得十分清晰。

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写“他植者”种树的两种错误态度时,略写态度马虎方面,详写“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方面,这是为了与后文中揭露“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相对应,体现了本文剪裁详略得当、脉络前后照应贯通的艺术特点。

(熊明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