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

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李海亭内容提要: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专业建设也如火如荼,但该专业却出现了招生热、就业冷的尴尬局面。

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

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1)

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李海亭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专业建设也如火如荼,但该专业却出现了招生热、就业冷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学科建设方面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问题。文化产业专业建设要完善学科建设、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如明确文化产业专业方向,进行专业特色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实验室制度、完善实践教学系统等措施是必要的。

关键词:文化产业专业;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改革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国务院发文把文化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行业,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是不争之实。文化产业人才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最具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就目前来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人才奇缺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当然这种“奇缺”是相对的,事实上,高校相关文化产业专业已经在近几年内红红火火地开办起来。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传媒影视、游戏、新闻、动漫、文化产业管理等诸多专业的招生人数,每年在35万左右,在校生约140万。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层次从高职生到本科生、研究生,体系化培养已经初见规模。按照这样的招生规模,应该能够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但事实却是:一方面,高校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文化产业人才,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却抱怨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而作为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从就业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甚至于反差很大,招生热,就业冷,学生们难以找到对口的专业,迫不得已只能改行从事别的职业。在国内、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形势都很好的情况下,为什么文化产业专业学生就业却遭到冷遇?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作为一个以创造性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对人才的标准要求较高,不仅要具有一般人才的共性,还要求是底蕴文化深厚、创新能力强、社会信息面广、熟悉经营管理之道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但纵观我国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大多处于新建状态,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上述要求,这是造成当前文化产业专业招生热就业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文化产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科建设、教学机制、师资、生源等方面。其中师资问题和生源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这里不再详谈。本文将针对当前文化产业专业在学科建设、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院校和全国兄弟院校进行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目前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文化产业专业没有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所属专业门类不清,目前的文化产业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中,文、史、经济、管理科都有,杂而混乱;从文化产业专业建设本身来看,专业设置没有统一、明确的方向,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机制陈旧,实践课少而得不到重视,学生锻炼得不到实践,学生所学难以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

针对以上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机制改革方面需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一、学科建设方面,完善学科设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特色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学科设置

文化产业专业是伴随着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而建立的,由于是新建专业,没有经验可循,加之受体制的影响,学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文化产业专业的定位不明晰,学科建设不成熟、不健全,学科设置不合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短短几年时间内,我国高校已经诞生了60多个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或方向,这还不包括专科专业。各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参差不齐,学术支撑和学科设置不尽合理,文化产业专业的所属院系也是五花八门,包括经济类、管理类、艺术类、文史类,还有传媒类等。学生毕业授予的学位也是管理、文史皆有。这种杂乱无章的学科归属现象反映了当前文化产业专业建设的不成熟,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要有自己明确的专业定位、研究对象等。由于目前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实质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对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哪个叫法更贴切,对于文化产业的侧重是“文化”还是“产业”也是各执一词,由此导致各地高校的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从专业名称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宗旨也经常变动,处在摇摆之中,彼此之间差别也很大。对于文化产业学科归属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原则,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统一认识,综合考虑,实现文化产业专业的合理、科学的学科定位,改变当前文化产业学科归属杂乱的现象。目前,关于在本科专业中建立文化产业学科一级学科的呼声越来越高,文化产业相关学科不能再依附于其他学科与学院,而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只有提高文化产业学科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从师资、经费,实验室设置等方面教学软件和硬件配置设施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总之,从长远来看,建立文化产业一级学科是专业建设的目标,否则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专业建设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相关教学条件难以争取,很难实现文化产业学科的高水准和快速发展。

(二)明确文化产业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

在明确学科门类归属、建立专业学科的基础上,要明确文化产业学科的专业方向划分,从目前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来看,文化产业外延范围很广,包含众多门类。笔者认为,目前的文化产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经营、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策划四个基本方向,这四个方向基本囊括了当前文化产业的主要门类、行业。相应地,文化产业专业方向可以设定为以上四个专业方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文化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经营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文化产业策划人才的培养上。

