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受众是什么

受众是什么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众是什么在这本小册子中,你一定注意到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受众”这个词。受众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收者,有了受众,传播的过程才算完整,否则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就成了无的之矢。拿电视节目来说,只要是能收到该节目信号的观众都是其潜在受众,而那些由日常作息习惯所决定的、可能看到该节目的观众就是其可得受众。可见,作为网络这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者,网民并不能被简单地称作受众。

受众是什么

在这本小册子中,你一定注意到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受众”这个词。什么是受众呢?聪明的你也许已经想到了按照受众所接触媒介的不同,可以这样分类:收听广播的人叫听众,收看电视的人叫观众,阅读报刊书籍的人叫读者,他们被合称为受众。

网络也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媒介,那么,常上网的人——网民,算不算受众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先来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受众。

传播过程中有两个主体,一个是信息的发出者——传播者,另一个是信息的接收者——受传者。信息从传播者发出,被受传者接收,我们把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传者叫做受众(Audience),也叫“阅听众”。传播的过程大致如下页图所示,传播者通过各种媒介把信息传播给受众,从而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受众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收者,有了受众,传播的过程才算完整,否则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就成了无的之矢。

现代社会的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大众媒介的受众。受众几乎无处不在,具有人数众多、群体复杂、分散、隐匿(简称为多、杂、散、匿)等特点。

受众的反馈对传播者和媒介的经营者来说都十分重要,请参见本书中“告诉‘我’你需要什么”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img17

受众还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主要有潜在受众、可得受众、目标受众和实际受众。拿电视节目来说,只要是能收到该节目信号的观众都是其潜在受众,而那些由日常作息习惯所决定的、可能看到该节目的观众就是其可得受众。一般每个电视节目都会设定主要面向的收看人群,即目标受众,而节目播出过程中实际收看到它的观众就是实际受众。

举例来说,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节目,其潜在受众是能看到该节目的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幼;节目在上午十点左右播出,这个时间很多人都在上班、上学,可能收看电视的只是那些在家的家庭妇女、退休老人、失业人员等,他们构成了该节目的可得受众;《夕阳红》是一档专门针对老年人编排的节目,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状态,老年人是其目标受众;不过,真正收看到这个节目的人就不仅仅局限在老年人了,一曲《最美不过夕阳红》几乎人人会唱上两句,只要是看过《夕阳红》节目的人就是实际观众,他们可能是学龄前的儿童,也可能是风华正茂的姑娘小伙儿,当然了,更可能是满头银发的老人。

下面我来回答网民是不是受众这个问题。

在互联网兴起后,常上网的人被称作网民。我们都知道网络在技术上实现了多方面的互动性(Interactive),我们因此可以借助网络做很多事情。网民很少有只是被动接收信息的——我们在网络上面除了浏览各种信息外,还会发帖子,或者留言,或者发消息,这些行为也常被叫做“灌水”、“拍(扔)板砖”;或者我们在网络上面写信收信、写日记、聊天、填写问卷、与看不见的“对手”下棋、玩网络游戏……想想看,这些行为中,有些我们是单纯的受传者,有些我们是传播者,还有些我们是两个身份兼有。

可见,作为网络这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者,网民并不能被简单地称作受众。

有趣的是,关于网民这种在网络传播中既有可能是传播者又有可能是受传者的身份,在传播学上如何界定,该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学者们曾经为此热烈讨论过,至今也没定下来,其中有个名字是“传受者”,说明了网民兼具的两种身份。这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文字游戏(因为已经有个专业名

词是“受传者”)?或者听起来像是“传授者”?

但是,不管在传播学上网民的这个身份该被叫做什么,我们都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媒介传播特点及过程的影响——借助于网络,传播的双向性,或者说传播的互动性已经日趋明显。

钱芹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