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掖市甘州区乡镇图书室情况调研报告

张掖市甘州区乡镇图书室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尚在开放的乡镇图书室有沙井、碱滩、乌江、大满、安阳等5个乡镇,占区乡镇数的28%。但总的来说,全区乡镇图书室建设现状令人忧虑,主要表现:乡镇图书室功能日渐萎缩。导致乡镇图书室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一种长效的保障机制。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全区乡镇图书室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乡镇各级政府。

张掖市甘州区乡镇图书室情况调研报告_西北地区图书馆发

张掖市甘州区乡镇图书室情况调研报告

李惠娟

为了进一步促进“知识工程”的贯彻执行,更好地发挥乡镇图书室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甘州区图书馆对全区乡镇图书室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服务手段和“知识工程”执行情况进行了抽样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

摸清甘州区乡镇图书室发展状况、购书经费来源、管理措施、服务项目、读者阅读层次以及对图书室读者活动的评价情况等。(www.guayunfan.com)

二、调研方法

甘州区图书馆帮建“农家书屋”的过程中,对各乡镇图书室情况进行走访调研。

三、调研结果

1.基本情况

2005年,甘州区18个乡镇文化站都建有图书室,但大部分设施陈旧,面积狭小,难以正常开展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针对这种情况,2006年,甘州区文化、发改部门组织力量,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深入各乡镇就乡镇文化站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等有关情况开展调研,摸清了乡镇文化站建设状况。2007年,依托《张掖市“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平台,各乡镇都把“先进文化”达标创建活动作为农村活动文化建设巩固提高的重要途径。至目前,18个乡镇文化站均达到了县级文化站建设标准;2个乡镇建成省级示范文化站;312国道沿线的6个乡镇全部建成丝路长廊示范文化站;2个乡镇建成省级示范村文化书库;245家“农家书屋”星罗棋布坐落在18个乡镇;花寨、安阳、党寨、乌江四个乡镇列入甘肃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2010年又有9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拔地而起。各乡镇因地制宜,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了基本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为农村文化工作注入了活力。但就是在这样好的形势下,图书室建设工作一直以来还是得不到乡镇领导的重视,时至今日,许多乡镇图书室,图书陈旧,多数已经关闭,有的图书遗失,有的连场地也被其它项目占用。目前尚在开放的乡镇图书室有沙井、碱滩、乌江、大满、安阳等5个乡镇,占区乡镇数的28%。而就是这5个乡镇的图书室,因难以补充新书,只能勉强维持开放,其前途可堪。而自2007年以来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它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在传播文化知识提供科技经济信息及休闲阅读上,深受群众欢迎。

2.原因既现存的问题

甘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80%,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既有人均收入名列全区前茅的先进乡镇,也有连饮水都困难、经济相当落后的乡镇,因而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千差万别,乡镇图书室良莠不齐。但总的来说,全区乡镇图书室建设现状令人忧虑,主要表现:乡镇图书室功能日渐萎缩。缺乏长远的规划,或者说乡镇政府尚未真正重视图书室建设。大多图书室的设施、藏书还停留在八十年代建立的规模上,就连一度成为全区农村文化建设亮丽风景的沙井、乌江、碱滩、三闸、小满等乡镇图书室如今名存实亡。一方面是乡镇图书室数量和功能的萎缩,另一方面,农民朋友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知识、对阅读的渴求难以满足。

导致乡镇图书室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一种长效的保障机制。在各地政府创建群众先进文化县、区示范县的文件中,对乡镇图书室建设只要求有普及率,没有提出巩固率的要求;二是经费匮乏,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文化站的主要问题,他们无法也无力再去顾及图书室这项需要较大投入的工作;三是没有专职图书管理员。文化专干忙于其它行政事务,服务工作不到位;四是藏书质量不高。在藏书中有的是东拼西凑发动单位和个人捐献而来,有的是凭个人爱好随意采购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五是文化主管部门扶持力度不够。在抓乡镇室建设上,面上工作做得多,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工作做得少。特别是在乡镇图书室的巩固与发展问题上未下工夫;六是县(市)图书馆对乡镇图书室的辅导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3.建议与措施

