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对象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语言学可以按不同标准切分出它的分支学科。古代期的语言学实质上是语文学,它研究的重点是文献语言中汉字的形、音、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古文字的研究在文字学领域蔚为大观,成为专门之学。

第一节 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对象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语言学很早就同哲学、逻辑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教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还具有自然的属性,因此又与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关系密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语言学又同数学、数理逻辑学、控制论、信息论、符号学、统计学、计算机软件学科等一系列学科发生密切联系。

一、语言学学科概况

语言学可以按不同标准切分出它的分支学科。常见的分类有: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是对某个具体语言的体系及其发展过程进行描写、研究,揭示出它的面貌、特点和规律;普通语言学则是概括各个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揭示人类语言的一般原理和共同规律。具体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石,普通语言学的成果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具体语言的更深入的研究。共时语言学是截取语言历史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研究语言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的状况,探讨语言结构体系的共时规律;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规律。共时的描写要考虑历时的因素,历时的研究是以若干个共时的研究为基础的。理论语言学是对各种具体语言现象进行理论概括,形成科学原理,指导语言学的应用,并为其提供科学根据;应用语言学则是运用理论语言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为理论语言学提出新的课题。宏观语言学以整个语言体系为研究对象,并以共时阶段的语言体系为重点,研究共时阶段各种微观结构综合起来的统一的民族语言;微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变体,即语言的微观结构,亦即共时阶段民族共同语在言语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结构变化。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体系本身和它的功能;外部语言学则把语言和社会等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找出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共变”规律。

中国语言学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7世纪(即先秦至明末)为古代期,17世纪初至1898年为近代期,1898年至今为现代期。古代期的语言学实质上是语文学,它研究的重点是文献语言中汉字的形、音、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近代期的语言学有两项重要的发展:一是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的研究方面,无论是方法上还是成就上都有重大创获,二是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和外交官写了一些谈汉语语法、音韵、方言的书,懂得外语的中国人也逐渐增加,从国外的语言研究中得到一些启发,如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就是将拉丁语语法用于汉语语法研究的一部巨著,它是我国语法学中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中国语言学的现代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898年至1949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语言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考古资料的发现,古文字研究达到新的高峰。由于西方语言学的启示,语音研究的成绩超过了乾嘉时期的学者。在语法方面,既更多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语法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又着力于摆脱其羁绊,探索汉语自身特有的规律。194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语言研究有两个方面的突出成就:一是注重将语言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导人们的言语活动,为社会服务。如制订语言政策,公布汉语拼音方案,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广泛进行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并为某些民族语言制订或改进文字,编纂大型字典、词典。二是注重语言学学科体系建设,完成了由语文学研究向语言学研究的转变:第一,是研究的重点从古代转向现代,从文字转向语言,把现代实际语言的研究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口语是书面语的根本;第二,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从书面语扩大到口语,从民族共同语扩大到方言,从汉语扩大到汉藏语系,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语言事实,积累了更加丰富的语言研究的经验;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对西方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实现了由模仿、借鉴到革新的转变,这个转变,得益于从传统语文学研究中汲取了营养。传统语文学的丰硕成果多角度揭示出汉语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准确把握这些特点,是现代汉语语言学得以建立的前提条件。第四,零散的知识得到了系统化,初步建立起既具现代语言学意义又比较符合汉语实际的汉语语言学及其各个分支学科文字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方言学,并且在这些学科的教材编写方面己有显著的成就。同时,还初步建立起语言学与其他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横向网络,形成了一系列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等等。

