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化传播的误区

个性化传播的误区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个性化传播的误区“个性”通常是指“事物的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12]。个性化是主持人自身声音、形象等先天条件及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人生感悟、性格能力等后天素养,在传播中与栏目个性、与受众审美相契合的独特形象或语言特征。个性化传播并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刻意的与众不同,是节目宗旨和主持人气质的集合体。

四、个性化传播的误区

“个性”通常是指“事物的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12]。“个性”常与“共性”相对,“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并丰富共性”[13]。由于一些主持人对个性化的曲解,出现了以“怪异”、“另类”为个性,“为个性而个性”的偏差。

个性化是主持人自身声音、形象等先天条件及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人生感悟、性格能力等后天素养,在传播中与栏目个性、与受众审美相契合的独特形象或语言特征。在这个前提下,个性化表现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到的视角、独辟蹊径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独具特色的表达和气质形象。不论什么栏目的主持人,没有文化做支撑,很难保持长久的魅力。一些形象并不英俊漂亮,语音并不纯正明亮的专家、学者型主持人能够稳稳占据栏目主持人的位置,游刃有余,独领风骚,正是这个道理。

个性化传播并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刻意的与众不同,是节目宗旨和主持人气质的集合体。主持人在个性化的挖掘中要时刻关注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有的,是在主持人举手投足间有意无意的表达,而不是刻意的表达。这种个性化特质被主持人挖掘和利用必须有一个前提,他必须让观众感受到一颗善良、诚恳、关爱的心。

当然,个性离不开共性,主持人的个性化植根于节目共性的土壤。从客观工作环境讲,如果没有积极的工作机制,不给有潜质的主持人机会,总是简单地重复,主持人的个性也难以形成。从主观角度看,对于年轻的主持人来说,不要把个性化作为首要的目标,急于寻找个性,更忌离开栏目硬去设计和孤立地追求自我的个性[14]。只有当主持人坚持全身心地融入节目当中,用眼观察社会,用耳倾听民意,用口传达真情,用心服务受众,主持人的个性才会渐渐凸显和形成,个性化传播的最高境界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完美结合。《东方时空》四位“开山”主持人便是典型:敬一丹端庄睿智、亲切朴实,以一种平等心态对待来访对象,对“小人物”予以深切的关注,使人感受到她对普通人的理解、宽容和尊重;白岩松犀利尖锐的评论透出他的人格优点——社会责任感和热情;水均益对国际题材的驾驭能力能让观众看到他的睿智、大气和外交家的风度;方宏进在调查性报道中的评点沉稳庄重、从容深刻,让人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心,正义凛然之气。正所谓“白岩松的言辞犀利、鞭辟入里;敬一丹的用语恳切、舒缓委婉;方宏进的评论沉静缜密、朴实恳切;水均益的取喻丰富、机变睿智,可谓各具风采”[15],这些主持人的个性因为契合了时代特点和栏目的个性,而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