1.文化产业经营方向。文化产业经营主要指的是负责文化产业的商品、资产和资本经营,为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向、战略负责,从事文化产业的市场调研预测、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生产等业务。从具体的分类来讲,文化产业的经营涉及文化媒介、报业、出版、期刊、广播影视、数字网络、动漫等行业的经营。在北京大学开设的“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中,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的定义为:这类人需要对产业环境进行评估和把握,制定企业发展战略,选拔人才,对策划、设计、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统筹和运作,站在全行业的角度审视本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市场要有判断力。这类人才不仅要有纵贯古今的文化视野、策划经营的文化理念,还要有现代产业意识和经营思路,要有较强的经济学、金融、商业知识和能力,专业设置倾向于经济、管理、金融类师资较强的院校。文化产业经营人才事关文化产业的营销成功与否,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决定着文化产业企业的成败与否。

2.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工作。管理可概括为企业的制度管理、机制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方向是由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三大学科中的有关部分有机结合形成的。它涉及了文化学当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应用了经济学当中产业经济学的相关成果,并借助了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就学科构成看,文化产业管理因涉及文化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领域,内容广博,如果从事文化产业的管理者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研究。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需要对产业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把握,从而制定出企业发展的战略,并能站在行业的角度审视本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同时,这种人才还要具备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熟悉金融领域,同时又有较高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水平。这种人才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具备将专业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联系的能力。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从事的行业管理有文化传播、新闻出版、文化旅游业、广告业、文博展演业、娱乐业、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和体育产业等。该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根据从事的具体行业不同,专业侧重有所不同,如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管理,天津音乐学院的音乐管理专业等根据自身师资特长,专业方向明确,为文化产业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

3.文化产业创意方向。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创意,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重中之重。文化产业创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内容的创作和设计制作,以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和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提供各种文化服务活动的人才。文化创意人才遍布广告、动漫、影视、音乐、表演艺术、出版和资讯科技等行业。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著名创意经济学家理查德·弗罗达里测算,现今美国的创意阶层的总数达到3 850万人,占到全美劳动力的30%左右。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创意产业发达的地方正是依靠创意人才的系统培养战略。相反,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人才缺乏,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1‰。尽管我国每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但真正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原创知识产权却少之又少。如目前全国动漫业虽已有400余家企业和10万从业人员,但动漫创作人才奇缺,多数动漫企业拿不出富有创意的动漫产品。我们的动漫产业更多的是为外国做嫁衣,成为别人的加工机器,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创意人才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所以,培养各类创意设计人才,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平面设计、数码动画、视觉设计、广告设计等人才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急需,要本着长远发展的目标,重视人才的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合理、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具有宽博的文化视野和杰出创意能力的高层次的创意设计人才。

4.文化产业策划方向。随着创意产业的崛起,创意策划人才成为市场的急需人才。文化产业策划专业方向主要是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迅速发展的需要,为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培养具备知识咨询、专业评论、活动策划、信息对接及组织承办等能力的文化产业紧缺人才。诸如演艺策划与营销、电视频道包装与电视栏目策划、大型活动策划及会展策划营销、文化品牌策划、教育培训策划、广告策划、文化旅游策划、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等,可以说策划遍布文化产业的各行各业,策划是文化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策划是一种跨学科的行为,要求文化产业策划人才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策划学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等各种综合知识,要有创意、创新能力、市场调研能力、组织能力、整合能力和执行能力等各种能力。此外,还要有良好的角色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善于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优点,形成整体合力。它需要策划人必须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水准,策划人必须熟悉市场营销、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知识,只有拥有这些学科全面而完整的知识结构,才有能力对特定行为进行策划和调控。策划专业可以根据各院系发展的不同情况,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以上只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大的宏观方向将文化产业划分为四大类,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有的院校专业划分采取更为综合的方法,如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等,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文化产业行业,高校要适时进行专业建设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讲,只有在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才能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目标,各院校才能根据自己的师资、教学硬软件设施等实际情况,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文化产业专业建设,培养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创意人才、策划人才。

