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闻传播中新闻传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新闻传播中新闻传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2003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的主创人员首次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民生新闻的崛起正在改变着我们现存的新闻生态,使我们的新闻生态变得更加丰满充盈,使我们的新闻理念更加宽容、理性,更加富有人性。民生新闻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背景之下的产物。

三、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

2003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的主创人员首次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南京零距离》以创作节目与观众的“零距离”为基本理念,贴近市民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所记录、所报道的是平民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是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所做、所遇、所获、所想,尤其是将镜头对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呐喊,反映他们的疾苦,呼唤社会的帮助,从而成为深受南京市民喜欢的名牌栏目,并引起全国各地电视台的纷纷效仿,使传统新闻中被冷落的民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映和报道的空间。

民生新闻的巨大生命力在于它彰显了我们这个平民时代新闻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新闻视角本质上是贵族化的,是居高临下的,新闻传播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精神贵族,用贵族的视角俯瞰众生,这使新闻充满了教导,充满了导师的影子”。[20]《南京零距离》用一种平民化的眼光来找寻新闻,来关注生活,把自己当做老百姓中的一员,以平民的心态来体味百姓生活中的种种状态,体味每一位报道对象的心灵感受,这种平民化的视角奠定了这个栏目空前的亲和力和贴近性,使每位观众拥有了一个乐于走进节目的心态,从而使这个节目获得了与观众零距离沟通的前提。平民化的视角决定了《南京零距离》所关注的对象是平民百姓,所关注的内容是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当《南京零距离》以平民化的视角把镜头推向民生的时候,实际上就体现了一个根本的价值起点,那就是民本。以民为本的核心在于“人”,人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人的生命状态、精神需要理应得到媒体以及社会的关怀和重视。《南京零距离》的推出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新闻的崛起,我国大多数新闻媒体都将报道视角转向平民,报道内容转向民生,承担起反映民声、关注民生、沟通民意的重担,特别是一些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民生新闻的崛起正在改变着我们现存的新闻生态,使我们的新闻生态变得更加丰满充盈,使我们的新闻理念更加宽容、理性,更加富有人性

民生新闻严格说并不是一个专业概念,它的出现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夺受众,加强与受众沟通,提高为受众服务而做出的一种选择,同时也是“以人为本”这一时代要求在新闻传播中的体现。民生新闻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况,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关注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从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以其亲切的语言、朴素的情怀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从而吸引了受众的眼球;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在媒体中看见的不是国内外重大事件就是各行业的重大典型,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或“柴米油盐酱醋茶”却鲜有问津的现象,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新闻选择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报道价值理念上的民本取向,是民生新闻实践中的基本原则,也是民生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形态的基本标准和要素,这三个内在的本质属性的有机统一构成了民生新闻的内在规定性,这一内在规定性也正是新闻传播人本责任的本质要求,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传播人文精神的内容,同时也开拓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空间。民生新闻的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和人文关怀,它以关注民生为立足点,以服务百姓为宗旨,强调用民生的立场、眼光和话语来反映民众的生活与命运,表达民众的情感和情怀,将话语权交给民众,彰显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新闻价值,在切实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方面,充分发挥新闻的力量,表现出强烈的亲民色彩。民生新闻满足了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也被全社会所接受。

民生新闻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背景之下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执政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报道理念和方法上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报道民生,反映民生,自然也就成了我国新闻媒体新闻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的瞭望者,新闻媒体无法不受到这股社会大潮的洗礼,同时关注民生也是新闻传播的本性回归。民生新闻的实践意义就在于,它抓住了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所凸显的社会现实,契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敏锐地回应了党和政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新理念,生动地诠释了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原则。民生新闻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前提下,反映民生,彰显主流,既反映人民群众的时代诉求,又契合现实政治的主流话语,形成民生新闻特有的传播范式,从而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创新路径,建构了一种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新闻传播模式。

随着民生新闻内涵的不断扩展,当下民生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些与民生新闻本质相悖的东西。民生新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民生新闻报道一方面以微观的角度关注小人物、小事情,从普通百姓的居家生活挖掘一些有关普通民众生存、生活、生命的新闻和信息,以小见大,从小人物中见大民生。另一方面民生新闻要通过采访,深入普通人的内心世界,触及他们的灵魂和情怀,挖掘普通民众人性中的美和光辉,和读者发生共鸣。民生新闻最大的特征就是平民性、接近性等,但民生新闻并不是琐碎化、低俗化、简单化的报道,那种毫无选择地把原生态的百姓生活刊播的做法,是对民生新闻的误解。民生新闻重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但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并不是“民生”的全部内涵。关注民生问题,并不是堆砌生活中的琐碎事物,也不是单纯地还原事实,更不是媚俗,一味追求轰动效应,而是通过对民众生活中的典型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给人们以启示、思考,引导人们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倡导社会理智、社会观念、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在全社会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人文精神是民生新闻的基本精神,只有在民生新闻中切实加强人文关怀,才能使民生新闻具有自己的理性、情感和智慧,也才会具有久远的生命力。

民生新闻在新闻学的意义上,是一种题材取向,也是一种新闻范式,又是一种新闻思潮;在社会学意义上,伸张了民主,宣传了真善美,弘扬了人文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