二、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

(一)文字学研究

文字学研究的内容,原本就是前人称之为“小学”的内容,兼及形、音、义三个方面。到了近代,音韵学、训诂学都各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有人主张文字学应以专门研究文字的形体为主,主要研究汉字的结构,形体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字形的规范化和简化以及文字改革等问题,自成一个系统。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后,人们对汉字早期的面貌、形体结构和发展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同时,西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其他文物又大量出土,激发了学者研究古文字的兴趣。古文字的研究在文字学领域蔚为大观,成为专门之学。如果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形体进行研究,就可以分为先秦古文字研究,秦汉篆隶文字研究,魏晋以后的行书、楷书研究,六朝唐宋以来的俗字、简体字研究,近代方言字研究。先秦古文字形体类型较多,又可细分为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货布、陶器文字以及相传的秦以前的“古文”,都各成专门的支系。学者除了做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辨认的工作以外,还进一步探讨了文字发展史上的理论问题和当前文字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最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弄清楚汉字演变的历史和它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二是汉字在历史上怎样表现汉语、为记录汉语服务的,以及现在怎样使汉字在发展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上和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音韵学研究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相当于普通语音学里所说的“历史语音学”。它研究汉语史上语音情况和语音的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一组历史上的语音材料,推出材料反映的语音现象,然后把同一个时期的语音现象加以分析、综合,推出这个时期的语音面貌,再比较各个时期的语音面貌,探寻语音演变的轨迹,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二是就某一个或某组语音现象进行研究,把它们演变的历史叙述清楚。这两个方面经常是互相交叉、互相辅助着进行的。

(三)训诂学研究

训诂学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实践。其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古代书面语言材料,现代方言的口语资料也在参考之列。它跟现代语言学中的语义学关系最为密切,但不等同于语义学。训诂学经常要涉及语文的语法结构、篇章大意、修辞手段和文字上的校勘,语义学却与这些无涉,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词的含义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等。训诂学是中国语言学中研究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或者说最驳杂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涵盖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各个方面。

(四)语音学研究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有许多分支学科,一是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言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和相互影响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二是历史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面貌及其发展演变的轨迹和规律;三是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的现象;四是实验语音学,利用实验仪器,分析研究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五是应用语音学,着眼于把语音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文化教育和现代科技领域中去,主要研究语言与运用领域的联结途径、机制和方法、媒介。中国的语音学研究,描写语音学、历史语音学出现得早一些。描写语音学的雏形是宋元时期的人们创制的韵图,它是用汉字来标记音素的。历史语音学在中国传统语言学里称之为音韵学,清人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26年瑞典学者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发表之后,才将这个学科导入现代语言学的轨道。普通语音学、实验语音学和应用语音学都是“五四”以后在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新的学科。人们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成就,建立起汉语语音学。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从1956年起进行了全国性的汉语方言的普查工作,基本上弄清了全国各地主要方言的轮廓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方言为研究对象的汉语方言学。与此同时,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也全面展开,为一些民族语言制定或改进了文字,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一些民族语言词典,并逐步建立起民族语言学体系。

(五)语汇学研究

语汇学以语言的词汇为研究对象,在语文学时期,它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曾经与语音学、语法学并列。在现代语言学里,一般认为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三个组成部分,而语汇学是语义学的一支,也称词汇语义学。前期语汇学注重分类,包括历时的词义变异的分类(扩大与缩小、褒义与贬义、抽象与具体、本义与转义等)和共时的功能的分类。现代语汇学着重理论模式的建立,力求把前期语汇学已有的分类符号化和公式化,提高它的精密性和可验证性,同时也探索前期未曾探索的领域,例如不同语言里语汇的共性成分。汉语语汇学脱胎于训诂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语汇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现代汉语语汇系统,涉及语汇项目、语汇意义、词语演变、词的来源和历史、语项的分类、比较和解释等方面,是通常所说的语汇学、语义学、语源学、词典学的合成体系。

(六)语法学研究

语法学是研究制约语言行为的规则的一门学科。研究词的构成方式是形态学,也叫词法;研究为何把词组成短语或句子的是造句学,也叫句法。按传统的说法,形态学和造句学合起来就是语法学,也叫语法。汉语语法学包含三个支系,历史语法学、比较语法学和描写语法学。描写语法学产生最早,马建忠《马氏文通》是这方面的开山之作,随着对各个时期汉语语法描写的不断细密和深入,以及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语法研究的展开,不仅逐渐建立起历史语法学和比较语法学,而且在描写语法学中也注入了这两个学科的内容,即注意到某一语法结构发展演变的历史,重视与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比较,使描写语法学更加细致精密。