(三)进行专业特色建设,打造专业品牌

从目前我国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建设来看,多数学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建设具有趋同性,缺乏特色性。专业和课程建设主要通过校内外之间的交流以及根据社会热点来进行,很多院校热衷于流行专业,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什么专业热上什么,只是为了“圈地赚钱”,专业建设毫无特色可言,很难谈得上可持续发展。经调查显示,就目前来讲非常热门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多数学校在教学实施中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文化产业本身涉及非常庞杂的范围,如果仅仅泛泛而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地做到有重点、有方向和有目标。很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自己也搞不清本专业的课程重点和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散乱,找不到发力点,对自己专业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学习起来会感觉茫然无所从。由于专业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从已毕业的学生来看,多数只能改行,没有从事实质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工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文化产业专业进行专业特色打造和品牌建设,须充分利用文化产业自身的特色,密切结合专业师资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优势。从师资上来讲,必须利用原有专业师资的优势,结合师资建设的长远战略,建设适合于本院系发展的专业方向。很多院校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大学、天津音乐学院等院校结合本校师资、教学优势,建立影视管理、舞台策划、戏剧管理、会展策划、音乐管理等专业;新疆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侧重在传媒领域、媒介经营管理专业上进行重点打造,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无论是从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机制,还是教学模式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教育,在全国高校的文化产业建设中做出了表率,这是值得其他高校建立文化产业专业借鉴和吸收的。

地域特色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性,祖国各地民风民俗不同,数千年文化资源无比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充分利用好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开发,根植于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培养熟悉当地文化、了解区域市场同时又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开拓型人才。相应地,文化产业专业建设需要挖掘、结合地域特色,尤其是地方院校应该发挥地区特色,密切联系地方,培养适合本地发展的文化产业人才。如长春大学的“东北文化产业研究”、浙江工商大学设置的“浙江文化品牌推广”、新疆艺术学院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等专业课程结合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本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关注从理论视角向产业实践的转变。在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中,需要尽快注意本土文化的建构问题,尤其是对自我地域间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延续、发展和创新进行探索,突出自己的优势,设置有差异性的学科方向。既能满足社会需要,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又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是两全其美的双赢事情。没有特点的学科教育,不但丢失了自己的强项,也将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总之,必须找准专业侧重点,结合市场社会需求、地域特色、学校师资情况,进行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树立品牌与特色意识,科学统筹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特色专业,大力发展品牌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这样既可以解决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问题,又能使得专业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校要创新与调整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关注地域经济文化产业发展,避免有的专业重复建设、有的专业又过度稀缺的现象。

二、教学方面,实行教学机制改革,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打造人才的可量化标准,实行可操作性评价。文化产业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应该在教学机制和教学评价模式上有所区别。传统的教学机制模式是教师授课,然后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通过各科考试后,就可以顺利毕业,国家实行工作分配或学生自主择业,最终一般能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归宿。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就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条件越来越苛刻。文化产业专业建设必须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实践能力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机制的改革,明确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和手段,打造人才的可量化标准,打破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模式,实行可操作性评价。在这方面,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先行一步,形成了自己特色的“1+2+3”的教学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即一个学科基础(艺术学与管理学和传播学形成的交叉学科);“2”即两个以上的专业技能(音乐商务、音乐传媒);“3”即在学习期间每名学生产生三个以上成功经历(“音乐商务”专业方向的学生在省级以上大型演出参与完成三项以上项目策划、项目营销和项目运作等;“音乐编辑与记者”专业方向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三千字以上文章三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专业方向的学生在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专栏节目策划、导演、制作及后期编辑等署名三次以上)。再如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的艺术市场开发按专业,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四大基本能力,即文化专题编辑能力、书籍装帧设计能力、艺术市场投资能力、展览策划能力。其中每个基本能力,都有可量化的指标,要求专业学生必须做到,如大学四年至少策划一次市级以上展览,毕业展示制作文化专题片一部等,均有可量化指标要求学生,注重教学结果,重视学生的效果检测,达不到要求者则不予毕业。总之,每个不同的专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措施,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明确学生的能力目标,走出以前艺术人才的传统培养模式,使教学、教育管理进一步完善、正规。

