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涨的中国网络民族主义

高涨的中国网络民族主义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涨的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是在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涌现的暴力抗议浪潮中开始高涨起来的。西藏暴乱因而成为所有不同政治利益群体和中国抨击者对中国发起攻击的导火线。西方媒体对这些事件所做的报道被置于中国网民的详查之下。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中国的自我形象被损毁了。

高涨的中国网络民族主义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是在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涌现的暴力抗议浪潮中开始高涨起来的。这股势力来自于各种各样的群体,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利益,涉及中国人权记录,拉萨镇压,非法法轮功,中国与苏丹、缅甸、津巴布韦等国的交易。此外,环境问题、东西方经济实力之战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政治权利之战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Bajoria,2008;Portillo,2008;“What is”,2008)。西藏暴乱因而成为所有不同政治利益群体和中国抨击者对中国发起攻击的导火线。而被描述为“洁白无瑕”的人物达赖喇嘛却被西方媒体和某些西方领导人用作攻击北京的工具(O'Neill,2008)。

西方媒体对这些事件所做的报道被置于中国网民的详查之下。在中国和西方受过良好教育的数百万精通技术的中国网民把网络空间作为强有力的平台,利用网络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还击、为了自卫、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和民族尊严。中国网民是在与西方媒体具有的根深蒂固的双重标准、虚伪和自负作斗争(Da&Luo,2008;Bremmer,2008;Elegant,2008;Luo,2008)。他们坚信,世界各地的反华抗议浪潮是由西方媒体带有偏见的报道、西方某些政客为个人利益对媒体的操纵,以及“西方公开的反华情绪和虚伪的道德说教”(“China waves”,2008,第2段)煽动起来的。

中国网民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开始了一场网络之战。他们使用互联网、电子邮件、联网手机即时通讯、网络日志、Facebook以及Youtube等,把它们作为一个实现社会目的和政治目的的一体化传播媒介。他们还把这种传播媒介当作“一个促进民族事业发展的交流中心、组织平台和实施渠道(Wu,2008,第1页)。”通过网络空间,他们直抒胸臆,表达他们的担忧、情感、愤怒和民族主义情绪。同时,他们还揭露了西方媒体报道中被他们视为谎言、虚伪和错误的东西(Hauben,2008)。尽管BBS在西方国家已经过时,但还是成为中国网民传播信息、组织抗议、示威和反示威、抵制外国货的主要平台(J.S.Wang,2008;J.Wang,2008)。用Kennedy(2008)的话来说,他们是在向西方媒体对西藏的报道宣战。对大多数中国网民来说,西方的真实目的就是要“否认他们为其成功而取得的伟大胜利”(Mahabubani,2008,第1段)。

令中国网民感到吃惊和难以置信的是,西方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谴责中国对西藏暴动的“镇压”,他们居然支持暴乱分子的暴力行为。西方对那些在暴乱中遭到杀害、严重受伤的无辜平民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同情(O'Neill,2008)。因此,中国网民对西方媒体大为失望,尽管西方媒体一向号称是在维护正义、客观、公正和“普世价值”,但他们并没有报道西藏暴乱分子的暴力和破坏活动(Dewan,2008)。他们歪曲并假造事实来支持那些暴乱分子和达赖喇嘛,力图使中国妖魔化,以达到分裂中国、诋毁中国形象和阻挠奥运会的目的(Da& Luo,2008;Luo,2008;O'Neill,2008)。

许多受教育程度高、自由开明、见多识广的能人也开始支持北京,抗议西方媒体对西藏暴乱带有偏见的报道(Forney,2008;Kwok,2008)。他们谴责西方未能理解中国的核心利益、妄想拖垮中国的阴谋,使中国丧失其应得的世界地位(Bezlova,2008;Callick,2008;Wacker,2008;Zhao,2008)。当意识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中国人的自尊已陷于危险的境地。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中国的自我形象被损毁了。正如西方媒体所展现的,中国民众选择了爱国主义而没有去支持虚伪西方媒体(Zhao,2008)。一旦涉及外国人的傲慢自大、欺凌恐吓、指责训斥、优越感和屈尊俯就等,中国人就会对某些问题特别敏感,诸如中国的国家形象、国家的安危、面子、荣辱,等等(Schell,2008)。有些人希望通过中国年轻人的民族主义热情把专制的中国改变成民主的中国,令他们感到诧异的是,这些年轻的中国人成了反对西方媒体报道最强大的对手。他们也成为各种群众集会、抗议、示威和反抗议活动中的领袖人物(Callick,2008)。正如Kurlantzick(2008,第4段)所说的:“他们正在促使北京的民族主义情绪变得更加强烈,其程度已超出了中国政府自身所期望的。”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弹,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其规模之大是中国当代历史上前所未见的(Bell,2008;Callick,2008;Hauben,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