以上学科都注目于语言的结构本身,可以说是语言研究的核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边缘学科。

(七)修辞学研究

修辞学研究的内容是如何依据题旨情境,依据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它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来恰当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所谓恰当的表达,包括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有民族性,不同民族各有自己的修辞习惯;修辞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修辞的习惯与社会历史发展有密切关系。修辞学与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美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有关联。

(八)社会语言学研究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多方面的关系,一是研究语言与社会阶层,即不同阶层的语言特点,称之为社会方言;二是语言与社团归属,即社会阶层对语言的选择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情感上的亲近与疏离倾向;三是语言与种族偏见,人们从自己的语言习惯出发,往往对某种语言有好感,对某种语言有偏见,继而对说某种语言的人也产生偏见,社会语言学要探讨这种语言偏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六是语言与社会改革,即社会变革对语言的要求或者通过语言运动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五是异体语言的平等观。在社会语言学兴起之前,标准语是语言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正统的和受尊重的,与之相异的土语、混合语、地域方言则常常被语言学家忽视和被社会轻视,社会语言兴起后,认为因地域、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而引起的语言变异是自然现象,由此而产生的语言异体都应予平等对待,社会成员对这种异体语言平等观念的认识程度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社会语言学关注的问题,社会语言学开辟了语言研究的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更为广阔的视野。传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拟想的单一纯净的语言,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不是单一的,是有变异的,变异又分为地域性的(这是古人早已注意到的)和社会性的(这主要是社会语言学的贡献),社会性的变异又分为社会阶层的变异(上层、中层、底层等),职业性的变异(教师、律师、医师、军人等各自的语域)和语用性的变异(在家里、在办公室、在讲堂上使用不同的语码)等等。传统语言学的研究限于语言的内部关系,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语言外部关系着眼,后者的活动开拓了新的领域。

(九)方言学研究

方言学研究民族语言的内部差异,包括两个分支,一是方言地理学,二是社会方言学。前者研究语言的地区性差异,后者研究语言的社会性差异。方言地理学通常对一个大地区的若干个点进行调查,以一个点的语言代表一个地区,选出一两个人为分区的样本;社会方言学则对分区内某个点进行调查,选出一组人的语言代表这个点。方言地理学的调查项目一般比较多,社会方言学调查项目通常只不过有少数几个,在选择调查对象时,方言地理学专门挑选能说“纯粹”方言的人,社会方言学则用随机取样的办法来找调查对象。在调查时,方言地理学的调查项目通常脱离语境,所得到的只是正式语体的表达方式,社会方言学则将调查项目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而且设法获得各种语体的不同表达方式,方言地理学通常将调查结果用文字和地图表示出来,社会方言学则将调查结果定量化,用统计数字或图表表示,有时也用规则来表示。方言地理学在解释语言的差异时通常从历史、地理、政治与文化等方面找原因。社会方言学则从社会与心理找原因,方言地理学不注重语言变体的研究,社会方言学则以研究变体为其核心。

(十)文化语言学研究

文化语言学是从文化学角度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旨在揭示隐藏在语言形式、语言结构、语言运用和语言变化背后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文化语言学关注的焦点,它从自己独特角度对其他文化研究部门所特有的语言问题加以观察分析,获得其他文化研究部门用自己的专属方法难以获得的别开生面的认识和理解。它主要通过对语言的差异的描写来阐释其中蕴含的文化上的区别。它的主要工作包括辨识语言的文化符号,揭示在一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语言材料中包含的意义体系、结构特点,比较不同民族的语言在结构上和使用上的差异,揭示产生差异的文化根源及心理机制。它不仅要探讨现代语言和现实文化的关系,还要探讨古代语言和历史文化的关系,以及语言变化同文化变化的关系。

