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沙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长沙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是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以平民教育为救国和改良社会措施的团体,简称“平教会”。9月发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宣言》,总会设在北京,之后陆续在全国20多个省区设立了分会,开办平民学校。

长沙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img108

长沙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出版标记

笔者在偶然间看到一种版本,第一印象进入眼帘的是封面下方的一个红色美术体字:“平”,第一感觉像是三条平行的路,正向左右延伸。

开始时还真弄不明白这个“平”字到底是代表着什么含义。因手上拿的这版本的封面上下左右均破损,封面文字也成了残缺,从上到下是:“□民抗战丛□”、战歌、抗战戏剧集第二种、平、中华平□□□□□□……

封面上的八个空格字,第一个应是“农”字,第二个肯定是“书”,即“农民抗战丛书”,估计不会错。另外,六个空格,依据一些资料,从左至右分别可“填充”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img109

《战歌》封面

这个红色的“平”,也便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缩写,红色的“平”字图案,也便成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一个标记,印在书上,也便成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出版标记,这标记简略而厚实,完全体现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一种内质。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是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以平民教育为救国和改良社会措施的团体,简称“平教会”。1923年成立,8月由陶行知、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利用“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年会的时候,邀请各省代表成立“平教会”。9月发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宣言》,总会设在北京,之后陆续在全国20多个省区设立了分会,开办平民学校。朱其慧任董事长,陶行知任董事部书记,晏阳初为总干事。1925年晏与陶、朱产生了分歧,“平教会”总会就从“中华教育改进社”分出。晏阳初于1926年秋选定河北定县为“华北实验区”,以翟城村为中心,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并定出了“平教会”工作的五个步骤:“调查、研究、实验、表现、推广”。当时,“平教会”定县实验区吸引了一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参加,直到抗战爆发而停顿。

当时,长沙是被选中进行平民识字教育的实验地,其他还有烟台、嘉兴、武汉等地。经过几年努力,各地都有数万乃至几十万的平民通过识字学习,取得结业证。以长沙为例,识字合格的平民达20多万,年龄从十几岁至六七十岁。这种大规模的扫盲识字运动,成为20年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壮举。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出版物到底有多少种,不清。以现在能见到的版本实物来看,大概在二三十种,而笔者只知几种,比如《定县的实验》、《定县农民教育》、《定县秧歌选》、《平民学校教育实验法》、《生计教育》、《艺术教育》和《湖南的实验县:衡山》等。

长沙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的“农民抗战丛书”,笔者只见到过这种封面破损的《战歌》,据见过其他丛书的书友说,大概还有:《西北》、《我们的国策》、《我们的国力》等。与《战歌》同名的版本,笔者还曾见到过:萧剑青著、大方印务局1937年11月初版,属“救亡文库”之一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