在实行人才培养量化标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以社会认可部分地替代完全的应试考评,建立反映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从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艺术创作和实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与认可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对于表现突出,取得优异实效成绩的学生,应采取嘉奖措施。鼓励学生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院系应适时举办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并根据学生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综合考虑,作为评价、考核学生的根据之一。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会加快学生实现角色变换,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机制变革,需要根据各自专业建设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没有必要千篇一律。教学机制的革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达到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需要的目标。

(二)打破院系、校际、国别的限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联合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实行人才联合培养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文化产业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需要具有跨学科的各种综合知识、能力,传统的单一院系师资往往难以满足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需求和专业建设需要;其次,由于不同院系、不同学校、不同国家的高校成功的文化产业专业各具特色,品牌独具,为其他院系学习借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打破院系、校际、国家之间的界限,实现人才的交流培养成为发展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必需。再次,西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具有良好的发展经验可资借鉴,我们可以派出优秀学生留学、考察、到国外培养学习等方式。目前,已经有几种形式的培养类别,如2+2模式、2+2+1、3+2模式等,其中2+2模式具体实施多为两年在本院系,两年在外院系、外校,甚至外国联合培养。如有的院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一、二年级学生送到本校的经贸、金融等学院学习经贸类知识,三、四年级回到本院系学习专业文化艺术知识等。另外,还有高校之间互相承认学分,学生可以到各高校之间相互选课,可以把优势资源、品牌精品课充分利用起来,使更多的人受益。2009年,包括中科大、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在内的9所国内一流名校,共同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共同培养拔尖人才;同时,9所名校还将在本科生层面开展课程学分互认和学生第二校园学习交换。根据协议,9所名校将联合开展教材建设,教学与教改研究;联合建立和发布以精品课程为骨干的学分互认课程目录;联合建立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进行远程学习。再如,浙江省教委为了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开展选拔优秀二年级本科生转入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校重点专业学习的试点工作,这是一项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举措,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创新。另外,据悉北京市教委日前表示,高校按学分收费的方案已制订完毕,进入审批程序,最快2010年新学年北京市高校开始实施。这一信息表明高校实行弹性学分制即将代替学年学分制,打破过去本科四年制的惯例,高校自行确定本科学习年限,对教学来说,最主要的变化是各高校组成教学共同体,学生可以进行跨校选课,为学生跨专业、跨校选课扫清了障碍,对具有复合性质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福音。以上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文化产业专业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文化产业专业建设完全可以采取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模式,加强各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采取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交流机制,在学制建设、学分制等各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建立切实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实行工作室制度。在文化产业专业建设中,实现传统教学模式更新转变,实行工作室制度是理想的选择。“工作室”作为一个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艺术教学思想主张以工艺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所培养的应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理论修养,同时掌握工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倡工艺作坊式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了最早的工作室教学形式。对于文化产业专业教学来说,改革教学机制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构建和完善专业教学工作室运行机制。工作室教学运行机制主要是将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统筹安排的封闭式教学机制转换为以工作室为基础的、由专业教师申报个人实名工作室,由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工作室学习。申报工作室的报名学生人数达不到规定数额则不予开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各工作室有明确的专业专攻方向和风格特点,任课教师对工作室负责。工作室制度的实行,一方面可以开展专业知识教学,另一方面建立工作室制创业教育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它比传统的教学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更实际的教学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工作室的建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选择,为真正实现学分制打下基础。以往的学分制,往往徒有其名,学生并不能真正自己选课,而是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定去选课。工作室制度教学模式,有利于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团队精神、学生个体的创造力。工作室制度的实行将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来自学生选课的压力,迫使每位导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工作室制度为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普遍采纳,国内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师大、中国美院、上海大学等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都采用这样的教学体制,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实行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注重设计教学和应用性项目的互动,形成了以实践设计为基础、动手体验为过程的课程教学特色,将项目模块做基础,把相关课程内容重新组合,实现各专业之间教学的联动和互补,充分体现教学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四)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系统。