(十一)数理语言学研究

数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中的数学性质的学科。由于现代语言学要求精密化,数理科学如概率论、信息论、集论、数理逻辑等能够给这种精密化要求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数理语言学得以迅速发展,包括三个部门:代数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和应用数理语言学。它的研究范围也日益扩大,己从最初的简单的音素、语素、词汇项目的统计一直伸展到建立语言的代数模型、分析语义、探讨人工智能问题等方面。

(十二)计算语言学研究

计算语言学利用电子计算机来进行语言研究,其主要项目包括统计资料,检索情报,研究词法、句法,识别文字,合成语音,编制机助教学程序和机助翻译程序等等。由于计算机存储量大,计算准确,工作速度快,又能用于起稿、改稿、存储文稿和各种资料,对于语言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十三)心理语言学研究

心理语言学研究人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用实验方法来探讨语言行为的规律。主要研究的问题,一是语言习得,即儿童为什么能在几年内学会母语。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重点又转移到意义和功能如何习得,成人与儿童在语言交际上有何特点,儿童学话用什么手段,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如何互相影响,说不同语言的儿童在学话过程中有什么共同规律等等。二是言语的辨知和言语的发生。言语的辨知探讨人们是怎样听懂对方的话的,言语的发生探讨人们是怎样说出话来的,即人脑如何产生意念、如何把意念变为词语,又如何把词语通过发音器官说出来。三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美国的沃尔夫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塑造者”,它决定人们的思维,甚至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前苏联的维戈茨基和瑞士的皮亚杰则认为思维先于语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对言语的发展有制约作用。近年来的实验表明,人们的感如能力(区别数量、形状、颜色)、认知结构(认识同一性、对立性、时空关系,因果关系)、社会范畴(如亲属类别)对语言都有制约作用。四是语言的生理基础,即语言是否因人类的生理基础特殊而为人类所特有?这个问题仍在讨论中,而且由此而来的一门新学科——神经语言学也已经兴起了。心理语言学已经应用于通讯技术(研究信息的传递、感如和理解)、医学(研究失语症和神经官能症的原因和治疗)和人工智能(研究如何模拟人脑的语言功能),它的最重要的用途还是在教学方面(包括幼儿教学、外语教学、聋哑人语言教学等等),就是按不同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来。

(十四)应用语言学研究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它一般不涉及语言的历史状态,而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和机器应用语言学,前者研究面向人的一些老问题,后者研究面向机器的新问题。面向人的问题,一是语言教学,包括编辑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制订合理的测试方案等,一般分为第一语言教学、双语制教学、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二是语言规范化,包括建立标准语,确定语音、词汇、语法规范并编纂相应的正音词典及各种类型的词典和规范语法,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们运用民族共同语的自觉性和能力,规范文字系统,进行文字改革等。三是辞书编纂,既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同时又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出语言研究的水平。凡是学科就有信息,有信息就有必要编出辞书来集中反映和方便检索,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解决辞书服务的对象、实现的目标及收词范围、释义原则、编排和检索方式等问题。四是翻译,包括翻译原则和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面向机器的问题,第一,是语音实验,主要研究发音的生理机制和物理属性。第二,是机器翻译,即利用电子计算机按一定的程序自动进行自然语言之间的翻译,它是建立在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这三门学科的基础之上的。整个机器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原文分析、原文译文转换和译文生成三个阶段。迄今存在和正在研制的机器翻译系统按其加工的深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词汇为主的机器翻译系统,第二类是以句法为主的机器翻译系统,第三类是以语意为主的机器翻译系统,第三,是情报检索,关键是建立计算机情报检索语言,这种语言要求具备精确表述文献主题和提问主题所需要的词汇语法手段,不应有歧义,不受用户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便于用程序运算方式进行检索。第四,是汉字信息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为了求得比较理想的方案,使编码做到简单易学,操作方便,输入快捷,需要加强汉字的基础研究,如书面语的统计研究(字、词、部件、笔画、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等)和口语的统计研究(多音节词、音节、音素、声调等),这是编码方案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研制基础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