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主导下的媒介市场化改革

政府主导下的媒介市场化改革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政府主导下的媒介市场化改革过去20年欧美国家的媒介市场化改革,各国都有其具体的原因,改革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政府直接主导、促进了这场变革。尤其是在以自由化、商业化和放宽管制为主的欧洲媒介市场化改革中,政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两家私营电视台的市场份额已经大大超过了公共电视台。

二、政府主导下的媒介市场化改革

过去20年欧美国家的媒介市场化改革,各国都有其具体的原因,改革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政府直接主导、促进了这场变革。尤其是在以自由化、商业化和放宽管制为主的欧洲媒介市场化改革中,政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它的背后,反映了以国家形式出面的市场化改革的建构过程,显示了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一场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的合谋。

英国撒切尔政府在1988年公布的白皮书《90年代的广电业:竞争,选择和质量》,其核心也是放松管制,对广播电视业采取同其他企业一致的政策,以促进广播电视业的市场化。但是,放松管制带来的广播电视私有化,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商业利益集团。大企业的压力是促使政府变革的一个潜在因素。欧洲原先在广播电视领域实施公营垄断制,限制了大公司涉足广电,一是无法投资,二是无法做广告。广电领域巨大的商机,促使大公司逐步加大对政府(议会)的压力,终于迫使各国先后放开广电管制政策。

在法国,1985年1月,总统密特朗在新年贺辞中突然宣布“电视全面向民间开放”。促使密特朗开放商业电视台的直接原因,首先是为了在1986年大选中获胜要恢复自由主义这面旗帜;其次是考虑到如果大选失败,保守派也可能要走开放商业电视台这条路,倒不如先行一步。到90年代中期,法国民众能收看到的6个全国性频道中,4个是私营电视台。正因为如此,法国《世界报》称密特朗是伟大的电波解放者,是电波解放的主要原动力。

在德国,1984年1月,一个设在路得维希港市的私营有线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市民家庭试播节目,标志着商业有线卫星电视在德国落地。1987年,由联邦各州达成改组广播电视事业的协议,规定了公共和私营电视台的并存。正是这一系列的法令、规定的出现,催生了广播电视的私营化。目前,面向全国广播的商业电视机构已遍及德国主要城市,它们完全靠广告作为经费来源。德国私营电视台通过合并和购买的方式日益集中,形成了两大家族:一个是由德国出版商贝特斯曼集团和卢森堡广播公司组成;另一个由德国电影发行商集团和报业集团施普林格集团组成。这两家私营电视台的市场份额已经大大超过了公共电视台。

欧洲广播电视私有化方面走得最早的是意大利。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公共广播电视公司RAI的垄断地位就受到了一些地方性的非法商业电台的挑战。1976年意大利宪法院的一个判决承认了这些地方电台的合法地位,从而引进了私营广播。此后由于国家对私营广播电视的发展基本上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政策,自由化的进程一发不可收拾。到了1982年,私营电台电视台达到了1500家。接着是迅速的兼并与集中,一些出版商不顾法院只准地方性电台存在,不准全国联网的规定,擅自建立起全国性网络。到了1984年,房地产商出身的贝鲁斯科尼从出版商的手中收购了大部分商业性网络,基本上垄断了意大利的私营广播电视业。

与此同时,一直较为封闭的东欧和北欧国家也纷纷向私营广播电视敞开了大门。在东欧,经过三年的争论,1992年新的广播法获得通过,波兰的私营电视台得到法律的认可。在北欧的瑞典,1991年11月,瑞典首家商业电视台TV4得到政府的批准开播,从此,它与瑞典公共广播电视公司SVT(瑞典国家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开始了。在挪威,1992年挪威议会批准了首家商业电视台TV2,并宣称以此打破挪威公共广播电视公司NRK的垄断局面。

总之,政府的放松规制是广播电视私有化的直接推动力,传播制度只是政治、经济制度的附属产物,广播电视业的命运始终是操纵在政治家和商人手中的。如果说媒介市场化改革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直接推动的话,它刚好也符合了工商界的利益和要求。在广播电视行业,由于广播电视业巨大的商业潜力,持有广播电视经营执照就像持有了印钞票的执照,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目标。政策的倾向与工商界的利益不谋而合,新技术又提供了可能性,于是,广播电视业的市场化成了20世纪末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