实践教学环节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重视,而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是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实践操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本科教育从定位上来讲仅仅是基础教育,缺乏或者忽视学生对职业资格的培训,在人才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或许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的要求不会看重,但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实际意味着如果学校没有很好的实践教学安排,那么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可能要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实践教学的强化,需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上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建立一套比较成熟的实践教学体制,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安排到检查落实、效果展示与推广都需要做到位。传统的教学机制,对于实践教学这一块,往往是有计划、有内容安排,但具体实施并不得力,没有得到有效重视。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课当作可有可无的安排。实践教学从可操作性上来讲,从时间、内容上都要得到保障,课时安排、操作环节上都要科学化、系统化,须与文化产业市场密切接轨,加强可操作性,不能仅仅为了应付检查而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目前实践教学的形式有多样化趋势,很多学校也采取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在文化产业企业、跨国文化产业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把课堂延伸到实践领域、生产一线,积极为学生寻找参加实训的机会,加强校企合作等。从教师来说,学校应鼓励教师申请实践项目,倡导以项目启动带动实践教学,如上海大学直接参与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建设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研究型美术学院;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的书籍装帧设计实践课,学生亲身到出版社考察书籍装帧设计流程,并参与出版社的书籍设计工作,承担了一些书籍设计任务,课程的最终结果是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设计操作能力,把科学知识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实践教学环节上来说,应形式多样并且自成体系,诸如包括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考察设计、业务实习过程实践、社会调查研究、实训活动、组织各类形式的竞赛、直接参加生产一线的劳动过程、毕业实习等。实现实践教学作用要发挥、制度要完善、成果要展现的目的。另外,要聘请社会上优秀的文化产业经验管理者、实践者,让他们走向讲坛,传授最新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操作流程,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教师团队中具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占了60%以上,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个度,把握不好,容易出问题。每个人的“经验”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的提高,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才能积累真正的经验。所以,用人单位不能简单地以实践经验来苛求应届毕业生。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多数院校实践教学制度已经形成,但关键在于落实,要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机进行,做到有管理、有督促,有检查落实。实践教学基地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充分利用起来,让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实践锻炼。实践教学内容结束后,要进行效果展示与推广,达到进一步促进学生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性的效果。实践教学搞好,可以更好地贯彻大学教育培养人才由求职型教育向创业型教育转化的宗旨。

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价值实现的形式,是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再生的载体,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应着眼于文化的长远发展服务,为实现文化产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实现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确定最终目标。文化产业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专任教师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勇于创新改革,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时代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文化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2.成都市文化产业与人才建设研究课题组著:《文化产业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以成都为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蔡尚伟:《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张友臣:《关于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忧思》,《东岳论丛》第27卷2006年3月第2期。

5.李萍:《论成都域内高校成都地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教育与教学研究》第23卷2009年7月第7期。

Thinking of Major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ndustry and Educationl Model Reform in University

LI HaiTing

(Art academy,TianJ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TianJin,300222)

The current our country’s cultural industry vigorous development,ma‐jor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ndustry is developing quick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In China,actually,the students get employed purely with the fiery Recruitment of students.The are many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but,one of most main reasons is i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The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of Culturel Industry must consummat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carrying on the edu‐cation model reform,such as clear about Cultural Industry specialized direc‐tion,carry on the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innovat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establish the laboratory system,consummate measures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Culture industry specialty,discipline construction,educa‐tion model reform

【注释】

(1)*本文为天津市2008年度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号为C08001)和2008年天津市教委资助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