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制作业前景展望

影视制作业前景展望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影视制作业前景展望影视制作业,是指电影、电视等从事音、影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行业,主要包括电视业和电影业。我国电影产业近年来获得飞速发展。这就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将是未来电影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趋势。该《意见》对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视制作业前景展望

影视制作业,是指电影、电视等从事音、影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行业,主要包括电视业和电影业。

(一)电影业

电影产业的产业链包括设备供应商、电影制作、电影放映、电影的电视播送及音像制品、延伸产品制作与销售等环节。我国电影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已经初步形成包括上游电影制作(负责完成电影投资、拍摄和后期制作,拥有电影版权并将其出售给发行公司)、中游电影发行(购买电影版权,以票房分账方式与下游院线公司合作,并负责电影的营销)、下游渠道(院线及下属影院负责电影放映)及衍生品产业(出版、游戏、图书、音乐等)在内的产业链雏形。

近年来,电影业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产品日益丰富、市场日益活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电影产业近年来获得飞速发展。从产量来看,2010年中国电影产量超过500部,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的1400部和美国的600部,预计2012年将超越美国。而从市场规模来看,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2010年整个产业规模接近115亿元,并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5年将超过400亿元,而相比3亿人口的美国1000亿美元的电影产业还相距甚远。2009年一部外国片《阿凡达》在中国内地创造了14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而2010年岁末国产《让子弹飞》也创造了超过6亿的票房收入。

但是,我国电影业产业链整体收入结构单一,主要靠票房,其后续和衍生的各环节盈利水平偏低,这意味着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电影制作向来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一些人把制片比喻为“石油勘探”,要不断有巨大的现金流予以支撑,可能会发现大油田,也可能血本无归。关于电影产业发展规律,好莱坞有著名的“火车头理论”,即电影作为火车头,本身可能不赚钱,但它可以带动电影业的发展。在投资一部片子前,广告、音像、软件、旅游、玩具、服装等行业的经营者会与制片人共同探讨相关产品的开发问题,甚至还会对戏中的人物造型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单纯的票房收入则只占全部利润的小头。这就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将是未来电影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趋势。

作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电影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文化产业。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正式基于电影产业的特性及其重要作用,我国大力促进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简称《意见》)(国办发〔2010〕9号)。该《意见》对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大力繁荣创作生产。在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提高质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多出优秀作品。

二是积极培育新型企业。加快推进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以创新企业品牌为核心,以提高影片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为龙头,整合制片发行放映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三是继续扩大院线经营规模。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

四是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五是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

六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开展电影产业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电影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电影技术企业开展电影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设备改造。

七是全面加强公共服务。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

八是努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积极实施电影“走出去”战略,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优惠政策,通过现有渠道,加大对电影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力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九是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抓紧推动建立完善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重点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和公布实施,制定和完善深化电影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

十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积极发展电影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造就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人才,重点加强创作、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电视业

电视产业的产业链包括设备供应商、节目供应商、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电视受众以及广告代理等配套环节。根据电视的传输方式,电视产业可分为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衡量电视产业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是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当然,如果是无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话,其衡量指标还有订户数。这里,我们所讲的电视产业主要是指电视内容的生产和制作行业。

近年来,我国电视制作业同样有较快速的发展。截至2009年,全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2000多家、播出机构2000多家,电视剧超过1.4万集、动画片超过13万分钟;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万多座,卫星上行站30多座,有线电视网络400多万千米,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6亿,到2008年年底,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95%,电视机超过5亿台。广播影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是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十二五”期间我国广播影视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推动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传播能力、推进三网融合,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引领带动我国现代传媒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十二五”期间,我国广播影视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如下:

一是推动广播影视从过去的模拟、分散、单一服务,向数字、集约、综合服务转变。广播影视是高科技、重装备的行业,涉及采编、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等多个环节,涉及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当前,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广播影视的技术基础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由模拟向数字的重大转变,使广播影视传播方式正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接收终端由单一向多元多样转变,业务形态由封闭分割向开放融合转变。

二是着力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统筹协调,覆盖广泛,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领域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媒体国际传播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建成了多种手段并用、多层次覆盖、规模庞大的广播影视网,如何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安全平稳地实现从播出前端到用户终端全系统的数字化,构建完善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现代传播体系,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十二五”时期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三是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促进有线电视网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事业变产业、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满足人们多元多变多样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的必然选择。三网融合工作分两个阶段推进,2010~2012年是试点阶段,2013~2015年是推广阶段。目前,有关部门制订了试点方案,在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三网融合不仅仅是广电与电信业务的对等开放,更重要的是服务业态的创新,真正让用户感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全新视听享受和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让用户体验到三网融合带来的新变化。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尊重科学规律,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战略转型,突出广电特色,发挥广电优势,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确保安全可控,积极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