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头寨子镇马堡回民小学_会宁校史

头寨子镇马堡回民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头寨子镇马堡回民小学_会宁校史头寨子镇马堡回民小学会宁县头寨镇马堡小学位于会宁南部与定西接壤,是回汉两族定居的地方,创办于1936年,初名为马堡学堂,借用马王庙作为教室。马堡中学获得社会和家长的好评,老百姓对教育有了明确认识,政府、社会、学校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办学热情空前高涨。于是,中学部迁走,小学部未动,马堡八年制学校更名为马堡回民小学。

头寨子镇马堡回民小学_会宁校史

头寨子镇马堡回民小学

会宁县头寨镇马堡小学位于会宁南部与定西接壤,是回汉两族定居的地方,创办于1936年,初名为马堡学堂,借用马王庙作为教室。教师办公室2间平房由回族人马俊、汉族人闫新魁捐款盖起,办公设备和学生的课桌凳由学生教师自带,有个别学生把膝盖当课桌。当时学校规模很小,初任校长闫士杰,教师3人,共4人,学生30多人,入学率30%左右。学校规模虽然小,但上学的学生来自定会两县,1952年将马堡学堂更名为马家堡初级小学。1956年8月,当时的马堡村为“定西县九字乡,属十二区川马堡村”,将马堡村划归为会宁县所管辖,马堡初级小学更名为“马家堡高级小学”,学校的规模随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而扩大,学生100多人,入学率达40%左右,校长由陈继贤担任,教师增加到7人,教师的知识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办公设备和学生的课桌凳不再是那么紧缺。在马俊、闫新魁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当地老百姓投工献料,学生搬出了马王殿,摆脱了狭窄的环境,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学用房,教育教学规范,校风严格严谨,求真务实,教学质量不断上升,赢得了社会良好的信誉。陈继贤调走之后,校长马绍俊接替,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条件也越来越好,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马堡小学办学历史悠久,综观70多年办学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8年—1977年)

学校简陋的教室经不住风吹雨淋,全成为危房,教师、学生的安全没有保障。这时,生产大队决定翻修,学生搬入回民清真寺上学,学校校长由赵忠担任,教师3人,共4人,只有校长是公派教师,其它3人都是民请教师。与以前相比较,教学质量、教师知识水平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学生没有课本,拿着一本毛主席语录当教科书,学校的管理极其松散,老师要求高年级学生来管理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一年之后,马堡小学在原址建成了坚固的教室,学生由清真寺迁入刚建好的3栋教室,教学设备有所增添,期间校长调离,学校由生产大队管理几个民教,支撑着教学,但还是没有教科书,教师找来以前用过的教科书,用油印机刻印后发给每个学生。此后,上级配公派教师李恒当校长,教学质量随之提高。一年之后,学生有了正版的教科书,教育教学也摆脱了混乱局面。(www.guayunfan.com)

为了普及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1976年3月,马堡小学扩办为中学,学校规模随之扩大,校名“马堡七年制学校”。初办中学的第一任校长是公派教师宋继勤,靖远大芦人,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有着比较高的知识水平,完整的管理方法,教师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2人,除校长是公派教师外,其余全是民请教师。

这期间,教学用房、教师办公设备及学生课桌相当紧缺,校长积极向上级申请,县文教局应学校的申请先后两次拨款4400元,并发放课桌凳20多套。生产大队、生产队投工,教师也是当时建校的主力军。学生在校时上课,放学后建校,星期天也没放过假。在上级的支持下,村校合力兴建教室1栋2间,教师办公室8间,改建了原来简易的校门,添补了教学用具、体育器材,学校也拉通了电,办学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马堡中学初具规模,为以后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热情高涨,推动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马堡中学的扩建,教学质量的提高,宋继勤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给马堡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1978年元月被调红堡中学任校长,离别期间,马堡群众依依不舍,深情相送。

第二阶段(1978年—1999年)

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机遇;高考、中考制度改革,也是马堡中学的第一届毕业生的机遇。这年,考入头寨高中的毕业生有40多人,没有考上的不到10人,前10名的学生中,马堡学生占5名,前1~3名为马堡学生。马堡中学获得社会和家长的好评,老百姓对教育有了明确认识,政府、社会、学校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办学热情空前高涨。

以后几年来,马堡中学校长调入调出频繁,一年半时间3任校长,他们相继维持着马堡中学的教育教学水平。

1979年9月,上级派马得勋任马堡中学校长。他来校后,为马堡中学扩建了教师办公室15间。1980年,12名民请教师中10名被辞退,又从本公社范围内聘请了几名教师,以解决师资短缺的状况。

1982年9月,学制由七年制转变为八年制,和国家规定的体制相统一。随着班级的增设,县统战部门拨款5000元解决教育教学设备紧缺问题,公派教师相继增多,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自学制改变后,学校不再扩建、改建,民请教师相应减少,公派教师逐年增加,教育教学维持着原状,波浪式进展。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地方教育地方办,地方政府也拿不出钱来投入教育,学校只好号召老百姓投工投料,学校也从学杂费抽出一部分来维持教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办学条件。以后几年来,校园建设保持着原来的面貌。

第三阶段(2000年—2008年)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再加上学生人数逐年猛增,中小学必须分开。于是,中学部迁走,小学部未动,马堡八年制学校更名为马堡回民小学。虽然中学被分开,拥挤的现象稍有缓解,但是,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学校用房依然紧缺,以前的建筑都是土木结构,屋顶凸凹,不瓦棱之间便生青苔,多年的雨水冲走细泥,屋顶有些地方窟窿大开,竹帘有些裸露在外,墙基下陷,学校与农户一墙之隔,教师办公室背靠的不是羊圈便是厕所。2007年6月6日,大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17日至18日,阴雨连绵,两间校舍倒塌,其余虽然没有塌陷,但漏水现象比较严重,外面大雨,屋内小雨。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牛志强立即上报,这引起上级的足够重视。民政局支助了救灾帐篷,学生、教师全部搬入帐篷上课办公,县“危改办”拨27万元用于建设教学用房,镇政府出资7万元,镇教育管理中心、学校各筹资2万元,共计11万元,用于建校门、厕所、校墙,于2007年7月22日破土动工,主体工程于9月30日竣工,学生老师搬进新的教学用房。

马堡回民小学是马堡村唯一的村级六年制学校,中学迁出后,校长牛志强办学热情高,爱岗敬业,团结关心同志,领导有方,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服务半径约50里左右。在本校就读的学生,有本镇多村的学生及外县学生,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266人,其中女生128人,回族76人,教师14人,学校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0.9平方米,教师合格率85.7%。

(供稿人:牛志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