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湿地公园分类

城市湿地公园分类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按城市湿地成因划分天然型 天然湿地公园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一般规模较大的湿地公园都属于天然资源类型。包括采石坑、取土坑、采矿池,经人工修复后形成的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分类_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2.3.3 城市湿地公园分类

城市湿地公园的科学分类是城市湿地研究的基础,掌握湿地的类型有利于管理部门的合理决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规划设计理念,有利于采取科学的工程技术措施,总之,有利于后续保护、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城市湿地公园有着不同的类型。

1)按城市与湿地关系划分

(1)城中型 即湿地公园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湿地公园的生态属性一般相对较弱,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休闲娱乐)相对较强。

(2)近郊型 即湿地公园位于城市的近郊,湿地公园的生态属性明显增强,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有所减弱。

(3)远郊型 远郊型湿地公园位于城市的远郊,湿地公园生态属性一般强于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

除与城市间的距离作为分类依据外,实际上,城市在湿地水流方向的不同位置对湿地公园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湿地位于城市的下游方向,可称之为下水型,城市污水必然顺流而下,那么湿地公园必须把污水净化及其综合利用作为主要功能。如果湿地位于城市的上游方向,可称之为上水型,湿地则成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影响城市小气候的风水宝地,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自然侧重于水源保护、休闲娱乐。

2)按湿地资源状况划分

(1)海滩型 海滩型城市湿地包括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位低于6m,包括海湾和海峡。

(2)河滨型 河滨型城市湿地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瀑布。也包括人工运河、灌渠。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3)湖沼型 利用大片湖沼湿地建设的城市湿地公园。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漫滩湖泊、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及其浅滩;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包括灌丛沼泽、灌丛为主无泥炭积累的淡水沼泽;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淡水森林沼泽、季节泛滥森林沼泽、无泥炭积累的森林沼泽、泥炭森林沼泽;淡水泉及绿洲、温泉、地下溶洞水系。

3)按城市湿地成因划分

(1)天然型 天然湿地公园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一般规模较大的湿地公园都属于天然资源类型。

(2)人工型 人工湿地公园是指利用人工湿地或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

人工湖类型还可以细分出下列情况:

水库型 人工水库特色明显,是城市里面积较大的湿地,成型较早,因此能看到最丰富多样的湿地植物。

水电坝 人工湖建立后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在此基础上建立湿地公园。

4)按生产生活用途划分

(1)养殖型 部分湿地区域用于渔业养殖,含有鱼塘和虾塘的城区或郊区湿地公园。

(2)种植型 湿地的部分区域用于农业种植及灌溉,含有稻田、水渠、沟渠的灌溉田和灌溉渠道湿地公园。

(3)盐碱型 湿地公园主要是盐碱次生湿地,包括城市及郊区的盐池、蒸发池、季节性洪泛地等。

(4)废弃地型 主要是工矿开采过程中遗留的废弃地所形成的湿地。包括采石坑、取土坑、采矿池,经人工修复后形成的城市湿地公园。特色是比起采用混凝土护坡,或铺设人工草坪的公园水体,建筑工地上保留的巨大水坑,天然形成,可能更符合湿地自然调节的特性,能够帮助净化、降解周围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5)按保护状态划分

(1)城市保留型 城市建设过程中自然保留的湿地部分,因受破坏及污染较小保留其野生湿地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湿地公园,一方面具有野生自然特色,又具有城市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

(2)自然野生型 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建立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原始性较强,充分保留自然特色,让久居城镇的人们欣赏自然的田园风光。

6)按游憩内容划分

(1)展示型 具有湿地外貌,但自然演替的功能不完备,人们用生态学的手法和技术手段向游人进行展示,只是想通过此类湿地向城市居民演示完整的湿地功能。具有教育、普及宣传的作用。

(2)仿生型 模仿湿地自然的原始形态并加以归纳、提炼的人工湿地公园,具有一定自然演替的功能,具有湿地外貌,有一定湿地功能。

(3)自然型 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湿地公园,多属于生态保护型湿地,可供城市居民参观、游憩,湿地功能完备,反映自然湿地的特性,具有自然演替的功能。

(4)恢复型 原本是湿地场所,由于建设造成湿地性质消失,后又人工恢复,具有湿地外貌,有一定湿地功能。

(5)污水净化型 用于污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湿地外貌,有一定湿地功能。

(6)环保休闲型 此类城市湿地公园一方面利用湿地处理城市污染,另一方面提供休闲娱乐功能。

【注释】

[1]建设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Z],1999.

[2]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3):26-29.

[3]崔丽娟.中国的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探索[A].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论坛交流文集[C],2005:38-42.

[4]雷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5,(2):23-26.

[5]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4):299-301.

[6]俞青青.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7]朱建宁.以生态为主规划城市湿地公园[N].中国建设报,2005-11-14.

[8]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Z],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