针对目前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乡镇图书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应用的作用。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①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乡镇图书室建设的力度。

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全区乡镇图书室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乡镇各级政府。要把图书室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书室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

②通过政策法规促进乡镇图书室事业的发展

制定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将各级公共图书馆(室)建设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使乡镇图书室从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到人才队伍、“软件”服务等方面有法律保证。

③增加投入

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办法,广开资金投入渠道。

④建立多种办室模式

乡镇图书室要以政府办室为主,社会办室为辅,但具体而言,由于各镇实际情况不同,可借鉴外市与本市乡镇图书室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可采用以下几种办室模式:一是与乡镇企业联合办室。由乡政府无偿提供场地,企业投资,图书室免费为企业职工和本镇农民提供服务。二是文化大户办室。如乌江乡与乌江村的文化大户紧密结合,把图书室直接交办个人管理,确保了图书室的巩固和健康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藏书优势,与村“农家书屋”实行资源共享。四是站办站管。购书经费和管理员工资由镇文化站负责,文化站对管理员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例如,碱滩镇杨家庄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就有村委会招聘,经过培训后承担管理员,这些成功经验都很值得借鉴。

⑤培育人才

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乡镇领导应有超前意识,将他们送到省、市图书馆学习,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省、市(县)、区馆见习,培养他们具备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具备信息开发、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2)充分发挥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其馆藏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对乡镇图书室进行有层次、分阶段的建设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主要可以通过建立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动站帮助提高乡镇图书室提高服务水平。

有些乡镇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雄厚,对乡镇图书室的建设肯投入,起点高,设施全,藏书丰富,自身发展的后劲比较充足。对这样的乡镇图书室,公共图书馆就可以与其建立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性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业务辅导活动,使其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利用这个乡镇图书室的优势,开展业务协作协调,把服务工作辐射到周围乡镇的农民读者中。

建立图书流动站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文献流通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比较适合于乡镇经济实力不是很强、财政投入有限、藏书数量不足的图书室。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其建立图书馆流动站的合作关系,由乡镇图书室出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公共图书馆配备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项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乡镇图书馆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图书流动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文献数量可多可少,文献的载体形式可以互相补充,并针对本乡镇的特点。建立特色文献图书流动站。使其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

(3)将“全国文化信资源共享工程”与乡镇图书室建设有机结合

乡镇图书室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单一的传统图书室服务方式是其重要原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将为农村图书室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农民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乡镇图书室建设应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成果来丰富服务内容,首先,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联网,使乡镇室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其次,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乡镇室的购书重点,可以放在读者借阅量大的书籍上,如文艺书、少儿书、实用科技等,使有限的经费得到充分利用,借阅量少的文献如科技型文献可以利用网络提供服务。再次,采取乡政府与私人合作的方式,创建电子阅览室,由私人投资硬件设备,通过适当收费或其它方式给予补偿,与“共享工程”联网并提供内容。也可通过最简单的配置(一台投影仪和一套计算机设备),采用非在线方式,由本市公共馆针对农村特点制作不同内容、不同专题的文化信息免费提供给他们。

四、结语

总之,乡镇图书室普遍存在“创建难,巩固、发展更难”的现象,办好乡镇图书室,是一项长远的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无疑占有重要位置。在党和国家如此重视的今天,只要各级政府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的布署,真抓实干,其所有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农村文化建设也必将展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徐世鹏.张掖市发挥文化事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张掖日报,2007.

[2]夏国栋.中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成功之路.江苏图书馆学报,1998(1).

[3]季根章.当前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与跨世纪社会文化的发展.江苏图书馆学报,1998(4).

[4]陈跃.实施“知识工程”方案推动乡镇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学刊,1998(4).

[5]林斌.白泉镇图书馆的启示.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0(3).

(李惠娟,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