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是经济国际化的必备要素

信息化是经济国际化的必备要素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化对经济国际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化为生产国际化提供发展导向。信息化是贸易国际化的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为贸易国际化奠定了技术、体制、机制及信用、安全诸方面的基础,解决了电子商务应用的核心问题。资本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的必然结果。资本国际化本身就是信息化不断拓展的结果。

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互动发展_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宏观方向_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七、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互动发展——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宏观方向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超越国界,与别国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断扩大和深入的经济发展过程。经济国际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核心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具体内容包括:(1)生产国际化——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同一产品可以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使得每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发挥其技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最终产品也就成为一种各国协作生产的“国际性产品”。(2)贸易国际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0)的成立,标志着一个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市场的形成。(3)资本国际化——发达国家之间互相投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发达国家投资、发展中国家互相投资的现象比比皆是。(4)人才国际化——在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人才流动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地区概念、国界概念已越来越模糊。此外,还有与上述“四化”相对应的政策、体制和技术标准的国际化等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国际化潮流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高涨,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得了全新的突破,知识信息网络化、全球贸易自由化、金融资本国际化、生产体系跨国化和运行机制趋同化等方面的趋势都有了空前的显现,经济国际化进程迈向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表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信息化对经济国际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为生产国际化提供发展导向。当代社会,由于各生产环节和生产地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跨国公司在利益驱动下,产业的跨国转移不断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地区可以从某种工序、某种零部件、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去承接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生产,通过开发区的设立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进一步形成国际产业的集聚之地。充分、准确地了解与分析不断变化着的生产环节、生产地点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需要通过对大量相关信息的收集、梳理、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是说,信息化是以价值链为纽带,形成科学产业地理配置的前提和导向,是减少生产国际化决策失误的核心机制。(2)信息化是贸易国际化的基础。贸易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其在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贸易流通、实现资源互补、避免市场失灵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为什么贸易国际化产生、普及于信息时代?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为贸易国际化奠定了技术、体制、机制及信用、安全诸方面的基础,解决了电子商务应用的核心问题。信息化是贸易国际化的技术、机制保障,是贸易国际化不可分割的基本内容,没有信息化的支撑,就没有贸易国际化的今天。(3)信息化是资本国际化的必备要素。资本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的必然结果。与这“两化”一样,在当今时代,资本国际化亦不能脱离信息化而单独运行。要实现资本的国际化聚集、流动及资本向产业的转化,首先要以信息分析为依据,其次要以信息系统为平台,再次要以信息化运行机制为保障,最后要通过信息化路径结算。可见,资本国际化运作的全过程均离不开信息化。(4)信息化是人才国际化由可能性变为必然性的关键因素。经济国际化不仅改变全球资本和技术配置的格局,也为人才的国际化流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人才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将更加便利,优秀人才施展才能的机会大量增加,人才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人才的流动。人才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用人地区或企业通过一定的政策、待遇、机制,在全球实现对人才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异地引智,“借鸡生蛋”。信息化则是“为经济发展寻找人才,为人才寻找施才平台”,实现用人者与人才间全球化互为选择的最广泛、最便捷、最有效率的途径和机制。

经济国际化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国际化必然拉动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发展。生产国际化的主体绝大部分是跨国公司,而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运转机制、生产流程均要求具有相当高的信息化程度,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过程,也就是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过程,生产国际化水平愈高,对信息化的要求就愈高。信息化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期内成为全球化潮流,这与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有着必然的正相关关系。(2)贸易国际化有效地促进了贸易主体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性。贸易国际化首先促进了国际通用的贸易规则、运作程序及相应的信息通报、分析、应用、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其次促进着国际电子商务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国际商务信用体系的确立,再次又有效推进了以信息化运转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为国际贸易主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高收益。故此,贸易国际化极大地刺激着各贸易主体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性,进而有效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3)资本国际化本身就是信息化不断拓展的结果。资本的流动是资本价值的体现方式,也是资本的生命所在。但资本的流动不是随意的,而是依照价值规律,按照价值最大化的方向来流动的,资本国际化就是资本流动规律在国际经济进程中的显现。作为投资者,其资本国际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对资本流动的各种信息进行动态的科学分析,进而对投资行为进行决策、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效能亦得到了最大化的应用。(4)人才国际化将信息化提升至事关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人才处于战略性的地位,谁拥有数量多、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谁就会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由此,人才国际化水平便成为了经济国际化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的实质是提高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的人才分布、人才素质、人才活动空间的国际化水平,而这三个方面水平的提高,必然有力推动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www.guayunfan.com)

西部民族地区现阶段的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互动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强力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政府应从政策、金融、人才、法律等方面出台鼓励优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举措,全力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应进一步优化公共与中介服务、不断完善相应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使之与国际水平相当,与国际规范接轨。应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注重对企业国际化信息资源的系统收集与科学分析,利用好并购与战略联盟等新方式。应注重企业国际化能力建设,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国际化意识、国际化知识和国际化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应积极引导企业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过程中经受锻炼,逐步孕育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着力发展以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的国际服务产业,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应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全面部署加快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将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应适应世界服务业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新趋势,实施信息服务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服务业国际化的突破口,力争更多的城市成为国际服务外包重要目的地,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应注重引入国外优秀服务供应商先进的管理系统、经营理念、软硬件技术以及新的业态,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加快服务业现代化。

——加快提升信息产业水平,以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推进经济国际化发展。信息产业是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也是统一标准和规则最为普遍适用的领域。要赶上经济国际化潮流,首先要赶上世界信息化潮流。应将信息产业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反梯度推移”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吸引国际上最现代的信息产业公司落户于本地区,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成果来有效提升信息产业水平。应积极参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合作与竞争,大力推进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显著提升信息化应用的国际化水平。

——适应科技全球化潮流,推进研发、智力和人才国际化。应以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为方向,对于智力和人才,既要重视“引进来”,也应重视“走出去”,更应重视通过信息化途径来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应重点加强本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这些领域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应将吸引外资的重点转向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实现知识经济与经济国际化发展的一举两得。应着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设立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等,提高利用外部智力和研发资源的水平,招揽国外高端人才,锻炼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注释】

[1]刘茂松.信息化与工业化反梯度推移.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3

[2]何传启.知识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罗仲伟.网络经济的实质.新华文摘,2002(2)

[4]姜爱林.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研究.唯实,2004(4)

[5]姜爱林.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研究.唯实,2004(4)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严瑞珍.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研究,1997(10)

[8]林定清,李建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9):36~38

[9]李里特.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的几个关键问题.科技导报,2002(1):36~39

[10]王亚东等.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情报学报,2002(2):214~218

[11]梅方权.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7(5):1~4

[12]张宪平,石涛.我国目前城市化典型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经济学动态,2003(4):35~37

[13]石忆邵.关于城市化的几个学术问题的讨论.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33~38

[14]牛文元.城市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人大复印资料),2003(3):37~39

[15]迟兴臣.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几点思考.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人大复印资料),2003(7):50~53

[16]邬贺铨.我国信息化发展路径和战略.新华网时事报告.news.xinhuanet.com,2007-11-23

[17]梁春阳.西部地区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